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尔罗斯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张静岩

作者:姜冬梅

编辑:王 珏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县份,以其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美丽辽阔的草原风光,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提供给了文化工作者以无尽的探求资源。五十年来,在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上,一直有一位学者,行走在田间地头进行田野调查,埋头在卷轶浩繁的史书典籍中,孜孜不倦地探求和研究郭尔罗斯民族历史文化,切切实实地为郭尔罗斯文物保护做出过突出贡献,他就是前郭县民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静岩。

凡是读过张静岩的著作的人,都会以为他是一位地道的郭尔罗斯蒙古族人,答案却不是。他是汉族人,出生于扶余县农村。1966年毕业于白城师范,1970年进入前郭县文化系统工作,先后在前郭县文化馆、县图书馆美术辅导、图书辅导、文物专职干部。1982年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函授毕业,1984年任前郭县文体局副局长,主管群众文化、图书、文物、电影和农村文化工作。1999年辞去副局长职务,回到县图书馆。2000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职称,2007年退休。张静岩现任前郭县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研究会理事、县民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张静岩一生从事文化工作,从基层辅导干部做起,到文体局副局长,再到退休后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前后近五十年的时间,从没有脱离文化工作,更没有脱离民族文化工作。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他为这片土地付出过心血,他为郭尔罗斯的文物保护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倾尽了毕生的探寻与热爱。

对库里蒙满文碑的

调查、保护与研究

1979年张静岩参加了吉林延边考古学习班以后,即对前郭境内的重点文物开始进行了细致认真的系统调查。位于长山镇境内的库里碑是吉林省境内最大的清代碑刻,但由于石碑上是古蒙文和满文,一直以来,包括日伪时期的记录,人们一直没有弄清此碑的真实内容,一直都是以“这是清代顺治皇帝的奶妈的碑”流传于前郭县民间。文革期间,此碑也未能幸免于难,被当地群众当成“四旧”砸成两段,将断裂的碑身垫在拖拉机站的大油箱下面,龟趺碑座被弃置道旁,经常因天旱无雨而被当地村民和长山电厂工人们用拖拉机拖动,扭动其脖颈以此来求雨,致使碑座伤痕累累,随时有断裂的危险,珍贵的碑额、碑身、碑座常年被丢弃在荒野四处。

张静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多次田野调查机会,一遍遍地宣传文物的重要性,让当地领导和群众引起对石碑的重视,先保护起来。然后多方联系奔走,多次与吉林省考古研究所的同志们一起对石碑进行拍照、绘图、拓片,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多次的实地踏查走访,和对碑文拓片的翻译,以及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典籍,首次确定此碑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确认是清代孝庄皇太后的父母碑。随后与包双山同志合作发表了相关论文《前郭县满蒙文碑调查与考释》在《博物馆研究》上,并申报吉林省政府,将此碑定名为“清满蒙文碑”,198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张静岩又积极申请经费、组织技术人员对石碑进行粘接、竖立、化学封护等,并设立保护围栏。2002年此碑被移到长山电厂明珠园内,2003年建成孝庄祖陵陈列馆,修建了美丽的保护碑亭,成为孝庄祖陵风景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全世界游人开放。

满蒙文碑是后金及清初满族统治者实行满蒙联姻政策、清王朝与科尔沁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碑体雄伟,造型精美,巧夺天工,是蒙古族地区罕存的清代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也是吉林省清代碑刻中规模较大、雕工精细、艺术处理比较完美的石碑之一。2013年5月,“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正式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屹立在郭尔罗斯土地上的珍贵文物,从发现到保护,再到积极考证研究,最后得以向世人展示,都与张静岩的多年殚精竭虑、奔走付出是分不开的。

对前郭县进行全县文物普查及

编写《前郭县文物志》

1982年张静岩参加了《扶余县文物志》编写工作后,积累了大量的珍贵的工作经验,1983年由他率领的前郭文物普查队对前郭境内文物进行普查,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当时的条件艰苦,困难重重,可想而知,历经六个月的细致认真的地毯式田野调查,又组织人员翻阅资料,查阅典籍,于年底就编写出了《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物志》一书并出版。

