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刹的“前世”与“今生”(三)

中国四大古刹的“今生”

在古代,四大古刹即是佛教寺庙,同时也可以称之为“皇家寺院”。简单来说,就像前文总结的一样,国清寺-佛宗隋源,栖霞寺-六朝中兴,灵岩寺-治隆唐宋,玉泉寺-三国显圣。

先说说最能体现皇家寺院的国清寺。国清寺本来叫“天台寺”,建成以后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为巩固隋朝大业,隋炀帝就更名“天台”为“国清”,即“寺若成,国即清”,寺庙建成,国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即可安居乐业了,基本上国清寺就是隋朝的国运展现,所以我概括为佛宗隋源。

栖霞寺为什么称之为“六朝中兴”?因为六朝时间佛教寺院鼎盛于天下,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栖霞寺与鸡鸣寺一同作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和皇家寺院。灵岩寺“治隆唐宋”,显然与唐宋有着直接的联系。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封禅泰山多次驻跸灵岩,并出资兴建了一系列建筑与造像。

玉泉寺】

四座寺庙中,最属皇家气息的反而是知名度最低的玉泉寺。南北朝梁武帝敕建“覆船山寺”。智者大师奉诏建寺时,隋文帝赐额“玉泉寺”。宋真宗明肃皇后对玉泉寺加以扩建,并改额为“景德禅寺”。明神宗敕赐“荆楚第一丛林”匾额。玉泉寺也是禅宗北宗祖庭唐国师神秀的道场。此外,玉泉寺还是伽蓝菩萨道场、关公信仰的发源地。

前文说到,四座寺院灵岩古朴、国清清幽、栖霞沧桑、玉泉曲深。而现时我给四座寺院排的顺序是灵岩寺居首,栖霞寺其次,国清寺和玉泉寺分列三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下面我们一个个来看看。

灵岩寺-治隆唐宋

全国叫灵岩寺的有很多,我去过的就有苏州灵岩寺,南京灵岩寺,都江堰灵岩寺。之所以将灵岩寺排在四大古刹第一位,主要在于其遗存从唐代直到近代庞大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尤其是神秘传奇的铁袈裟,隋唐建筑般舟殿和石塔,宋代的泥塑和从北魏至清代规模庞大的高僧塔林,各朝各代的420件碑刻题记令人目不暇接,身在灵岩寺能感受到博大的佛教文化和千年积淀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融合。

【雨中灵岩寺】

我可以概括为四个“最”来一同欣赏这些历史文化:

【灵岩寺慧崇塔】

在我看来灵岩寺最难能可贵的在于遗存的多处唐代遗迹,最知名的是位于塔林最高处的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是唐代灵岩寺高僧慧崇禅师的墓塔,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墓塔。

【灵岩寺小龙虎塔】

其次是位于般舟殿遗址前建于天宝二年(743年)的小龙虎塔,他是一座六层亭阁式石塔。般舟殿还有两座唐代的经幢,一座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另一座建于唐大中十四年(860年)。此外,位于灵岩寺山顶处还有积翠证盟龛唐代石窟造像。中间一尊主佛,高约5米,左右二菩萨、二弟子、二狮,共7躯雕像,开凿于大唐贞观年间,是山东最大的佛像。龕内石壁上有唐大中八年(854年)《修方山证明功德记》。

【灵岩寺千佛殿】

【灵岩寺千佛殿】

除了唐代建筑外,灵岩寺最为众人所熟知的还是千佛殿以及殿内的40尊宋代和明代彩塑。千佛殿始建于唐代,宋代和明代时期重修,现存为明代建筑,面阔7间,檐下彩绘斗拱,三出挑,看起来疏朗宏大,仍能看出唐宋遗风,千佛殿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大殿四周墙壁曾有数以千计的铜制和木制、高约30厘米的小佛,故名千佛殿,现仅存293座木雕坐像。正中石砌长方形须弥座,上置三身佛。中为毗卢遮那佛,造于宋治平二年(1065)。东为卢舍那佛,造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西侧为释迦牟尼佛,造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殿之东、西、北三侧,砌须弥座,上列40尊彩色泥塑罗汉坐像,其中27尊为宋代塑像,13尊为明代塑像,为我国古代泥塑罗汉中经典,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雕塑和美术史的珍贵资料,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灵岩寺辟支塔】

