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座城|中国最爷们的城市,决定国运的战争常在这里打响

大同古城新貌

身处汉胡边界,

同样连年战争,

与其他相类似的边城相比,

大同在军事要塞之外还曾是三朝古都,

但在大同爆发的战争级别却更高,

经常是影响国运级别的大战,如:

李牧破匈奴之战

汉高祖白登之围

隋炀帝雁门之围

许多大战

如消灭东突厥、望都之战、岭北之战等,

也都是从大同出发。

因此说,

大同,

大不同。

易中天说过,如果说城市也分男女的话,大抵上南方的城市属于女性,温婉秀丽,不管是大家闺秀的杭州还是小家碧玉苏州江南水乡大体上是南方城市的典范。北方的城市应该属于男性,不管是大漠秋风还是长河落日,苍茫辽阔的北方自然是糙汉子,而且经历的战争和磨难也很多。

如果要在所有城市中选择一座最爷们的城市,我推荐大同。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交界处,大同盆地其实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也是黄土高原最边缘的地带,大同和黄土高原的关系很密切,可以说是整个农耕文明的最外延,再往北一点,就是草原和戈壁并存的蒙古高原了,所以大同堪称山西或者整个农耕文明的屏障。

或许是爷们过头了,人们一提起大同,想到的都是满脸煤炭的脏乱差形象,但真正到了大同之后才发现,大同的城市很清爽,不仅有很多古建筑,而且在路中间还有一座古城楼,很像扬州文昌阁杵在路中间的感觉,城市很有古典韵味。菜也很好吃,不管是莜面羊杂汤还是火锅,是一座不错的旅游城市,更是一座从煤炭转型的创新城市。

下面,走进大同,走进那千年的战争。

赵国雄边,匈奴噩梦

早在旧石器时代,大同就居住着远古人类,然而,古代的史书对于大同记载甚少,原因无它,大同在夏商周时代属于北狄部落的地方,属于广义上的蛮荒之地,直到战国时代,这个浴血时代的来临。

春秋时代,经过数百年的诸侯混战,一时间形成了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秦国东方的齐国四大诸侯国称霸的局面,其中最为强大的便是晋国,强大的晋国连秦国都无法忽视,两家结为姻亲,即“秦晋之好”。晋国在随后晋文公的时候,迅速强大,城濮之战巧妙运用“退避三舍”大败楚军,晋文公也成为春秋一霸。

▲花叶纹青铜鼎 战国

本文文物均为大同市博物馆藏品

再强大的国家,危机都是从内部开始的,晋国末期,国君被六卿把持,最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这个和“田氏代齐”一同成为了战国时代的开端。

韩赵魏三家虽然瓜分了晋国,但分到的土地并不一样,最有权势的魏氏分到了晋国最多的土地,包括今天的山西西部河南北部,其次的韩氏则分到了河南大部分国土,靠近周天子的地盘,也是天下最富庶的土地,可以说,魏国得其多,韩国得其富,而赵氏则分到了最贫瘠的山西北部地区,最终,三家都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成为名正言顺的诸侯国。

▲三家分晋

赵国土地最贫瘠,北边直面着北狄,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赵国只有自强才能自保。到赵武灵王时期,这位英武之君大胆采用少数民族的服装,推行骑兵战术,即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一举击败匈奴,灭掉了中山国,赵国靠自己的血性硬生生从少数民族手中抢得了大片领土,在大同设置了云中郡,在其南面设置了著名的雁门郡,“雁门”的意思是山高路远,鸟都飞不过去,更何况大雁了,形容雁门的偏远和险峻,后世的雁门关就设立在雁门郡上,而云中,这个极其美丽的名字,就是大同最早的名称,大概是地方太远了,看起来宛如在云里面吧。

此时的赵国,兵强马壮,控弦百万,然而,西方的秦国也如日中天,秦赵两国最终爆发了战略大决战——长平之战,赵军四十万全军覆没,赵国由盛而衰。

当时赵国的李牧由于年幼未能参加长平之战,或许是幸运,没有充当战场的炮灰。李牧长大后,在云中、雁门一带抵御匈奴,用示弱之计麻痹匈奴,最终,十万匈奴大军被李牧打得全军覆没,单于只身逃亡北方,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李牧创造了步兵战胜骑兵的典型战例,后世,尤其是宋朝大量借鉴了此战例,而其两边包抄的战术也被后世霍去病的骑兵发扬光大。

赵国后来又陆续击败了东胡、楼烦等少数民族,后来边境的威胁减轻了,李牧的边军成了赵国的救命稻草,到南方前线对战秦军,多次取胜,李牧也得到了和白起一样的称号“武安君”,但最终因秦国的反间计被赵王迁诛杀,赵国也随之灭亡。

