山西一古城建在河中间震不倒,冲不垮,不惧枪和炮

这是百代旅行第78篇国保文章

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2825字

阅读预计花费您4分钟。

山西阳城县润城镇,

有一座古城

外城号称铜墙铁壁,刀枪不入,

内部构造奇特,非同寻常,

住过不少名人的院落却设计独特。

这里有一个神秘宝藏

不是珠宝却比珠宝更值钱,

它就是砥洎(ji 四声)城。

据传言,

砥洎城为了保护城里的宝藏,

在墙壁加入了一种生产废料,

使得砥洎城不仅不惧地震和洪水,

而且连重型枪炮都不放在眼里。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城池的铜墙铁壁?

这个古城里到底蕴藏着什么玄机呢?

砥洎城在当地人的眼里,

是一个神话般的城池。

传说,砥洎城的风水有着非常奇特之处。

砥洎城位于山西润城的西北部

中国古代设计城池讲究“藏风避水”,

顺应地势和自然条件建城,

但是砥洎城却恰恰相反,

在千米宽的沁河河床中间,

利用一块天然的巨石,

把城池建在了这个巨石上面。

远远看上去,

砥洎城像一个常胜将军

以一种“迎风劈水”的姿态,

位于沁河中间,挺拔异常。

砥洎城是沁河流域,

独一无二的“水围城”

远观城堡

如砥柱屹立,击水中流,

有诗曰:

“一巨砥基筑城台,三面水绕门南开。”

除了风水之外,

砥洎城还有特殊之处,

根据史料记载,

润城镇一直是山西很繁华的城镇,

春秋战国开始,

这里就是韩国赵国的必争之地,

《明史流寇传》记载,

明朝末年,富裕的润城多次遭到流寇攻击,

为了抗匪自保,

就在沁河一带建了54座城堡。

几百年过去了,

经过地震、洪水、火患、战争等天灾人祸之后,

当年的50多座城堡,

除了砥洎城之外,

其他都只剩下了遗址。

只有砥洎城完好无损保存到现在。

从防御的角度看,

城周仅南部1/4 着陆,

并有效地将防御力量集中在南城门,

左右各设一座炮台进行封锁,

达到事半功倍的防御效果。

据说,即便当年的机枪和大炮,

也轰不开砥洎城的城门。

1941年的春天,

砥洎城发生过一场,

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役。

当时砥洎城里住着八路军的医疗分队和重伤员,

日军就把砥洎城团团围住,

打算强攻进城。

当时日军用上了所有重型装备,

但是都没有攻破砥洎城的城门。

最后日军无奈选择了撤退。

如果你走进砥洎城会发现,

内部与外部城墙的气派截然相反,

没有高大的门楼,

只有狭长的巷道,

街道也鲜有十字路口,

大部分都是丁字路口。

根据《阳城》县志记载,

砥洎城内部巷道错综复杂,

全部建成丁字巷是有讲究的,

是为了让陌生人进城之后,

在没有熟人带路的情况下,

犹如进入了迷宫一样。

这里的民居设计十分奇特,

高大的院墙,

极小的窗户,

似乎处处为了防御而建。

根据史料记载,

明代杰出政治家王国光,

清代康熙的老师陈廷敬,

清代大数学家张敦仁,

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砥洎城的内部构造究竟有什么讲究呢?

院子、厢房处的暗门,

也有一个别致的称呼。

叫做过街楼,

过街楼的设置,

就是让院子里各个建筑能够互相串联,

走动起来能够非常方便。

所以砥洎城的整体设计非常适合打游击战。

砥洎城因高大气派的城墙,

曾经吸引了不少小偷的注意。

光看外表肯定能想象出,

城里住的一定都是大户人家。

但奇怪的是,

这座古城小偷是来了不少,

但是没有一个成功过。

当年,有两个小毛贼盯上了这座城,

天黑之后就想进城行窃,

虽然城墙很高,

但是这两个贼有点功夫,

翻上了城墙之后,

小偷就拴好绳索准备溜进内城,

但是这时候却出了意外,

两人的刀剑不知道碰到了什么东西,

叮叮当当的响声引来了城里的守城官兵,

结果两人被抓了个正着。

直到第二天被赶出城,

两个贼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天亮之后,

两个贼抬头一看,

被砌城墙的材料惊呆了:

一排排东西好像捣蒜的罐子,

整整齐齐排列在城墙里,

这两个小偷一口咬定,

这个是用金属做成的城墙。

那么砥洎的城墙真的是用金属做的么?