灵岩寺最具标志的建筑应该算是宋代辟支塔以及独一无二的塔基阿育王故事组雕。辟支塔位于灵岩寺千佛殿西侧,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嘉佑二年(1057)竣工。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灵岩寺阿育王故事浮雕】

辟支塔塔高55米,塔基为石砌八角须弥座。八个立面均镶嵌着精致的浮雕,尚存37幅。这些浮雕内容为“地狱中的莲花”、“最后的半庵摩勒罘”等,浮雕嵌板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阿育王的生活故事, 但是画面采用的是中国人的服饰、形象,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阿育王故事组雕图像,对研究佛教以及与中国文化结合提供弥足珍贵的实物。

【灵岩寺墓塔林】

【灵岩寺墓塔林】

【墓塔林石刻】

灵岩寺规模最大的墓塔林。墓塔林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这些墓塔集中在辟支塔西,因一墓一塔,众塔耸立如林,故又称“墓塔林”。现存墓塔168座,墓塔带志铭石碑的有27座。这些墓塔中有北魏1座、唐代1座、北宋4座、金代6座、元代37座、明代118座、清代1座。另外还有在墓上不建塔,只立志铭石碑的79座。这种规模的石塔林是国内唯一的一处,也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

【灵岩寺卓锡泉

此外,寺内还有众多其他历史景点文物,例如济南72名泉中有三座泉水就在灵岩寺,分别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各朝各代的420件碑刻题记令人目不暇接,最为有名的是唐李邕撰书《灵岩寺碑颂并序》及浮雕造像。灵岩寺还有一块传奇铁袈裟,千百年来,曾将之奉为开山始祖定公禅师抑或达摩大师遗留的“天赐衲衣”,也有人认为它是当时唐高宗和武后舍资在灵岩寺所铸造的六尊高大铁佛的一块残体。该铁袈裟从宋代开始就被视为灵岩寺的圣物并被供奉和观赏。一直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曾数次驻跸灵岩,留下咏“铁袈裟”的诗词竟然有8首之多,反映了铁袈裟的神秘和历代文人骚客的探究娱乐精神。

栖霞寺-六朝中兴

栖霞寺排在第二位主要是它在现代佛教寺院中的地位,以及与南京这座城市的同呼吸共命运,还有我的一些“私心”,因为我就出生在栖霞寺一江之隔的江对面六合,六合古称棠邑,是中国最早的城邑之一,南京的建城史就是以六合城邑为起始。栖霞寺在我心有也有着特殊地位,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爸妈一起从江北坐渡船来到一江之隔的栖霞寺游玩,此后基本每年都要来几次,尤其是每年3月份的庙会,以及11月枫叶节。小时候栖霞寺庙会相当热闹,寺庙门前的马路上摆满各种售卖物品,足有千米长,老人小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这种庙会近年好像已经没有了,能看到这种庙会场景的只能在苏州的乡村寺庙,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1920年的千佛岩】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由明僧绍捐宅为寺,名“栖霞精舍”。现存寺院建筑为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寺僧宗仰重建。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清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石刻文化和茶文化

“一座栖霞寺,半部金陵史”由此可见栖霞寺与南京这座城市的渊源。这种渊源体现在栖霞寺与南京这座城市以及中国历史的关联,这种关联首先体现在南朝时期。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我们最为熟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寺庙统称。南朝寺院建筑,除采前塔后殿的一贯形制外,其最大特征为双塔及舍利之安置于中心柱下。其中以同泰寺(今鸡鸣寺)、栖霞寺、瓦官寺最为著名,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今栖霞寺中有千佛岩石刻造像与明征君碑等石碑、石塔,其风格之秀美,异于北朝同期云冈石窟造像,为南朝仅见之石刻造像艺术,亦为中国重要的佛教史迹。而同泰寺(今鸡鸣寺)与瓦官寺均为近代重建,在建筑规模和历史遗迹上与栖霞寺不可同日而语。