方格纹铜扁壶 战国

但是,大同又庇护了赵国,邯郸被攻破后,赵王迁被俘虏,英勇的赵国宗室赵嘉带领数万军队逃到了代郡,正在大同、张家口一带,不过没有重建赵国,而是叫做代国,赵国遗民纷纷北逃到这个代国,面对赵国的残余势力,秦始皇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先派大将军王翦用一年时间灭掉了楚国,然后派王翦之子王贲灭掉了燕国,随后左右包抄灭掉了这个代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可以说,整个战国时代,赵国能够抵御匈奴等少数民族数十年,全靠大同这个北门锁钥,它就和城门上的钥匙一样重要,守卫着整个中原大地。

秦国虽然统一了天下,但繁重的徭役和赋税最终灭亡了自己,楚汉战争刘邦胜利,统一天下。汉高祖六年,异姓诸侯王韩王信在大同叛乱,投降了匈奴,刘邦高度重视,亲自上阵,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在山西的沁县大败韩王军队,随后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大同附近。

▲彩绘青铜耳杯一套 西汉

刘邦也有点飘飘然了,此时天降大雪,道路很不好走,谋士刘敬强烈建议班师回朝,不要出击大同,刘邦还是出击了。结果亲自统帅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大同旁边的白登山上,整整七天,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主要以休养生息为主,匈奴也多次骚扰,甚至一度突破大同,双方并没有大规模地进行战争,边境持续拉锯状态。

▲陶屋 东汉

汉朝在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但是匈奴还是偶有入侵,等到汉武帝即位,经过文景之治的数十年积累,汉朝实力雄厚,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开始筹划大规模反击匈奴。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之战是从山西朔州的马邑开始的,这个地方正好在大同旁边。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在马邑安置了一群伏兵,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马邑,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计划泄露了,结果匈奴没有进入包围圈,溜掉了,以后不断骚扰汉朝边境,报复马邑之围,从此开始汉匈开始大规模交战。

▲陶连枝灯 东汉

汉匈战争崛起了一大批名将,如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卫青多次出雁门、云中反击匈奴。在汉匈战争中,今天的大同是汉军出击的桥头堡,汉军屡屡从此出击,经过东西汉,大同也成为匈奴衰亡的见证。

▲青铜熏炉 汉代

平城时代,汉化洪流

五胡十六国时期,正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羯族消失了,匈奴族融入了汉族,而崛起漠北的鲜卑族拓跋家族最终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的都城正是大同,当时叫做平城。

▲彩绘陶牛车 北魏

北魏的开国帝王是拓跋珪,这是一个少年天才,曾经被苻坚俘虏的他,年少逃回草原,15岁就起兵开创了自己的国家,因为他的地盘正好是古代的“代国”,所以国号叫“代”,后来谋士建议,中原大国是“魏”,不如国号改为“魏”,拓跋珪就采纳了这建议。

北魏王朝首先面对的敌人就是慕容家族的燕国,395年,慕容垂想征服北魏,太子慕容宝带领慕容家族大批精英北上,结果在参合陂被拓跋珪打得大败,损失精兵数万,后来慕容垂扶病出征报仇,路过参合陂的时候,将士们大多兄弟父子埋葬在此,纷纷大哭,慕容垂气恨而死,一代枭雄就此落幕,而北魏王朝就此强势崛起。

青瓷唾壶 北魏

拓跋珪在对后燕的不断进攻中,把国都从草原迁来了平城,平城,这一座刚武的城市,终于成为了首都。后来拓跋珪的孙子拓跋焘东征西讨,灭亡了夏、北凉等国,统一了北方。

但北魏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他的制度,当时的北魏实行的是原始部落议政制和魏晋封建制的糅合体,此种制度不利于皇帝集权,而北魏的首都平城也越来越显示出离中原太远的劣势。

石雕供养龛 北魏

公元490年,文明冯太后去世,其孙孝文帝拓跋宏亲政。这个来自于北燕王族的汉人女子,在北魏宫廷掌权十年,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法令。

对于冯太后,拓跋宏怀有非常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冯太后杀死拓跋宏生母,且将他作为傀儡控制,甚至一度想要废掉他。但另一方面,冯太后毕竟是拓跋宏的养母,一手将拓跋宏养大,两人有着无法分割的亲情。正是冯太后使得孝文帝沐浴了中原文化,知书达理。

▲陶狗 北魏

此时的孝文帝,虽然血统上还是鲜卑族,但是思想上已经是一个中原人了。拓跋宏决定彻底改变北魏。他登上了平城的城头,发现由于长期长于深宫,自己从来就没有真正见过平城。

拓跋宏惊讶地发现,平城居然有一段长城。询问了大臣李冲之后,他才得知,那是战国时代赵国修筑的长城,后来成为秦汉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赵国修筑那段长城的就是著名的赵武灵王。

▲釉陶踏碓俑 北魏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还只是一个贫弱的小国,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武灵王赵雍发现中原人穿的衣服袖子太大,不利于打仗,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采用了东胡人的窄袖改良了军服,赵国迅速强大了起来,成为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大国。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的故事了。

听李冲讲完这个故事,拓跋宏百感交集,原来在1000年前,中原的一个国王就大胆采用了草原游牧民族的优点进行改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既然武灵王能做到,自己为何就不能对北魏朝廷进行改革呢?