从外边看砥洎城,

南边的城墙用青砖砌成,

西北面的城墙则用石灰石和鹅卵石砌成,

似乎和大多数古城墙的建筑方式如出一辙。

但走进内部你会发现,

在城墙的内侧,

密密麻麻却整整齐齐排列着一个个小圆筒,

远远看去,就像整面蜂窝墙。

整个砥洎城的内墙全部是用这种东西砌成。

这些看起来,像烧糊竹筒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当你拿着一个吸铁石靠近城墙的时候,

竟然会被牢牢吸住。

难道这真的是金属城墙?

在古代,如果用金属砌城墙,

砥洎城墙长达704米,

修这么长的金属墙,

那可不是一般财力能做到的,

谁会不惜代价修筑这样一个金属城墙呢?

根据当地的老乡介绍,

当年之所以不惜修建一个金属城墙,

其实是为了保护城里的宝藏。

在砥洎城里有一块神秘的石碑,

传言石碑上画的就是一个藏宝图,

不过后来经过文物部门的鉴定,

这只是一个砥洎城的平面图,

详细标明了,

城内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

这张建筑规划图刻画于明崇祯年间,

详尽刻画了当时华北典型民居的情况,

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

原来百姓口中的宝藏,

就是这个我国古代建筑史上,

稀有珍贵资料的平面图。

但如果是建了一个铜墙铁壁,

只是为保护这个建筑平面图,

估计没多少人会相信。

那这面铜墙铁壁究竟是为何而建呢?

墙壁里的究竟是何种金属?

《山西通志》记载,

铁,为阳城尤广。

阳城县在明清时期产铁量非常丰富,

天顺年间,年产量全国第一。

阳城地区也是古代中国的冶铁中心,

砥洎城正是阳城地区的冶铁重地。

虽然都是炼铁,

砥洎城跟其他地区也是有所不同。

砥洎城的铁壶、铁锅等制品,

质量好,工艺精,

曾经远销大江南北。

当年一种叫做“带照壶”制品曾被皇宫选中,

成为了当地最有名的御用产品。

带照壶是名字怎么来的呢?

带照壶是带着皇家执照的铁壶。

据说这个壶能够发出鸟鸣之声,

听起来就像是唱歌。

皇帝觉得非常有趣,

就下令封赏。

这个带照壶为何能如此特别呢?

目前,打造带照壶的手艺并未失传,

砥洎城内还有一户人家掌握这门手艺。

带照壶之所以会发出鸟鸣一样的声音,

是因为在壶中的热水接近沸点的时候,

蒸汽会喷出壶口,

带照壶就是利用这一特点,

把壶嘴设计得非常精巧。

根据掌握这门手艺的铁匠讲,

铁矿石到到铁壶,

打造的过程需要极高的温度,

否则无法实现。

带照壶的打造除了离不开铁资源

还离不开一种特殊的煤,

叫做兰花炭。

兰花炭产生的火焰,

是一种非常透亮的蓝颜色,

这种炭热量大、燃烧时间长,

正是因为这种高质量的炭,

才使得砥洎城的冶铁水平,

在明代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明朝时候带照壶的年产量高达20万个,

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爆款产品。

据说当年砥洎城炼铁的场景,

白天炼炉烟雾缭绕,

如果现在的雾霾一样;

晚上炉光照亮天际,

如果一条条火龙。

附近的黑松沟也因此被称为“火龙沟”。

那么城墙里的金属是铁么?

经过当地的铁匠介绍,

砌城墙的材料叫做坩埚,

这是炼铁用的一种耐火容器。

坩埚不是铁,

但含铁量却非常高,

不仅结实,还防水、防腐,

难怪枪炮都打不穿砥洎城墙。

砥洎城冶铁业发达,

炼铁之后留下的坩埚废料就越积越多,

在处理这些废料的时候

百姓们就想出了一招,

把它用作建筑材料。

坩埚是极好的防火材料,

中空的机构还能保温,

使建筑冬暖夏凉,

最重要的一点是,

坩埚十分结实,

用此修建的建筑可谓固若金汤。

这些坩埚是怎么砌成城墙的呢?

根据提取样本分析发现,

砥洎城砌墙的粘合机也有独特之处,

它用的是石灰和铁渣,

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

坚固程度甚至超过了现在的水泥。

砥洎城几乎一半的城墙,

都是用这种坩埚废料砌成的,

从数量上粗略估算,

已经远超历史资料里记载的,

砥洎城冶铁繁华程度。

Hash:835db011597175c0121ea258fc89d67ab7f058ff

声明:此文由 比目大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