【栖霞寺石窟】

栖霞寺与南京城乃至中国的命运相连还体现在近现代历史。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城,以寂然法师为首的栖霞寺僧人自发组织,创办佛教难民收容所,先后援助和安置难民24000多人。在与日军抗争中,僧人们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以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佛教教义,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书写公开信揭露日军暴行,援助伤病难民保护抗日军人,掩护他们安全过江,又冒着生命危险把记录着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证的胶片送出南京,并保全了千年古寺。电影《栖霞寺1937》就是根据该段真实历史而改编。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目前遗存的古迹以舍利塔、千佛岩石刻与造像、明征君碑等最为著名。栖霞寺舍利塔为南唐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舍利塔。建于隋代,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建仁寿舍利塔,栖霞寺有其一,后南唐时重建,是栖霞寺内最有价值的古建筑。基座围以勾线造石栏杆,为近代发掘五代原物复原。塔身下须弥座各面浮雕释迦八相。宝塔雕刻精致,构图颇富有中国画的风格,为中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成为金陵佛气极盛的见证。

【栖霞寺三圣殿

另一个金陵佛气极盛体现在栖霞寺的石窟造像。栖霞寺中的千佛岩石刻造像与同期北朝石刻造像例如云冈石窟造像并举,为南朝唯一石刻造像艺术,被誉为“江南云冈石窟”。千佛岩中最大的佛像是大佛阁中的无量寿佛为南齐开凿,高达10米,佛像的衣褶风格,似大同云冈石佛。左右是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组成西方三圣,两尊接引佛高三米多,秀美典雅,与洛阳龙门石佛相似,亦为中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三佛衣褶作风与云冈石窟酷似,而开凿年代比云冈石窟还早十七年。造像保存了南朝佛像的原韵,在江南尤其罕见。

【栖霞寺石窟】

舍利塔东,无量殿后山崖间,是千佛岩。据《栖霞寺碑》载,南朝齐代明僧之子仲璋与沙门法度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相传佛像雕成后,在佛龛顶上放出光彩,于是,齐、梁的贵族闻风而动,各依山岩的高下深广,在石壁上凿雕佛像,号称千佛岩。共计南朝造像有二百九十四座佛龛,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续有开凿,共计佛像七百尊。千佛岩位于南方,与云冈石窟南北遥遥相对,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栖霞寺飞天壁画

在这些石窟中还有一幅举世闻名的飞天壁画。“栖霞飞天”壁画位于千佛岩洞龛顶部,表现的是双飞天,凭彩带凌空飞舞,随手散花。实际上,栖霞寺大多数佛龛中均有飞天,只是因为历史和时间风化等原因大多已经无法辨识,唯有这一幅最为清晰。“栖霞飞天”集西域中原和南方风格于一身,体现了南方佛教艺术的中心地位,填补了敦煌文化东传的空白,揭开了敦煌文化东传日本的路径之谜。

【日本法隆寺金堂飞天壁画】

日本的法隆寺金堂壁画中也有飞天壁画,法隆寺金堂壁画为典型的唐代风格,内壁绘有净土图、菩萨像等。内侧小壁20面,每面各绘一幅双飞天图,画面为两个上半身反身回视的飞天,一手持举花盘,一手向空中散花,与栖霞寺飞天基本相似。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大致描述东传路径:唐天宝十年(751年)鉴真和尚在栖霞寺逗留几日后才回扬州,他有机会将飞天画样带往日本并融合在佛教寺院的壁画中。在栖霞寺内藏经楼院内设“鉴真和尚纪念堂”,供奉着一九六三年日本代表团访问南京时赠送的一尊鉴真和尚脱胎塑像,这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证明。