此次普查,首次在前郭县西部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六处,采集到原始社会石斧、石镞、陶纺轮等重要文物,由此把前郭县有人类历史推向4000多年前。发现了以塔虎城查干湖为中心的辽金遗址80多处,十余处古城,建立文物档案104份,重要遗迹、遗物及民族文物均编入《文物志》。

由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物志》编写工作认真细致,文图并茂,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获得了吉林省“优秀文物志奖”。2006年张静岩与苏赫巴鲁先生编著的《郭尔罗斯文物古迹与人物》一书被收入“郭尔罗斯文化丛书”,此丛书共计十本,作为向前郭尔罗斯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庆典献礼的珍贵纪念。退休后,2009年他又一次率队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四个月内走遍前郭各乡、镇、场及大部分村屯,新发现文物遗迹50多处,其中包括重要的原始社会遗址五道营子和浩特芒哈东房框子等,建立电子文物档案160多份。

谁都知道,考古工作枯燥艰苦,田野调查风尘仆仆,文物普查任重道远,可是张静岩却把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全部投入进去,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沉浸其中。

参与妙因寺重建及

编写《妙因寺》一书

2000年,随着查干湖旅游的开发,吉林省境内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妙因寺的重建工作纳入前郭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日程,张静岩作为“查干湖旅游顾问”之一,直接全程参与了妙因寺的考察、调查、设计、重建工作。从2001年到2006年五年间,他一直工作在查干湖工地,除了参与施工之外,他还要负责研究妙因寺的历史,研究藏传佛教,研究前郭县宗教发展史,为此他曾多次赴内蒙古北京青海,先后考察了席力图召五当召、大召、雍和宫塔尔寺等,对这些寺庙的建筑格局、建筑风格及寺院内佛像的设置、装饰以及佛教的历史、禁忌,都做了详尽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并多次到吉林省档案馆查找资料,结合从当地群众中了解的妙因寺历史情况,提出了最后的建筑设计和构想建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迎来了妙因寺两度开光,盛况空前,由此落成了东北地区重要藏传佛教寺庙,成为查干湖重要旅游景观和前郭县佛教场所。在前郭县领导的支持下,他又编著出了《妙因寺》一书并出版,为查干湖旅游文化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同时也为《前郭尔罗斯简史》一书宗教部分的编写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2005年,28万字的《前郭尔罗斯简史》出版,2005年《查干湖旅游》一书出版,厚重的文化典籍,详实珍贵的资料,无不凝聚着张静岩的心血与汗水。

对郭尔罗斯历史的研究成果

自十三世纪以来,蒙古族就聚居在前郭草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留下的地方史料很少。所以有关前郭尔罗斯的历史有很多只能依靠传说,出现很多谬误,如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更替、札萨克辅国公驻地的变迁、大老爷府的历史等。为了澄清这些历史,张静岩曾翻阅了很多历史书籍和资料,并几次到前郭县西部和长岭县境内调查,并找当地蒙古族老年人座谈,寻找各种线索,结合当地清代建筑遗址和公主坟的发现,最终确切地证实,郭尔罗斯前旗清代早期札萨克辅国公的驻地,就在长岭县的公爷府屯和查干花的昂格来,其中有几个王公是清朝皇家额驸。清道光年间,第九代札萨克辅国公阿勒坦鄂齐尔才东迁到松花江边的哈拉毛都,使清代后期郭尔罗斯前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移。同时,前郭大老爷府就是札萨克协理台吉府,民间传说的大老爷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皇家额驸苏玛第。对此,他先后写出十几篇研究文章,陆续发表在郭尔罗斯报、松原日报、郭尔罗斯文化论坛上。