▲釉陶多枝灯 北魏

于是,孝文帝依然决定迁都洛阳,但是迁都谈何容易,他决定亲自率领30万大军南征,此时夏天阴雨绵绵,魏军一路南下,穿过山西腹地,盆地周围都是高山,更是阴郁潮湿,雨水打湿了士兵们的铠甲,士兵们穿的军鞋都已经被水浸透,别说打仗了,又冷又累的魏军最希望能够回家好好睡一觉,士兵们纷纷请求皇帝撤兵。

孝文帝说,撤兵可以,但是大军已经到了这儿,不如就在此迁都吧,拓跋贵族虽然不愿意迁都,但更惧怕南征,所以两者相害取其轻,纷纷同意迁都。就此孝文帝迁都大计得逞。

▲耳饰 北魏

孝文帝在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可以说,北魏的平城时代正好是野蛮化向汉化的过渡时期,北魏平城时代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是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能够统一北方,成为隋唐盛世的先导。

而平城,也随着孝文帝的迁都,再次变成了边镇,北魏在此地留下的最大遗迹当属“云冈石窟”和恒山悬空寺,石窟几万个佛像诉说着这个崇佛时代的辉煌和落寞。

云冈石窟

幽云重镇,辽金西都

北魏很快爆发了六镇大起义,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大同再次变成了边镇。直到隋朝重新统一中国,突厥崛起,成为中原的大威胁,为了防御突厥侵扰,隋炀帝在此地修筑长城。

后来唐太宗灭亡东突厥,李靖从马邑出兵,李世勣正是从今日大同所在的云中郡出兵的,唐朝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势力范围达到贝加尔湖

▲三彩盂 唐代

石雕力士像 唐代

在晚唐末年风雨飘摇时,也有一位英武之人,被称为太宗再世,巧合的是,他的根据地同样在山西,他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当时契丹日渐强盛,李存勖在统帅后唐军以弱胜强,消灭梁朝的过程中,后唐军曾经多次击败契丹。其中李存勖曾经从云中郡,大同出发亲征,在望都(今保定)之战中击败契丹,契丹军队大败,李存勖向北追逐败兵,一直追到易州。可以说,大同进可攻退可守,不仅对南边的中原而言,对北边的蒙古高原而言也是如此。

▲四鹤纹铜镜 唐代

后唐末年,太原节度使石敬瑭向契丹认贼作父,灭掉了后唐,建立后晋,而他的代价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的地区,以幽州、云州为主,共16个州,正好是整个中原的北大门,其中的幽州是今天的北京,云州就是今天的大同。

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草原民族的触角越过了燕山的天然屏障,成为中原政权的心腹大患,整个宋朝没有幽云十六州,从此失去北方屏藩,在对抗北方方面存在先天缺陷,石敬瑭可以说是千古罪人。

▲幽云十六州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大同被割让给了契丹,却意外变成了辽朝的陪都——西京,在中原王朝不受重视的大同,再次变成少数民族国家的首都。

失去幽云十六州的北宋肯定不甘心,宋太宗刚一即位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出兵太原,灭掉了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国家——北汉,随后又决定收复幽州,但最终惨败而归。

▲尚家人物花鸟纹铜镜 宋代

这场宋辽间的战役大家较为熟悉,加上战场不是大同,不再赘述,后来宋朝军事上总体开始处于守势,战略方针从消灭契丹变成了抵御契丹,而云州便与幽州一样,长久的成为辽国的领地。

终辽朝一代,大同都是相当有分量的存在,辽朝实行“五京制”,其中除了北京和上京在内蒙古草原外,其他三个京城都是军事重镇,东京辽阳府,南京是幽州(今天的北京市),而西京就是大同府,后来女真族灭辽,大同府继续成为金国的西京。

▲三彩刻花碗 辽代

▲黄釉剔花牡丹菊花纹罐 辽代

琉璃棺 辽代

辽金两代,经营大同,在当地建造了很多宏伟建筑比如大同南边的应县木塔,是世界上仅存最早的木质塔,就建造于辽朝,再比如说华严寺,就建造于辽朝,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金代崇信佛教,继续修筑了这座寺庙,寺庙雕梁画栋,俨然壁画艺术的宝库,和恒山悬空寺一样,这两座寺庙都是大同的象征,有空去大同的人一定得去看看。