【栖霞寺明征君碑】

栖霞寺还有一块特别的国宝:唐代明征君碑。明征君碑立于唐上元三年(676年),高宗李治诏立。南朝舍宅创栖霞寺的隐士明僧绍五世孙明崇俨(唐高宗宠臣),为纪念先祖,向李治求取“御碑”,立于栖霞寺山门前。明僧绍因朝廷多次征召不赴,世称“征君”。碑高2.74米,上篆“明征君碑”4字,由唐朝书法家王知敬书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起草,书法家高正臣行书题写,通篇2376字。该碑记述明僧绍生平,以及齐梁两代在栖霞山兴寺凿像等史事。碑阴刻有“栖霞”两字,相传系李治御书。该碑最为特殊的在于碑质为2.8亿年前浅海中的动物百合化石和中国孔珊瑚化石,碑下龟趺头有球斯瓦格化石,是用2.9亿年前的上石炭统船山组炭岩雕刻而成。

【大报恩寺阿育王塔】

栖霞寺在佛教中地位还体现在千年国宝佛顶真骨舍利供奉。2010年6月12日,栖霞寺举行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供奉于佛像前接受膜拜,中国佛协会长传印大师、台湾星云大师、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大师等两岸三地的108位高僧大德齐集栖霞寺,为迎请“佛顶真骨”舍利举行盛大的开启、开光法会,并将在栖霞寺法堂供奉一个月。2008年7月,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发掘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乃当前中国至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阿育王塔。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稀世佛教圣物,也是金陵佛气极盛的印证。

此外,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均驻跸栖霞,前后共计45天,为恭迎圣驾,栖霞山在龙山和中锋之间建造行宫,由两江总督尹继善督建,用时六年,于1757年建成。乾隆行宫依山而建,包括春雨山房、太古堂、白下卷阿等建筑在内共有殿堂馆舍2000余间,是乾隆南巡诸行宫中最大的一座。遗憾的是,如此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群毁于清咸丰年间战火,现仅存遗址。

国清寺-佛宗隋源

近代国清寺的重建和繁荣要感谢周恩来总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特意提出要拜访国清寺,为了日中友好,周总理下令重修国清寺,并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挑选了109件文物送到国清寺作为现在国清寺文物遗迹的组成。那么,作为日本首相首次访华为什么提出去远在南方台州天台县的国清寺,这个就要从国清寺在日本心目中的地位说起了。

【国清寺】

国清寺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便大兴佛法,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公元597年修建国清讲寺,取名“天台寺”。为巩固隋朝大业,隋炀帝便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取义“寺若成,国则清”。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最澄至天台山取经,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隋梅

【国清寺隋塔】

国清寺除了从故宫博物院挑选的109件文物外,其隋梅、隋塔和隋字照壁是遗存中最为著名的。国清寺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隋塔则在寺院山门前,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隋字照壁则是指在国清寺前的照壁上,题写着“隋代古刹”四个大字。不过,其中的“隋”字的右半边却少了“工”部,直接写作“有”,一说是为了避隋的国号名讳,二说是国清寺原来做过工厂仓库,去掉“工”部为求回归佛法。

相比于建筑,国清寺典故则更甚一筹。《全唐诗》收录2200位诗人的作品,其中近300位诗人写过天台山。此外,在《全唐诗》中,吟咏天台山的诗篇有1000多首。为何大唐诗人对国清寺如此推崇?主要是源于国清寺享有“佛宗道源”盛誉。

【国清寺三贤殿】

国清寺一侧有一座特殊的大殿——“三贤殿”,供奉的是寒山、拾得、丰干三位禅师。寒山和拾得是唐代国清寺扫地隐僧,后来他们到了苏州创立了世人熟知的寒山寺,后人尊称为“和合”二仙,视为吉祥、欢喜的象征。现在民间所绘和合二仙像,穿绿衣,梳留海,一人持荷花,一人捧斋盒,互相拥抱,笑作一团,即取“和谐好合”之意,苏州当地新婚之时均会将和合二仙像高挂厅堂之上以求百年好合多子多福。

