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红土地——寿宁老区革命概述

红色记忆|红土地——寿宁老区革命概述

编者按

寿宁县是全省32个重点老区县之一,“中共闽东特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所在地,全县205个建制村(社区)中有179个是老区村。为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更好地开展学习党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寿宁县党史学习领导小组今起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寿宁红色记忆”专题,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述寿宁老区党史故事、革命先辈故事及红色遗址故事等,让广大干部群众踏着红色足迹,体验峥嵘岁月,感知革命先驱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追求,领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红色记忆|红土地——寿宁老区革命概述

1927年底,武曲镇西塘村进步青年叶步兴与福安的施霖一起从福安回到家乡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2月,马立峰、占如柏、施霖等在武曲的文林村成立秘密农会组织。

1930年10月,寿宁革命先辈、共产党员范浚被中共福州市委派回寿宁开展革命活动,并在大安垄仔湾成立第一个农民组织——贫农小组(后称秘密农会)。

1931年5月,共产党员叶秀蕃受中共福州市委委派也回到寿宁县城从事革命活动,在鳌阳地区成立秘密农会,范式人、范义生、叶少琴等一批进步青年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大安、鳌阳两地由于范浚、叶秀蕃等人共同努力先后建立了秘密交通站,并在大安创建闽东第一个革命武装队伍——“红带会”,鼎盛时红带会队伍遍布闽东各地达10万多人。

1932年1月,寿宁县第一个村级苏维埃政权在武曲文林村建立。10月,寿宁革命发展迅速,经中共福州市委同意,在鳌阳镇叶厝(叶秀蕃住处)成立中共寿宁县特别支部,叶秀蕃任书记,范浚为宣传委员,范式人为交通委员,从此革命活动更加活跃。

1933年5月,寿宁县革命委员会在南阳镇赤陵洋村成立,范铁民任主席。6月,中共寿宁县党部(县委)在犀溪乡仙峰村洋头底成立,范浚任书记(后范义生)。10月,闽东工农红军游击第七支队在南阳镇龟岭村成立,队长赖金标。

1935年5月,中共闽东特委在南阳的含溪村成立,书记叶飞,委员有阮英平、范式人、许旺等。同时,中共福寿县委等党政机关也迁至含溪,进一步加强了寿宁的革命力量。同月,中共闽东特委委员,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叶秀蕃被叛徒出卖,在寿宁院洋官宅村英勇牺牲。

讲解含溪革命史

1935年8月,闽东特委福寿办事处在犀溪的甲坑村成立,书记范式人。同月,中共寿宁县委在大安的炭岔头成立,书记韦芝祥。同月,中共寿泰县委在寿宁郑家坑村成立,书记王陶生、缪洪骥。同月,中共寿景庆县委在坑底乡上地洋村成立,书记范振辉。

炭岔头旧址纪念碑

1935年10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与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在郑家坑村会师。挺进师、独立师、闽东特委领导人在此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栗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省军区司令,叶飞任省委宣传部长兼团省委书记。

至此,寿宁各地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21个,村苏76个,村革命委员会11个,苏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为闽浙边区革命、闽东革命乃至福建全省的革命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对此,国民党反动派对寿宁苏区实行最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烧毁苏区民宅3000多座,38000多间,造成苏区人民无家可归,许多村庄被烧数次,连搭盖的茅草屋也不放过。甲坑、麻竹宅等老区村被敌人连烧11次,至1937年5月,甲坑、麻竹宅、郑家坑、含溪、官宅、石头岗等几十个村被烧成一片废墟,50里方圆的岗垄苏区断炊烟达3个月之久,致使全县4000多名革命老区群众在敌人的“三光”政策重压下和饥寒交迫中英勇献身。

含溪当年革命标语

1937年冬

寿宁革命武装力量随独立师迁至宁德整编成新四军六团,100多名寿宁人民子弟兵在叶飞的带领下北上抗日。

1938年

红军北上后,寿宁革命南移至寿政交界的新康村,中共寿政庆县委迁至新康,县委游击队80多人也随县委书记范振辉一起在平溪、新康一带活动。3月20日,县委机关遭反动刀会林熙明股匪袭击,因敌我力量悬殊,范振辉等在战斗中大部分壮烈牺牲,这就是闻名福建的“新康口事件”。

1939年夏

寿宁革命斗争随后转秘密活动,南区的平溪乡屏峰村同蔡得彭等组织农民上山抗捐打游击,宣传革命。

1940年11月

屏峰村民蔡得如等13人自筹银元300多块,购买长短枪组织了30多人的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同年12月,闽北游击队领导人陈贵芳派胡敦恒到屏峰、龙头坑、上党一带领导游击斗争。随后左丰美、池云宝、江作宇、张翼等领导人也到平溪、托溪等地领导寿宁革命,南区革命斗争进入高潮。

1947年底

中共闽东工委派叶挺荃、谢瑞杰、柳可到寿宁开展城市革命工作,并于1948年2月在城关成立中共闽浙赣省委闽东工委寿宁县支部委员会,范于高任书记。

重走红军路

1949年5月,寿宁籍共产党员李新生、张宜恕、卢万康、肖让等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寿宁,加强了寿宁城工部的革命力量。同年6月6日,国民党寿宁县县长叶培松弃城逃往斜滩。7月1日吴绍俊为首组织的有城工部党员参加的寿宁县善后委员会接管了县城,并于19日组织武装力量攻打了斜滩。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寿宁,宣布寿宁正式解放,20日成立寿宁县人民政府,郑宁馨任县长,10月成立中共寿宁县委,郭人健任书记。解放前寿宁老区人民受国民党“三光”政策严重推残。解放后全县各时期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被评为革命烈士920多人,革命“五老”(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苏区干部、老地下党员、老接头户)1200多人。1953年寿宁县被评为全省46个重点老苏区县之一,重点老区乡镇10个,老区行政村179个,老区自然村936个,老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其中老区基点行政村8个,分别为坑底乡的榅当洋村,南阳镇的山坑、含溪、院洋村,犀溪乡的甲坑、外山村,平溪乡的龙头坑村,大安乡的炭岔头村。老区基点自然村69个,户数1599户,人口7328人。(吴通华)

编辑:刘守芳

校对:黄蕊云

责编:吴信德

编审:刘黎明

收藏

举报

Hash:c243351286650cad38a74878209e73baa0d7d60a

声明:此文由 寿宁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