华严寺

不管是南宋还是金朝都没有抵御得住蒙古的进攻,最终元朝统一了天下,当时的大同府仍然是军事重镇,直到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脱颖而出,在取得南方的绝对控制权后,挥师北伐。

▲三彩虎枕 金代

▲石雕八卦香炉 金代

▲木茶几 金代

九边重镇,逐鹿关键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北伐的战略时候确立了三步走的原则,第一个是攻取山东和河南,占领潼关,有了潼关,就有了遏制住西北元军势力的钥匙,随后直捣黄龙,攻取河北和大都(今天的北京),消灭元朝,第三步从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和陕甘,后来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实施的。

▲广寒宫影青釉瓷枕 元代

明军按剧本行动,直接攻取了大都,从根本上摧毁了元朝的统治,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前两步都圆满完成,现在就剩下攻取山西和陕甘的战争了。这一次北伐军总元帅徐达亲自领兵出征,徐达和常遇春从大都北上,再折下,猛攻大同府,攻取大同后,打开了整个山西的锁链,千里南下,一路夺取山西、陕西甘肃

▲影青连珠莲花纹高足杯 元代

白玉荷花笔洗 明代

这次北伐战争的四年后,朱元璋再次发动北伐,史称第二次北伐战争,目标是消灭已经退却到大漠的北元朝廷,这一次,明朝兵分三路,分别由徐达、李文忠和冯国胜带领,只有冯国胜取得了胜利,另外两路都战败。

徐达的中路军就是从大同出发的,却被扩廓帖木儿以诱敌深入之计,在岭北之战中打得大败。

这场岭北之战,明朝最终没能消灭北元,而徐达也意识到了大同的重要性,大同是明朝的北门,拱卫了大同,就保住了明朝。于是,大同建城史上最著名的事件开始了。

▲张果老铜像 明代

《大同府志》记载说:“大同府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周围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壕深四丈五尺,以砖外包。”徐达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大同府,拱卫大明北疆。

后来,明朝陆续在长城边设立了九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即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其中的蓟州镇就是北京,大同镇就是大同,可见军事大同地位置高。

▲关公像立轴 清代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灭亡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大败,退出北京。

这个时候,清军控制的中原只有河北、山西、山东的北部等一小部分,李自成还拥有山西、河南、湖北的大部,张献忠占据四川贵州等地,整个南中国则是在南明政权的统治下。

▲人物故事漆盘 清代

面对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原这么一个广大的舞台,多尔衮愈发的兴奋——他要征服全中国。摊开中国的地图,多尔衮发现,中国虽然很大,但是真正的战略要地并不多,这就要说到前面说过的了——川陕与江淮,是重中之重。

多尔衮做了如下的部署,他决定先夺取北方,再夺取南方,夺取北方的清军分为三路:

东路军由豪格率领,他最早出发,攻克了河南、山东大部,做好先期准备。

北路军由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等带领,主攻的就是明朝的两个军镇——大同镇和延绥镇,同年,大同镇在猛烈的炮火攻击下陷落,整个山西和陕西被清军攻占。

南路军由多铎、孔有德带领,在豪格攻下河南以后,从河南进攻潼关,攻入关中

随后,清军占领了整个中国。

▲翡翠双獾 清代

可以说,清朝统一中国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山海关和大同镇、潼关,这几个军事重镇。因此,整个清朝格外重视大同。

▲粉彩福寿盘 清代

民国时期,大同同样是军事重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两个月,日本关东军侵占大同城,10月15日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隶属伪“蒙疆联合委员会”。

▲民国粉彩婴戏蟋蟀纹罐

内战爆发后,大同遭到猛攻,山西省主席阎锡山蒋介石求救,蒋介石让“华北王”傅作义救援,大同不属于傅作义的管辖,他围魏救赵,不救大同,反而攻打集宁(今内蒙乌兰察布),解大同之围,这一招十分高明,不但大获全胜,还乘胜夺取了张家口。

大同一直产煤,辽、金、元时,大同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1949后,学习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富有煤炭的大同开始了大量发展煤矿业的时代,兴建了多个煤矿,其中大同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煤矿,产量也最多,西南部矿区住了几十万人,大同这座古城就这样淹没在煤烟中。

改革开放后,大同的煤矿依然兴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大同面临着产业转型的痛苦。目前的大同,一轴双城格局下,已然走向新生。

不管怎么说,大同这座古城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从中原的角度来看,这是边疆,是少数民族的都城;从大中华的角度来看,这是北方的关键城市。

大同作为文明的枢纽,理应散发出更大的光芒。

▲大同古城

By|文史宴

文|刘力田

文物图|大同市博物馆 动脉影

其它图|dtgjwd90 东方IC 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审核|方天戟

End

点击往期原创

Hash:679b4fb4618651d9993b86a5ca1cd9769038af53

声明:此文由 文博山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