【和合二仙图】

国清寺还有一胜在于其风水与布局。国清天下幽,指的就是国清寺的幽静。与一般的寺庙大门不同,国清寺的庙门是朝东开的,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其次国清寺依山而建,五峰环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古人认为“山环水绕必有气”,是难得的宝地。

国清寺香火极为旺盛,难能可贵的竟然不收门票。同时,国清寺的斋菜也非常出名,登上过《舌尖上的中国》,饭菜膳食全都是有寺庙里的僧人自己种植,纯天然绿色无公害。且票价低的不可思议,只要2元,吃饱为止。这些都处处体现着佛门原本的那份清净,着实难能可贵。

玉泉寺-三国显圣

千年古刹当阳玉泉寺曾被誉为“荆楚丛林之冠”,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和禅宗大师神秀都曾在此说法,它既是天台宗祖庭,又是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非常高。

【玉泉寺】

玉泉寺内有几处景观是一定要看的:

【玉泉寺宋代铁塔

【玉泉寺宋代铁塔】

【玉泉寺宋代铁塔】

其一便是著名的宋代铁塔。铁塔本名“佛牙舍利塔”,公元692年,即武周长寿元年,武则天下旨在玉泉寺建佛塔,并供奉一尊佛骨舍利,后该佛塔毁于战乱。北宋嘉祐六年(1061)仿木构楼阁式铁塔铸就,并对唐代旧地宫进行修缮。该铁塔是我国目前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整的铁塔。塔身铸有2373尊小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玉泉寺大雄宝殿

其二便是始建于隋初,明崇祯十五年(1642)加以修葺的大雄宝殿,高二十二米,面阔七间。 整座建筑由72根金丝楠木大立柱支撑,规模宏大是湖北省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古建筑。

【玉泉寺吴道子观音像】

其三就是唐代吴道子石刻观音像,但是目前立于大殿后右侧的该画像细看并非原物。此外,寺内并蒂莲、唐代银杏等奇花异木独具特色。

【玉泉寺唐代银杏】

玉泉寺最重要但却不为众人所知的它是伽蓝菩萨道场、关公信仰的发源地。关羽斩于当阳、葬于当阳,故关羽在当阳当地影响深广。玉泉寺前身便是始于南朝之覆船山寺;与此同时,南朝天嘉三年(562年)“陈文帝敕修显烈祠”。即在玉泉山建显烈祠,即关羽庙,当地俗称“小关庙”,庙前“金龙池”相传为关羽显灵之处,旁有“汉云长显圣处”石刻,关羽庙已有1500年历史是为中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与玉泉寺几乎是同一时期在玉泉山出现的;故关羽与中国佛教的缘份,也应是始于当阳玉泉山。如今,凡前往朝拜当阳玉泉寺者必登显烈祠祭拜关羽。

【玉泉寺】

【玉泉寺】

玉泉寺与国清寺一样免门票(栖霞寺门票25元,灵岩寺则在2019年将门票从50元降为40元),也印证了两座寺院的佛法一脉相承。说到玉泉寺免门票不得不说一下玉泉寺的方丈净慧长老。净慧长老应湖北省有关部门的邀请在2003-2008年担任玉泉寺方丈,净慧长老除了重修寺院外提出了一个要求:取消门票,免费对公众开放,这在当时引起轰动。净慧长老一直认为广大善信积极捐款建寺,成就了寺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寺院建成了,信徒及社会各界人士分享寺院的清净庄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河北赵县柏林禅寺邢台玉泉寺、大开元寺,到湖北当阳玉泉寺、度门寺、小关庙、黄梅四祖寺、老祖寺等,净慧长老每建一座寺庙,就免收一处门票。在当今环境下是为佛法传承最令人敬佩之处。

四座古刹四份缘分,愿四座古刹带给你好运!

Hash:d82c2c52ccabbc307c4470ecaf9b3fe92318da5b

声明:此文由 大勇的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