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最具传奇的一座山,周末爬山徒步有去处!

沿着高明大道驱车一路前行,在禄堂左转入

合和大道直驶就可以一个叫“鹿峒村”的村落

这条村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它确实特别

这里有一座 “鹿峒山” 流传着一个故事

它便是相传古时南越王射鹿的所在地

鹿峒山虽然不是高明的第一高峰,却是高明境内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座山峰。

鹿洞山位于高明区中部,明城镇西南面4.5公里处。 光绪《高明县志》载:"鹿洞山在县西南十五里,高三百余丈,拱向县治罗列如屏,为八景之一。又称状元旗。"

旧高明八景的“粤台白鹿”、“鹿峒开屏”等景胜就在此山。该山盛产杜鹃花,花瓣有指纹印,花红色,开时满山鲜红。清初举人王载望诗:“溪南如画一山横,共道云屏簇簇生。三月有花红映玉,满帘皆树绿环城。收将翠色归青眼,隔断尘嚣现太清。秋老夕阳移雁字,却疑唐宝旧提名”。

高明知县雷际泰曾作《鹿台怀古》一诗:“南粤消沉几度秋,荒台不复旧风流。呦呦鸣鹿犹闻否?一片风光万古幽。”鹿峒山历史上有“粤台白鹿”之美称。

那么,高明与白鹿,究竟有着怎样的情缘呢?

传说南粤王赵佗喜欢狩猎,一日游猎途径有“鹿峒开屏”美誉的鹿峒山,遇见一白鹿,弯弓射之,白鹿受伤带箭跑到山上,赵佗命一军士搜寻皆不见踪影,唯见一石,形似白鹿,旁有一箭,鹿峒山因而得名,山脚下的白鹿台,更是因此而修筑。

传说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地理环境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历史上的高明草木繁茂,在秦汉时尚属荒凉之地,是一片真正的山林水都,这一天然条件,促使其形成森林茂盛、水系密布、动物群居的地理特征。

清光绪《高明县志》正是如此记载,“群峦拱翠,四时郁葱,亦一邑之奇观也。”如此地貌,使得鹿、豹、老虎等野兽繁多,人烟稀少,自然具备鹿种生存条件的极大可能。

加之在两百年前,荷城街道南岸村一带,还曾在鱼塘中挖出过两对珍贵鹿角——极可能是几千年前野鹿在此生存的遗物。据当时村民介绍,如今它仍供奉于村中,用于老龙头的装饰。而在古椰贝丘出土的文物中,同样出现鹿的遗骨。

这一切零碎的片段,却真实地证明,高明地区与鹿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至史前。于此,喜爱狩猎的南越王,真的在当时的高明境内射得白鹿,也并非不可能了

白鹿文化:祥瑞之征,地域之福

“南越王射鹿”的历史传说,使得高明的“白鹿”文化形象、内涵更加丰富。我们希望,这一只美丽祥瑞的鹿,能奔跑于高明广阔的土地上,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

旅游攻略

怎么去?

从高明中心城区荷城经高明大道往西行车15公里转入和合大道再行驶7公里,便看到一座依山而建的霭雯教育农庄。这所农庄所依的山,正是鹿峒山。

怎么玩?

踏着农庄所建的石阶一步步往上登,在约登到第150级石阶梯处,一只人造的梅花白鹿就站立在那里,阶梯的一面是茂密的松林,另一面是一个平台,那个平台 被命名为“白鹿台”。这都是农庄的主人根据一个传说故事修建的。还在这里竖立了刻有南越王狩猎射白鹿传说故事的一块石碑。石碑的后面,人们可以看见掩藏在松林和杂草中的几块黄色大石头。

至于“鹿峒开屏”,清初举人王载望诗:“溪南如画一山横,共道云屏簇簇生,三月有花红映玉,满帘皆树绿环城,收将翠色归青眼,隔断尘嚣现太清,秋老夕阳呈雁字,却疑唐宝旧提名。”可见,鹿峒山山形如屏,护卫县治,山中以盛开杜鹃花而驰名。

如今,站在粤台白鹿景点观看,这里一带早已旧貌换新颜。山下,一条合和大道贯穿东西,往北通往明城镇的公路也已铺上水泥,这一带连绵起伏的山头,都种上了绿油油的树木,山风吹来,林带掀起层层绿浪。

在鹿峒山脚东侧,有一座邓少珍革命烈士纪念碑

吃什么?

泉水浸翠竹鸡、农家三杯鸭、山泉浸松子鱼、煎山坑鱼仔、酸芋夹焖虾公

佛山日报佛山旅游,带您吃喝玩乐)

Hash:70e2a13b5ea1e016413bedc8bf612309e1df4086

声明:此文由 佛山日报佛山旅游_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