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芜湖的历史建筑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岁月或激烈或静谧
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
风雨之中,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建筑
现在的它们,或被修缮、或被拆除
或者还在你不知道的角落
诉说着那段故事
衙署前门位于镜湖区马号街,始建于北宋,沿用至清代。衙署,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住所。《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衙门”。2004年10月,省政府公布衙署前门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中心单位。
芜湖学宫
芜湖学宫位于古城内儒林街一带,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沿用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孔子思想和儒学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便成为我国历代的官方哲学。学宫旧址内,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殿前为;露台,环以石栏。学宫内有北宋至清代的古碑刻20余方,鲤鱼大成殿东西两侧。
大成殿
大成殿在儒林街芜湖学宫内,现建筑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1982年9月,由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徽宗曾说过“孔子之谓,集大成也”。因此,文庙中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称为“大成殿”。作为最早的官办教育基地,大成殿延续至今近千年,可谓芜湖真正的墨林圣地。
留春园及碑记
20世纪80年代,市政协在镜湖边建造新大楼时,出土了一块古碑,政协的同志十分小心地把碑运到烟雨墩小岛上。后来,文物部门将其竖立在烟雨墩东北角,面向镜湖。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下,古碑讲述着镜湖和留春园的故事。留春园碑,通高180厘米,宽87厘米,厚28厘米。正文15行,每行34个字,由于风雨侵蚀,已经字迹漫漶,但两边边款关键的字比较清晰,分别为“辛亥岁春二月吉日”、“知芜湖县事加三级卓异回任候升山阴陈圣修撰并书。
滴翠轩
滴翠轩位于广济寺地藏殿西侧,旧名“桧轩”,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芜湖读书的地方。黄庭坚曾担任国史修编官,参与编写《神宗实录》,绍圣元年(1094)受命到安徽宣州任知县,尚未到任就遭到蔡卞新党的诬陷,以“修实录不实”罪名遭贬谪,受停职待问处分。于是,于是黄庭坚携家带口寓居芜湖两年。1982年9月,市政府公布滴翠轩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
大赭山西南山坡上静静地矗立着一座中式老建筑,现在为安师大教职工宿舍。它依山而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平房,总长60余米,宽9米。门前20级花岗岩麻石台阶,中间有休息平台。整个建筑梯级三进,第一进是门房、庭院,第二进是办公室,第三进是五开间的大教室。虽然外表简陋,但它却是闻名遐迩的清末皖江中学堂暨民国省立五中旧址,是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驻芜领事署
清光绪二年(1876)九月十三日,英国公使威妥玛与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烟台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烟台条约》,条约规定:增开芜湖、温州、北海、宣昌四处为通商口岸和领事馆驻地。
次年二月,英国政府在范罗山顶设立领事署,芜湖的近代建筑也由此逐步展开,英驻芜领事署是芜湖最早的近代建筑,也是外国人在中国早期兴建的使馆建筑之一,其建馆的速度之快,在全国各通商口岸位居前列。2004年10月,省政府公布英驻芜领事署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驻芜领事官邸
1877年,英国政府在范罗山顶设立领事署,1889年又在雨耕山上建造了领事官邸。两者相距不远,外形上略有区别但内部结构十分相似。英驻芜领事官邸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幢用青砖砌筑的官邸与领事馆一样,比例相当,尺度匀称,造型庄重典雅。它耸立在雨耕山顶,俯视长江,鸟瞰全城,处于芜湖市区最好的位置。官邸为两层楼,坐北朝南,朝向好,阳光充足。它采用砖石承重墙,木屋架,铁皮屋面,双层门窗。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有数间卧室、办公室和卫生间。
老芜湖海关
老海关大楼在滨江公园文化活动中心附近,建于1919年。老芜湖海关是旧中国40余处海关之一,它是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规定,于1876年开始建立的,定为三等海关,1877年4月1日正式开关,专门征收轮船装运的进出口货物的税款,由英领事署总税务司管理关务,兼管港口、航政、代办邮政。气象等业务,还负责稽查鸦片走私。2004年10月,省政府公布老芜湖海关大楼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堂
芜湖开埠通商以后,西方宗教纷纷涌入芜湖,英、法、美等国家传教士占据了芜湖几乎所有山头。由于两江总督李鸿章不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城内建教堂,法国天主教会就强购鹤儿山大片土地建造天主堂,并以此为中心,向安徽乃至华东各地发展宗教事业。芜湖天主堂原是芜湖教区的主教堂,是神职人员居住和传教的场所。2004年10月,省政府公布天主堂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以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随之而来的领事署、教堂、教会医院、教会学校等近代建筑,在建筑类型、空间形式和建筑技术上各具特色,有史料价值,有具有代表性。天主堂附近的雨耕山上,1935年建成的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就是学校建筑的典型范例,2005年12月,由市政府公布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圣雅各教堂
