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地区曾有华南虎?
华南虎被列为全球十大濒危物种之首,是中国独有虎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历史上的香山是南粤著名的丘陵地带,山地1200多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40%,主要绵亘于县境中南部。其中五桂山、大帽山、竹嵩山、凤凰山高达400-500米,峰峦叠嶂,谷坡交错,丛林茂密,物种丰富。荒野之地,人烟稀少,适于虎豹豺狼栖息繁殖。
曾适于猛兽繁衍的凤凰山区(原属香山,今隶属珠海)(市档案馆藏)
香山地区曾有华南虎?
今天的中山是一座和谐乐居的现代城市,在车水马龙、楼宇比邻的街道中遇见猛虎如同天方夜谭。然而仅在百年之前,香山尚有华南虎。在充沛的雨水与充足的光热作用下,森林繁茂、物种丰富的香山丘陵,一度成为大型肉食野兽的栖身之所。自明清时起,已有香山虎患的史料记载。民国年间,虎患消息逐渐消失。直到20世纪50年代“除四害”运动,香山地区的华南虎才真正绝迹。
远处的五桂山曾为老虎栖身所(市档案馆藏)
清康熙《香山县志》卷十《祥异》中有数处关于明朝虎患的记载:”成化十六年夏五月癸巳夕地震,虎暴入城郭,食一人,多人被咬伤。成化十七年,虎暴连年未息。弘治三年,虎暴龙眼谷字二都,恭常都传沙鱼变虎。六年虎暴谷字都甚。”这些文字记述,1480年5月,香山地区发生地震,老虎侵入城内,有1人命丧虎口,多人受伤。次年,虎患爆发,数年未能平息。1490年,龙眼都(今沙溪、大涌、横栏一带),及谷字都(今三乡、神湾一带)虎患猖獗,恭常都(今香洲、前山、湾仔、坦洲、横琴一带)还流传着鲨鱼变异成虎一说。到了1493年,谷字都虎患尤为严重。
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八《祥异》记载:“康熙十七年虎至;二十七年虎患尽息。”说的是,1678年有老虎出现在香山境内,经治理,至1688年虎患终于平息。
中山著名画家黄剑培的作品雪虎图(市档案馆藏)
据民国时期编修的《香山县志(续编)》卷十六《祥异》记载,光绪“二十四年正月有虎入城北文武庙侧角巷。众人将之逐至乌鸦地田沟射以弹,虎大吼而死,重二百余斤。”这段文字记述,1898年正月,老虎跑进石岐城北文武庙旁的巷子里。众人将它赶到乌鸦地的田沟里用弹射击,老虎大吼着死去,重达200多斤。
进入20世纪初,香山地区仍有华南虎的踪迹。
1908年,《香山旬报》第2期《猛虎渡河之反比例》一文报道,该年8月,一头黄斑色雄性猛虎闯入了今珠海前山吉大乡,四处拖食牲口。8月7日的早上,有乡人在山头巡猎,猎犬闻出了老虎的踪迹,这位乡人便约上多名乡亲,打死了岩石中170多斤的猛虎。几天之后,吉大乡的巡丁又发现一头白额葵扇尾的猛虎,比早前那头被击毙的老虎更为威猛。
2013年中山市漫画馆内展示的中国著名漫画家、中国美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韩羽的作品“武松打虎”
1909年,《香山旬报》第36期讲述了一个《虎食耕牛》的故事。谷都(今三乡镇)马边埔乡的农户养的一头重约100多斤的耕牛,在雍陌芒山后被老虎吃掉了大半。农户跟踪到坑边,才找到老虎的踪迹,老虎的脚印足足有7寸的碟子大。
今沙溪大石兜村有一道虎逊岩。传说明末期间,山上建有庙宇僧院多座,其中以观音庙香火最盛,始名为观音岩。岩上住着高僧,忽来一虎,每日伏听高僧诵经,后来竟然驯服,逊迹他去,此岩便更名为虎逊岩。今日仍可见邑令彭翥立于1790年的题诗石碑,石碑记述着虎逊岩的由来:“铁城西去只林春,虎逊高僧迹未陈。惭愧渡河侪曩哲,须知河外亦吾民。”流传至今的传说与史料记载共同印证了百年前曾有华南虎出没香山的事实。
上世纪20年代中山沙溪虎逊岩公园石刻
(市档案馆藏)
随着香山地区的不断开发,人类活动深入山区,森林面积减少,人虎为敌的情况愈发严重,导致华南虎生存空间逐渐消失,陷入生存危机。民国年间,香山虎患的消息逐渐消失。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仍有4000多头野生华南虎,后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野生动物的“除四害”运动中,华南虎被列为必杀的恶兽大害,经过群众性大规模猎杀,野生华南虎几近灭绝,在香山地区更是全然绝迹。
现今,中山仅有少量地名带“虎”,昭示此地曾有老虎出没,图为2001年光明路的虎口塘。(市档案馆藏)
从虎患频发到虎踪灭迹,这一变化昭示着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反映出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值得庆幸的是,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拯救华南虎行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发展与保护不再处于对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文明社会正在稳步构建。
注
文章来源:《档案里的中山(二)》 中山市档案局(馆)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15.2)
编辑丨谭朝稳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Hash:fd56df5177bc5337e955dc483dce6e5e4d4af59c
声明:此文由 中山档案方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