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 | 他书写明城“三谭”故事,唱响乡村故事品牌!
说起通讯员,明城镇文化站站长廖志明是佛山各大媒体记者再熟悉不过的一位了。
10多年来,他跑遍明城镇100多条乡村,深入基层挖掘乡土文化故事,积极主动向记者提供明城镇本地新闻线索,并为媒体撰写通讯稿件等。他公开发表的文化类通讯稿和评论文章达到200多篇。他主编出版了《明城故事》、《谭平山纪念画册》、《谭平山青少年读本》等著作。其中,《谭平山青少年读本》列入高明区中小学乡土教材。
长期扎根基层乡镇的他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曾获得“高明农村青年文化名人”、“最佳新闻助理”、“优秀通讯员”、“高明好人”等称号。讲好明城故事,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是他作为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执着追求。
美丽心灵
廖志明自小喜欢看书写作,读小学的时候,他写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读了出来,激发了他的学习信心。
廖志明:
“以前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其实一般般,当时作文成绩比较好一点,有两篇作文被老师读了出来,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廖志明来到偏远的更合做教师。山区没什么娱乐生活,业余的时间他都用来看书、创作。当时他撰写了农村大龄青年结婚难的调查报告,发表在佛山一个网络论坛,被广州的一家报纸转载。这件事更加坚定了他写作的信心,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
廖志明:
“在更合做老师的时候,有空就看看书、创作,陆陆续续在媒体发表了一些作品。”
2006年,廖志明进入明城镇党政办工作,那时候开始,他就经常带记者去采访。当时还没有汽车,下乡采风、寻找新闻线索都是他自己开摩托车去的。2009年起,廖志明一直在明城镇文化站工作。
明城原是高明县治所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三谭”(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香港一代狮王夏国璋等都是从明城走出去的。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地方能孕育出这么多历史名人?明城的文化基因何在?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作为明城文化站站长,廖志明不断思考这些问题。
廖志明常常带领媒体和热心明城历史文化的人士,深入大街小巷、乡村屋舍,走访老者,起底明城这座小镇的故事。在廖志明办公室,记者翻开他主编的著作,厚厚的一本《明城故事》、充满纪念意义的《谭平山纪念画册》、图文并茂的《谭平山青少年读本》,这些书籍都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为做好三谭历史名人的推广宣传,廖志明可谓不遗余力,多年来,肩负着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的管理工作。
廖志明:
“这三位历史名人做了那么大的贡献,我自己很崇拜他们的,于是陆陆续续的去收集他们的史料。例如我去北京学习,去山东学习,都会去收集和三谭有关的史料。这几年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充实了纪念馆陈列的内容。”
身兼高明区谭平山研究会会长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去收集有关谭平山的史料。2016年9月,廖志明一行到北京,受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的接待。由于谭平山是民革中央的重要创始人,曾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因此民革中央的档案室收藏了有关谭平山的珍贵史料。例如,1986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谭平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习仲勋、杨尚昆等出席了活动。习仲勋在会上高度评价谭平山:“不愧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个杰出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者。他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的。”
后来,三谭展览馆利用这些珍贵史料充实展览陈列,极大地丰富了史料内容,也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
这几年,廖志明等人通过和谭平山的后人联系沟通,把谭平山生前用过的一些实物,比如谭平山穿过的衣服拿回来,丰富了展览馆的展品内容,社会反响比较好。
此外,廖志明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到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做“义务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积极推介佛山的红色文化。
多年来,廖志明经常和百姓、媒体打交道,挖掘明城的文化资源,采写发生在城乡的动人故事,弘扬乡土文化。
在他主编的《明城故事》这本书里,明城的历史古迹、名人故事、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很多篇章是他提供线索给媒体记者,甚至是作为通讯员和记者一起采写的。
2014年,廖志明听说苗迳村有一位老人,100岁了,身体还非常好,于是他就到现场了解情况,把百岁老人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发给相关媒体,当时很多媒体都采用了。这样一来,明城镇有条长寿村的故事一下子传开了,苗迳村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高。这件事情令廖志明感到很振奋。
廖志明:
“让自己觉得原来写文章可以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提高村的知名度。”
2015年,明城镇一位普通的外来工梁红梅,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画画,努力追梦的故事传到廖志明耳中,他觉得外来工也有这种艺术追求实在难得,于是就把这个新闻线索告诉媒体记者,并和记者一起去采访。一篇励志的报道就此诞生,报道里的主人公也因此大胆迈步,追求自己的画家梦。
廖志明:
“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我们的支持,提高了她的自信心。她现在就在我们办公室旁边开了一个画室,搞培训活动。她现在也是高明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在明城镇七社村,革命先辈谭天度的故居,一间仅十数平方米的老屋,古稀老人谭惠芳独自守护了8年。如果算上她母亲和哥哥,守护的时间更长达60年。他们多年来的坚守,没有人要求他们,更没有报酬,让他们坚持的就是一份责任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她的事迹通过廖志明的发掘和媒体的曝光,感动了一座城市。谭惠芳被评为2018年度“佛山好人”。
位于明城七社村谭平山故居旁边的醒狮花灯小作坊,是老艺人谭志明从爷爷辈开始三代人传承下来的,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高明新添男丁的人家在春节“挂花灯”的习俗流传已久,但懂得纸扎花灯的民间艺人却十分稀少。谭志明三代人将纸扎工艺代代相传,使这种传统手艺得以延续。除了扎花灯,谭志明还制作狮头,而且凭借精湛的手艺,赢得了海内外顾客的喜爱。
廖志明深入了解谭志明的情况后,借着2016年高明区举办高明工匠评比的机会,把谭志明的事迹写成简介送到区里,当年谭志明就获得首届高明工匠称号,2017年谭志明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样,廖志明宣传乡土文化更有动力了,他表示将继续多下基层挖掘乡村故事,讲好明城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廖志明:
“我觉得发掘了一个人,相当于传承了我们明城的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这样激发了我宣传乡土文化的动力。乡村振兴也需要发掘乡村故事,以后我还会继续多下基层发掘乡村故事,讲好明城故事。”
来源:883民生热线
编辑:钟俊莹
Hash:bc6825f76cea1a26df5b8473e88e5abad55396d6
声明:此文由 文明佛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