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了
2011年10月17日,到鼓浪屿一游。
鼓浪屿是厦门市思明区的一个小岛,是著名风景区,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此言果然不假,一走上岛,就被那在绿树环绕中的各种建筑吸引了。
这是英国领事馆旧址。三层红砖楼,四角出砖入石,结构方正严谨,落地门窗,均配百叶调节阳光,挡避风沙,还饰有壁炉。据考证,这座宅院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
英国领事馆旧址
沿着蜿蜒原始的街道,我不由自主地去欣赏鼓浪屿建筑的样式,看他的门楼,看他的围墙,看他的屋顶,看他的栏杆,看他的砖石,看他的独具风格,看各种建筑异彩纷呈,悦我心怀。
我不是建筑学家,因而对各种建筑风格不是在行。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眼前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就足矣。
走在小巷,广场上,即使是这样一个石雕,都是很有清韵。一条条鱼在活泼游动,恰恰吻合了厦门作为滨海城市的特点。
高大的榕树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无数的根自然而然的垂向大地,令人惊奇而赞叹。榕树是南方特有的树种,我在很多地方看过,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根。这些气生根,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供给榕树生长。有的根则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着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同时,也因为这些根的支撑,榕树树冠就可以更好扩大,枝繁叶茂,从而遮天蔽日了
绿叶对根的情谊已足以令人嘘唏,而根对大地的依恋更让人动容。
这是日本领事馆旧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前廊式布局,拱券宽廊,为仿英国维多利亚式别墅建筑。墙体勒脚下为花岗岩石墙,勒脚上为清水红砖墙。屋顶为双坡顶,廊顶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
有阳光沐浴,有绿树环绕,红红的墙总是让人心生暖意,当建筑有了生命,它也就浸入了人心。
这是天主教堂,也是鼓浪屿的名建筑。天主教堂是鼓浪屿上最美的一座教堂,位于鹿礁路34号,据说是摄友及婚纱拍摄最常去的地方,果然,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拍婚纱照的新人。
天主教的建筑为哥特式建筑,是厦门地区仅存的一座哥特式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而成。前面部分是钟楼,一共为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
整座教堂以哥特式尖塔为主,尖拱尖窗,立面装饰,门楣窗棂、镂空女墙也都是尖形形状,特别是在其正面,举目所望,均为尖塔艺术,四层塔式尖顶,递次上升,尖端置一十字架,高耸挺立,外型表现了强烈的造型感染力。
建筑外面草坪上,立着耶稣像。个人觉得是不是应该立在教堂里面?不知何故。
这是协和礼拜堂,也是鼓浪屿上最早的教堂。19世纪中期,不少西方人来到鼓浪屿,他们多为虔诚的基督徒,为了有一个礼拜的场所,他们决定在鼓浪屿建一所教堂,于是信徒纷纷捐款,在鼓浪屿的鹿礁顶建造教堂。1863年,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竣工,时称“国际礼拜堂”,1911年,教堂进行翻建,改称“协和礼拜堂”。
1949年后,协和礼拜堂交由中国教会管理,1951年3月底,协和礼拜堂改由三一堂和福音堂的长执会接管。1952以后,协和堂交给厦门市第二医院使用,1974年,由于第二医院发展的需要,这座教堂差点被拆毁用于建设第二医院药剂房,但在国家一级建筑师白家欣先生极力周旋下,用貌似破坏实则保全的方法,在教堂周边加盖一些楼房,虽然教堂被楼群所遮盖,但却使教堂得以保存。
好一个貌似破坏实则求全,难为白家欣先生了!
应该是一座民居了。现在鼓浪屿上居住的当地人很多。然而这样的民居也是很有特色。街口有一座铜像,一下子就使这里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鼓浪屿的小巷穿行,每一幢建筑的门楼也是一道风景。形态各异,风格不同。虽是外行,但观其形制,总是与整个大楼风格吻合,且有独到之美,令我眼顺。
海天堂构更是非常有名的一座建筑,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有人也称其为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共五幢楼组成,是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同乡黄念忆在1920年至1930年间建起的别墅群,前身是鼓浪屿的“万国俱乐部”,也被称为“洋人俱乐部”。俱乐部于1873年开始兴建,1876年建成,气魄恢弘,整座建筑宫殿式的格局设计,在当时的鼓浪屿乃至中国都是首屈一指。
海天堂构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建造的别墅建筑群。5幢别墅中尤以中楼最有个性,其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而正厅则由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
“是宫非宫胜似宫,亦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前人的描述足以见得这座建筑在鼓浪屿是独一无二的。
那榕树的根须,爬满了整个门楼,一种深沉的幽邃感和敬畏感油然而生。
方方正正的一座建筑,深沉的底色使其更加稳重而华贵,在几株摇曳绿树的映衬下,绝对是一位贵族。
方正的立柱,拱形的门窗,简洁的线条,明快而又新潮,应是一位昔日留洋归来的华侨。
漂亮的设计,欧式风格,各种图案,惟妙惟肖。在阳光沐浴下,在树叶抚弄下,这门楼,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
清新而简洁,端庄而大气,而红灯笼的出现,让楼房有了喜气。
梯山小筑,多么文雅的一个名字。从台阶到石墙,从门柱到横梁,全由石材筑成,“梯山小筑”四个楷体字行云流水般端坐在高高门楣上。从古宅中伸出的老树,枝枝丫丫护着庭院,木质院门早已失去昔日光彩,那是时光洗礼之后的淡然与质朴。
不知道梯山小筑是何人所建,但听听这名字,就知道主人定是个不凡隐士!人生短暂,转瞬即逝,韶华如水,光阴易逝,有这样一方天地居住,我想就可以不负时光,享用人生了。无憾,无憾也。
来到金瓜楼。你看那屋顶的金瓜造型,澄黄泛金,属拜占庭风格,八条瓜棱形状明显,神韵古朴,支撑穹顶,据说这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威尼斯以及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均可见到。可惜这些地方我没有去过,因此没有感性认识。
金瓜楼因她的“金瓜”造型在鼓浪屿众多别墅中别具一格,其门楼也很有特色。门楼分为两层,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重檐翘角,翘角飞卷春草与“金瓜”的棱角相互呼应,装饰的犹如古城门一般,门内蓝天高悬,足具气派,成为鼓浪屿上独具风采的一座门楼。
因此人们称其为“西式的骨架,中式的皮肤”。
宁远楼。应取“宁静致远之意,也是卢嘉锡的故居。卢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结构化学、晶体材料科学的杰出奠基人,原福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是台湾台南人,20世纪20年代随父母和两个哥哥住进宁远楼的三楼。抗战爆发前,他获“中英庚子赔款”的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化学博士。抗战胜利后回国,出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长、校长助理等。1953年加入农工党。1958年参与创办福州大学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任所长。他是伦敦大学科学博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漫步鼓浪屿,随处都是风景,尤其是这里的建筑,每一次转身,我都会惊叹于这些欧式建筑的典雅华丽,同时又被这些富有历史韵味的建筑深深震撼,不由感叹建筑师们惊人的才华和非凡的想象。那一棵棵上百年的榕树掩映着的建筑,仿佛在静静向我们诉说,诉说鼓浪屿那百年的前尘往事。
驻足这些建筑前,久久思索,在历史的沉淀后,或许许多雕花门楼已逝去了最初的华丽,但是那蜿蜒在门楼上的常春藤却依然在诉说他们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我相信,他们将越来越有生机与活力。
Hash:69160350f6fdcc74d3dafcef2ed8da598c07616e
声明:此文由 清溪居主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