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中寻找独处的宁静!走进高明阮埇,感受青砖路上的古色生香!
你还记得村前那棵四季常青的老榕树?你还记得村屋斑驳的墙体留下的历史印痕?你还记得村中邻里如沐春风的笑容?走进一个村庄,感悟一段时光!目前,高明已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两年行动”,将在2018年底前打造15条美丽乡村。从今天起,高明发布将为大家带来【遇见高明美丽乡村】栏目,向大家介绍那些淳朴宁静的村居美景,感受高明青山绿水好生活。
【遇见高明美丽乡村·阮埇村】
古榕、小桥、石板路、镬耳墙、水磨青砖、荷塘......在散发着现代都市气息的西江新城核心区一旁,隐藏了一座古老而又见证历史的“城”,她便是阮埇村。
800年历史在这里沉淀
从荷富路拐入阮埇村道,村口老榕在阳光的照耀下,落下一地斑驳。而这里的故事,要从久远的八百年前说起。
“早在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曾官至蕲州刺史的区朝揖,因仕途蒙尘被贬,携子区璇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缰川(今阮埇村),在此地落户生根,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8代。”年逾七旬的阮埇村村民区汝彬对村中族谱烂熟于胸,他说,宋末朝局内忧外患,区朝揖看淡了官场,一心只想远离庙堂,寻找他心里的世外桃源。
这里地理优渥,比邻古耶山、凌云山、南蓬山,一圈活水环绕村落,犹如荷叶载珠。向往阮籍、阮瑀在乱世中韬光养晦,一心陶醉风雅意趣人生的区朝揖,把这里命名为“阮埇村”。“名为‘阮埇’原因有多种,其中这里地处洼地,河流从上方延伸,犹如月琴一般,为‘阮’。”区汝彬说。
明清建筑尽显魅力
阮埇村分为阮东、阮南、阮西、阮北四坊,村中保存着一百多栋明清民居,是区内保存最完好的乡村古建筑群。其中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和阮西坊古民居群,大夫区公祠,古金库、古围墙、古巷道、古书院、古私塾、古桥等,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大榕树,几乎是所有村的标志物,而阮埇村这棵300多岁的老榕树,见证了阮埇村的历史变迁,同时也庇护了数代村民。
沿着石板路,绕过青砖绿瓦古屋之间的几条横巷,最后通过颇具古建筑特色的“大门楼”,进入到历史悠久的“大夫第”,又叫“八大家”。
“八大家”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当时富有之士奉直大夫区士元为其八个儿子兴建的,如今已经收入到“高明区十大古建筑”保护之列。
其实,漫步在阮埇村村道上,青石板、河涌、莲塘、古榕树,每走一段都有不同的风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历史的信息,它们陪伴着阮埇人经历风风雨雨。
青砖路
青砖外墙
镬耳屋
水楼亭
岭南望族名士辈出
阮埇村,自古便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称,村人崇文尚学,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先后走出了6名殿试进士、17名乡试举人,流传着“两朝四进士,一榜四文魁”的佳话。其中声名最盛的,要数明代区大相、区大伦兄弟。
区大相曾任万历皇帝(公元1572--1620年)的户部尚书,区大伦专门给万历皇帝起草诏令文书,擅诗,给后人留下了三百余首佳篇,有“岭南才子”之美称。
区大相
区大相故居
位于西江边的广东省文化保护单位灵龟塔就是在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区大相、区大伦兄弟衣锦还乡时捐资修建,区大伦还专门为此撰写碑文《龟峰塔铭》。
区大伦
而在兴衰起落的历史里,阮埇村人才辈出,也绝非偶然。阮埇村人,聚族而居,同宗同族,统村一姓,这种以家为系的宗族精神,透露着阮埇村强大的宗族力量。
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找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定要到阮埇走一走,静静地,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要从青砖石板路上踏过,在大榕树下驻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你便能感受那宁静的惬意,浓浓的乡情。
【附路线攻略】
公交路线:搭乘高明521路、525路公交均能到达阮埇村车站。
自驾游路线:广明高速公路荷城出口,沿荷富路行驶1.2公里左右到达阮埇村附近。
编辑|高明发布微信编辑部
资料|阮埇村、佛山日报等
图片|阮埇村、佛山新闻网梁雪娴
回复关键词获取便民服务
天气 | 台风 | 实时公交
查公积金 | 查询社保 | 看病预约
查询水费 | 查寄快递 | 通行证续签
Hash:43bbfe566d6a8beb56bfc133293ac39b893e0efe
声明:此文由 高明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