2013年,凝结着张静岩多年心血的14万字的《前郭尔罗斯史地考略》一书正式出版,此书被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列为2012年“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此书内容厚重、史料丰富、考据扎实,共收入论文34篇,涵盖了前郭县境内有传世价值的主要古代遗存、传闻,包括青山头遗址、青铜文化遗址、辽金古城、古墓葬、出土文物、碑刻、庙宇、民俗等。其中的《塔虎城考》、《前郭尔罗斯境内的辽金古城、古墓葬》等,深受业界好评。其中《清代科尔沁蒙古族部落与皇家的联姻》、《清代皇家与郭尔罗斯前旗的联姻及其影响》、《清代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更替》《哈拉毛都王爷府考——兼述札萨克辅国公驻地东移》《大老爷府与万宝公主岭考》《公爷府屯考——清代郭尔罗斯前旗第五代辅国公策旺扎布驻地》《昂格来——清代郭尔罗斯前旗第七代辅国公恭格喇布坦驻地考》《固尔班察罕考》《阿勒坦鄂齐尔》等一系列考证文章,力求廓清前郭史地的本来面目,拨过历史迷雾,还原了清代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辅国公驻地的历史发展脉络。这本书曾被原吉林省图书馆馆长、方志学家金恩晖先生赞为“积40年访查、苦读、深研而成的史论成果,是一部考证严谨之作、旁征博引之作、振奋人心之作、虽非填补空白却是多有创新之作。”

郭尔罗斯民族文化研究会与

研究系列成果

2010年11月,郭尔罗斯民族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张静岩任秘书长一职,一直到今天。七年时间里,他先后组织编写出版了郭尔罗斯民族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十部,其中包括12万字的《郭尔罗斯前旗变迁史》、24万字的《蒙医学证治方略》、15万字的《阿阑豁阿》、18万字的《马背诗风》、30万字的《刚毅英雄陶克陶胡》、20万字的《我与前郭尔罗斯民族教育》,以及《郭尔罗斯蒙古族医药史概略》、《郭尔罗斯蒙古族祭祀与节庆》等。其中2014年出版的《郭尔罗斯前期变迁史》由张静岩统稿,被称为是《前郭尔罗斯简史》的姊妹篇,使前郭尔罗斯的历史逐渐清晰明了,趋于完整。前郭县县长图门称赞其“《郭尔罗斯前期变迁史》的出版,又为自治县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增添了一块基石”。

左:伯都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国学 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学术顾问刘凤翥 右:张静岩

2016年3月,由内蒙乌兰浩特《嫩科尔沁演变史》编委会发起、由张静岩和包玉文执行主编的100万字的《嫩科尔沁演变史》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上下册,分为右翼篇和左翼篇,包含了科尔沁右翼前后中三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科尔沁左翼前中后三旗、郭尔罗斯前旗和郭尔罗斯后旗共计十旗的变迁史,卷轶浩繁,规模庞大,他们为此书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为了民族文化研究所付出的精神尤为令人感动。

2006年,由他与苏赫巴鲁先生主编的24.3万字的《郭尔罗斯文物古迹及人物》,作为郭尔罗斯文化丛书十本一套之一出版发行,2011年《妙因寺》一书作为《郭尔罗斯历史文化丛书》五本一套之一,2016年7月又重新出版印刷,并且作为自治县成立六十周年县庆献礼。2012年10月由张静岩主持编写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物志》重新订正印刷出版,2014年3月31日,松原辽金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为在松原辽金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8位同志颁发了奖牌,其中就有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张静岩。2015年7月,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中国史话•文化系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由他编写的《妙因寺史话》也被列入其中。

张静岩一生没有离开文化系统,他说,郭尔罗斯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所有的成绩都得益于郭尔罗斯的民族文化历史渊源深厚,得益于郭尔罗斯这片热土醉美辽阔,醇厚的民族风情和质朴的民族情感,给了他工作和研究的原动力,丰富和充实了他的一生。如今年过七十的张静岩依然沉醉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依然深情挚爱着文物保护事业,他说,他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关于郭尔罗斯民族文化的构想,有待于今后一步一步去实施,去完成。他说,祝福郭尔罗斯人民,祝福郭尔罗斯。

请关注我们!

(按住图片三秒钟,即可添加关注!吉林省松原市文联欢迎您投稿,投稿邮箱:syswxy2008@163.com)

Hash:f4d7a8763182e832d7c8515230bdb937727ba9fe

声明:此文由 艺苑百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