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700多岁的深圳古村落你去过没?

走出塘尾地铁站,踏上新能源公交,沿途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愈发宽阔的马路车流穿梭,黄土飞扬的空气里弥漫着一座新型现代城市建设的缩影。在耸立的建筑群中,福永街道凤凰社区里却隐藏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老瓦房,引人穿越回到700年前。这是深圳目前保留最好的明清古村落之一凤凰古村

在深圳这样一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像凤凰古村这样被较好地保存下来的古村落还有不少,如宝安沙井新桥古村、龙岗罗瑞合村、以大鹏所城而闻名的大鹏新区鹏城村。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如何让更多的古村像它们一样尽可能完好地“活”下去,是一个亟待深圳人破解的问题。

凤凰古村,文天祥后人 栖居700余年的家园

走进竹竿编织点缀的凤凰社区广场,婆娑树影下,当地居民围坐一圈惬意地聊天。身边的孩子你追我赶,穿过村子门口的雕塑小人,嬉闹声淹没了道路上轰鸣的马达。稍往里走,视线豁然开朗。大树身后,成片古建筑错落有致地林立,鲤鳞似的瓦片逶迤远去,青石板小巷曲径通幽,在这里听不见闹市中繁杂的喧嚣,有的只是清脆的虫鸣鸟语和委婉亲切的邻里交谈。

这里是凤凰社区古建筑群,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凤凰古村”。宝安福永凤凰古村由民族英雄文天祥后代建起,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据资料记载,村中有3口古井,均为宋末至元代所建;古村里现保留有69座明清民居、私塾书室近10座、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树、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现存的明清古建筑,最古老的已经有500年历史,最短也有100多年。在文氏宗祠和文昌塔环抱之间、庇护之中,数百年来,文氏世代村民就在凤凰山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

凤凰古村文氏宗祠

“这个建筑就是我们祖先的建筑。逢年过节,这里都有拜祭祖先的活动。我就是负责看守这间祠堂的。”文氏宗祠外,一身休闲打扮的文先生倚坐在大门一侧,红色帽子下,露出花白的头发。

文先生是凤凰古村本地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广府话,在凤凰社区一带生活了将近60年。

文先生说,以前祖先住在凤凰古村,他小时候也曾在这条古村的老房里生活过,那时候常常是一片热闹景象,街坊邻舍都聚集在一起。现在,大多居民都已搬出去住新房,他也跟着家人搬进了新楼。

随着原居民的搬迁,不少老房子便成了出租屋。文先生说,“以前屋主把房子租给其他人住,就会破坏这些建筑,很多需要维修,要么就烂在那里。”记者在走访凤凰古村时也发现一些破损的房屋,有的已被挂上“危楼”的标签。但大多房子在经过翻新后呈现出古色古香的精致模样,建筑风格也保持着村子延续数百年的传统样貌。

“现在政府全部收回去保护起来了,保护得就挺好,还可以作为旅游区,很多旅行团喜欢来这里。”文先生笑笑说。随着政府统租,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文氏后人也加入了保护古建筑的队伍中,每天按时打卡上下班守在古建筑旁寸步不离。而今,凤凰古村经合理的修缮和规划后,作为深圳保留较好的古村落之一生存了下来。

你叩问那城墙,仍能听到铮铮铁骨回响

在深圳,像凤凰古村这样能够较好保留下来的古村落还有不少,沙井新桥社区便是其中之一。

据资料记载,宝安沙井新桥是深圳西部曾氏最初的生息繁衍地之一。始建于南宋,至今有700余年历史的新桥古村位于沙井街道东北部,古村坐西南朝东北,整个村落建筑形式为典型的广府式排屋,建筑布局为梳式排屋。现存的新桥古建筑群以曾氏宗祠为核心,主要的文物古迹有古乔曾公祠、贯传曾公祠、观音天后庙和桐轩书室。新桥河边还有一片上百年古老建筑,这些古老建筑便是清平古墟,曾是深圳的四大古墟之一。

说起深圳的老屋故事,不得不提历经200年风雨的客家围屋——鹤湖新居。据资料记载,鹤湖新居位于龙岗罗瑞合村,为龙岗罗氏家族聚居地,呈城堡式围楼。1000多年前,北方战乱连年,不少居住在中原一带的百姓为躲避战火兵灾,纷纷举族南迁。200多年前,在这群背井离乡的人当中,有一名河南籍男子罗瑞凤,他初为小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后积聚了百万家财。嘉庆22年(1817年),他在龙岗河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鹤湖山”,于是选择在此兴建家园,取名鹤湖新居。而鹤湖新居的最后完工耗费了罗氏三代人数十年的心血。如今,这片规模宏大的客家围屋,已成为许多喜欢古民居的游客的旅游胜地。

青石板小巷通幽,在这里听不见闹市的喧嚣。

再往深圳的东边走,延续600多年历史的大鹏所城,是深圳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记载,早在2003年,以大鹏所城而知名的鹏城村就位列首批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这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渔樵耕读的村庄,村中的大鹏所城600年来镇守海疆、抵御外侮,九龙海战的刀光剑影、东江纵队的侠骨英姿,众志而成城,浴血而成城,这是一座你叩问那城墙,仍能听到铮铮铁骨回响的名城。“这里发展脉络非常清晰,极具特色,海防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相融合,是深圳历史村落的一个标本。”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主任黄玲曾如是形容这座古村。在她看来,一部鹏城村的历史,就是一部深圳乃至中国海防史、移民史,而鹏城村多姓聚居,对于深圳移民史的研究,也具备重要的借鉴意义。

保护的不仅是村庄,而且是深圳的文化遗产

隐藏在深圳城市一隅的古村落其实远不止上述这些。在深圳1000多个自然村落中,这些村子历经30多年天翻地覆的开发建设之后,仍然大体保持着历史风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存在印证了,即使在城市建设、更新高速发展的深圳,古村也有可能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文化遗产包含两个部分,一种是文物,另一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凤凰古村的保护已经不单纯是保护文物了,而应该被称为保护文化遗产。”从事历史方面研究约30年的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原研究员张一兵表示,文物是人们希望保留下来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它一定是个“物”,对于文物的保护应该是保持人们发现它的时候的状态,把那种状态保存下来,而非经过后期改造或翻新。在他看来,当前有不少人混淆了保护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古村落所在片区开展城市更新时,动辄翻新改造、推倒重建,却美其名曰“保护”,这实际上是没有弄清楚应该保护什么,怎样去保护。很多古村经过翻新、改造之后,失去了原有的风貌,这是十分可惜的。

张一兵坦言,保护文化遗产与社会整体发展阶段存在一定联系,越是在富裕和平时期,就越能抽出财力和精力去保护文化遗产,且保护的层级也越高。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我们的社会正在不断进步,文化遗产开始得到重视,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保护。现在的问题是,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希望保护得更多,保护得更好。”张一兵表示,深圳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已有一部分古村落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保护,但他更加希望的是,能够把深圳最珍贵、最贵重的那一部分古建筑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让它们“活”在周遭居民的生活当中,“如果把我们所剩不多的物质形态的古村、古建筑拆除和破坏性改造,那将是深圳人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后人将质问我们:为什么当初不抢救和保护这些历史遗产?”

来源:晶报

Hash:d73cd401fad3b5efd30d36540b190a7f64bdef4b

声明:此文由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