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骆秉章祖籍探源

骆秉章(公元1793年—1867年),清名臣,官至太子太傅,内阁大学士。殁后牌位入祀京师贤良祠,并在四川湖南等地建有专祠(咸同时期,清廷民政、军政大事西南西北诸省以骆秉章为柱石,东南以曾国藩为柱石,后骆秉章举荐左宗棠,曾国藩提携李鸿章,及至张之洞登上历史舞台,遂有曾、左、骆、李、张五大柱石之盛论)。以歼灭太平天国劲旅翼王石达开而名震朝野。近年中央电视台《长征》热播,其中蒋介石、龙云等人对骆秉章军事才能的一番赞誉,更将骆秉章推向几近家喻户晓的地步。对此,极大地引起笔者的关注,勾起对骆秉章其人的探究兴趣。

遍查《辞海》、《清史稿》等各类载有骆秉章的书籍文献,均言其为广东花县人。广东花县是其生地,然就其祖籍,各书均不见载。带着疑问,经查考有关方志、谱牒,数年追踪索源,关于骆秉章的祖籍问题,终于初见庐山真面。

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骆宾王之弟骆宾侯由浙江义乌首迁陕西泾阳县。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世袭指挥使(正三品官阶)骆隆德次迁於甘肃陇西县。卜居陇西北关弱水巷、板门巷。明神宗万历七年已卯(公元1578年),骆纶由陇西再迁伏羌(今甘肃省甘谷县),定居城内北街孙家巷。骆纶生四子,伯、仲、叔、季,伯居孙家巷,仲居沙家巷,叔居渭北雒家庄,季亦居渭北。骆纶为伏羌骆氏始祖。二世祖凤灵,字来仪;三世祖骆鹏,字云飞;四世祖国玺,字筵重;五世祖瑞图;六世祖继宾,字陇伯,号竹轩。先生胸襟潇洒,器宇宽宏,生平以诗酒自娱,饶有陶李风趣,以子英河南正阳县知县敕封文林郎。清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朱圉山人集》中有《骆竹轩像赞》、《公祭骆竹轩先生》、《竹轩子歌》、《挽竹轩子》等诗文,称誉不已。《甘谷县志稿》(安淑芝编著)乡贤篇中有传。七世祖骆英,字华山,继宾先生长子,清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举人。初任陕西韩城县教谕,次任河南正阳县、广东澄迈县知县,先生性地忠耿,廉洁清高,文采飞扬。生七子。为八世。元配杨氏生六子,依次为天秩、天伦、天叙、天爵、天常、天授,继配广东人周氏生一子,官名天颜,乳名海南子,是庠员。骆英为官正直、清廉,两袖清风,卒于任所,空赀财,无以返里,周氏遂带天颜寄居花县娘家。八世天颜乃秉章之祖父。七世骆英为秉章之曾祖父,骆秉章与优羌拔贡骆裕后同为自骆纶而后的骆氏十世孙。

骆秉章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钥门,道光十二年壬辰科(公元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与伏羌进士李则广同岁且同榜)。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都察院江南道御使。查库三年,铁面无私,亲戚友人亦不留情面,严拒行贿,廉洁清高,颇有其祖骆英之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擢侍讲学士,出为湖北按察使,迁贵州布政使,调云南。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擢湖南巡抚。督抚湖南期间,诚邀左宗棠入幕,深为器重。使其学识、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左宗棠以“士为知已者死”的劲头,居湖南幕府长达六年之久。经济上锐意改革,“抽厘”、“减漕”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财政困境,且“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当时有“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之语。秉章爱才、爱民之举在清廷朝野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穆宗即位,擢授骆秉章四川总督。当时四川号称极乱之区,秉章到川后,励精图治,平乱安民,形势大有改观。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率军用奇计生擒转战十数省,声威震天下的翼王石达开。其军事、吏治才能亦可窥斑见豹矣。秉章晚年愈负重望,朝廷要政多咨决,西南军事胥倚之,所论荐人才,如左宗棠、刘蓉、黄淳熙等,悉被任用,著勋名。《清史稿》载“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於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骆秉章督川时,适有伏羌进士黄成彩,任四川知县。秉章查知黄籍伏羌,故召见黄,询问伏羌情况,并说明他先人落户广东的事迹。同时给伏羌老家捎书一封。伏羌老家十一世骆维骐得书后,於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携宗谱赴川探省。不幸到达成都后,秉章去世,其公子留住数月,给予路资返里。

骆氏自明而清,从四世到十四世,共出了六个举人,一个副榜,三个贡生,三十六个庠员,现已传至十七世。并有分支定居于北京武汉西宁等地,衣冠绳绳,名人辈出,为伏羌源远流长之文化名门。骆英长子天秩,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5年)丙辰恩科举人。其性颖悟过人,读书精研理致,下笔文思泉涌。二十岁登贤书。时其祖继宾尚在,邑人赠“陇右名士”匾一面,颂子孙连登科第。天秩长子骆跻瀛,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乙酉科举人;跻瀛子骆裕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丙子科拔贡,曾任陕西淳化县儒学训导。裕后子骆维骏,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乙未恩科举人。其中举后,邑人赠“科第蝉联”匾一面颂之。伏羌骆氏还出过武庠员骆周、骆义。秉章文才武略,亦善继善述,能绵其世泽者也。纵观骆氏史迹。他们或勤政为民,匡危济世;或勤奋求知,潜心治学;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诗礼传家,簪缨继世,不断探索强国富民之道,努力实践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变幻着历史风云,凝结着人世沧桑,负载着文化的传承,其深厚的底蕴及灿烂的家族精神永远值得后世景仰和继承。

此文来自网络,由热心骆氏宗亲收集提供,文论介绍仅供考究参考。

Hash:b7b3d15ffb10ad2271d7d7248a54e8c9aba2a176

声明:此文由 骆姓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