圣雅各教堂位于花津路,1883年由基督教中华圣公会设计监造。自19世纪70年代起,美、英、法等国教士纷纷来芜布道,至民国时期,芜湖宗教已形成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五教并存的局面,各教派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组织形式也比较完备,尤以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为最甚。宗教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建筑教堂也成为近代建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芜湖圣雅各教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01年10月,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雅各中学
芜湖开商通埠以后,西方宗教纷至沓来,为了便于广泛传教,各教会在芜湖兴办了许多学校、医院、诊所,基督教尤以圣公会最为活跃。
圣公会传教范围多半在高、中等学校和医疗单位,经济上比一般教会富裕得多。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华圣公会在芜湖洋街(华盛街)租赁房屋,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初名“广益学堂”,1903年迁至石桥港,更名为“圣雅各中学”。
2004年10月,省政府公布圣雅各中学旧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来复会总会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美国波士顿基督教来复会派加拿大传教士毕竟成来芜湖创办来复会,20世纪初,毕竟成在范罗山下今青山街附近购地建造大教堂。芜湖是来复会总会所在地,管辖江苏安徽两省的教务。解放后由市民政局地政科接管。
英商怡和轮船公司
健康二马路中段,第一人民医院与自来水厂之间有一幢红色西式二层楼房,门前曾有宽敞的庭院,院内环植法国梧桐,这就是当年应该怡和轮船公司设在芜湖的办事机构。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怡和轮船公司的轮船有的自行撤出,有的被日军没收,全部退出了芜湖航运。
解放后,弋矶山派出所曾在此办公,现为宿舍。
清真寺位于镜湖区上菜市3号,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早在元代,芜湖就有回族人活动。清朝初年,芜湖回民在寺码头附近建造一座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的清真寺,后毁于战火。同治3年(1864),回民金隆德等人筹资在北门外北廊铺(今上菜市)内购地重建清真寺。
2005年12月,市政府公布清真寺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鸿章家族旧居
1877年,李鸿章奏请光绪帝将镇江七浩口米市迁到芜湖,并对镇江米商许以优惠条件,动员他们来芜湖。至1882年,芜湖米市已然形成,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这期间李鸿章携兄带弟来到这里,投资市建设,兴办市企,经营房地产、航运、娱乐等行业,轰轰烈烈地影响了芜湖半个世纪,芜湖也成为李氏家族的第二故乡。李府各房公馆主要集中在镜湖旁边。
小天朝
芜湖古城内儒林街48号,有一处规模庞大的中式建筑,主体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进两层。粉墙黛瓦,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芜湖老百姓一直称它为“小天朝”。
2005年12月,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小天朝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漱兰堂
清代盛行堂号,李经方的堂号都叫“李漱兰堂”,办公地点设在大官山,所有李经方开发的房产都叫“李漱兰堂”。据1954年统计资料,当时全市有736户,房屋15309间,其中李漱兰堂占三分之一,约5000间。
清末官府
芜湖古城内新市街12号,有一座中西合璧的老建筑,券廊式,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灰填得十分精细。此房建于20世纪初期,为清末官府,民国初年被名医滕松如买下,成为“滕公馆”。
从清末官府,到民国公馆,到日军监狱,到临时通讯社,再到寻常百姓之家,这幢楼经历了一百年风雨沉浮,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兴衰。
堂子巷崔府
堂子巷3、4、5号,是颇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原芜湖商会主席崔亮功的大宅院,人称“崔府”。崔府建于民国初年,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崔亮功先生是民主人士,无党无派,解放后将房产全部交给政府。
芜湖古城内太平大路4号有一幢二层楼外观颇具古罗马风格,台基、栏杆、石柱、拱券、回廊一应俱全。砖木结构,青砖砌墙,虽然老旧,且也反映它曾有过的辉煌。这幢楼建于民国初期,,主人姓俞,是个财大气粗的木材商。
来源:中江论坛、芜湖生活频道等
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
Hash:05db4bb19ed6b2037e3c89dcf46becb19eb655bc
声明:此文由 芜湖镜湖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