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寿宁古道车岭的古往今来

寿宁古道车岭

斜滩镇境内的车岭古道,距镇政府驻地约3公里,因岭高且陡而得名。据传,该岭建于明中叶(公元1450—1465年),自海拨176米的山田村始,直插海拔745米的小车岭村,高低落差569米,全长5千米,有12900多级台阶。岭头云雾缭绕,车岭恰似一条天梯直上云霄,故有“车岭车到天”之说。全岭除岭亭前后引道外,无一节平路,是过去古镇斜滩通往县城的必经之道。沿岭有4亭2泉,岭边遍植枫、松,大者高达几丈。

寿宁古道除九岭、车岭外,比较知名的还有乌石岭、檀香岭、法岭和庾岭。知县丁居信在《鳌阳小记》中写道:“周遭山岭曲径,旁通村落,其最高者,莫如车 岭、檀香、乌石诸岭,遥瞻岭巅,势凌汉表,循级而登,岌岌欲坠。余尝陟峰顶,憩小亭,刻其柱云:‘马从玉栋江边起,人在金鳌背上行。’纪实也。”并对“檀 香岭”赋诗云:“后洋岭过又檀香,鸟道浑如九折肠。尽日行人踪迹少,山光争艳也凄凉。”还有对“法岭”一诗,云:“几回盘曲上危坡,遥指前峰石蹬多。历尽 峭岩临绝顶,四山环翠绕青螺。”

车岭古道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岭头亭边有清嘉庆十七年宜魁所题的“岭峻云深”摩崖石刻,每字两尺见方。还有行人题句于亭曰:“二三星斗胸前落,百十峰峦脚底生。”岭头有石砌关门,俗称称“隘门关”,系明万历二十年(1594)寿宁县令戴镗在寿宁境内设四关防守的关隘之一——车岭关。明朝冯梦龙所编《寿宁待志》对此有记载:“车岭关即车岭头,去县25里,一线千仞,仰关者无所措足,东南路第一险要处。”岭尾有仙人洞、五龙过溪、仙人足印、摩崖石刻、去思碑、平氛关、荆棘寨旧址等景观。沿途周边有寿宁第一高瀑的“百丈漈”及天池庵和卓家大院等景点。 春天,岭上新绿映衬着漫山遍野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鸟儿在村上唱歌;深秋,岭边枫树顽艳、松树苍劲、竹枝兀傲,枫与松交错成排成簇。清晨,流泉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傍晚,站在隘门远眺,古镇斜滩及周围村落在薄雾与炊烟中,若隐若现。清知县丁居信《吟车岭》的诗中有佳句:“鳌阳最高峰,屈指惟车岭。俯视渺培楼,遐瞻开异境。气候下方殊,阴阳幻光景。”写得就是车岭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游人身临其境,犹如在画中行走。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知县戴镗为防卫倭患,在此设立“车岭关”,建石砌关门,称“隘门”,为东南路第一险峻处。《寿宁待志》记载,车岭地形险要,居寿宁五门之一,又称“南门钥匙”,视为绝险,设有隘门、战壕,以供守关御敌,当属一夫当关,万人莫敌之地。岭边枫树,春绿秋红,如同风中彩带;峻岭盘旋,扶摇直上,疑是巨龙升天;山涧流泉,供人解渴,几处凉亭,暂可消疲;一路鸟语花香,万般风情,忘却登岭疲劳困倦,沉醉迷人景色之间。峰顶远看晨霞日出、云天雾海;近观“荆棘”寨址,“五龙”戏珠;峰中天池,寺院清雅,香客纷纭;原始生态,景色迷人,西山峰顶,登峰造极,俯览群山,尽收眼底,福洞仙岩,嶙峋奇貌,凤晹八景,处处可观。

二、路亭

“寿宁踞一郡最高处”,境内海拔高低悬殊。武曲镇的余坑海拔仅52米,位于坑底乡的闽东最高峰山羊尖海拔达1649米;武曲镇政府驻地海拔63米,清 源乡政府驻地海拔为901米。由于山高岭峻,“乡民至寿而益难言矣!危峰幽壑,一望林莽,落落村烟,点缀其间,前后左右,叫呼不相应。”[3]村民们开门 见山,外出更要爬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里气候多变,淳朴的乡民为行人遮挡烈日,避不测风雨,就在每条官道、偏道乃至山水佳丽处修筑凉亭。全 县300多座路亭均由乐善好施的村民或独资、或募捐、或由村民献工献料而建。民间认为建造一座亭胜于修建一座墓,是功德无量的造福社会、荫泽儿孙的大善 事。因此,亭址务必要选择藏风聚气或朝山秀美的风水之地。亭子或仰高山,或俯流水,或枕巨岩,或倚古树。这些亭子有的是土木结构,有的用石头砌筑,有的则 飞檐画栋工艺水平较高。亭中正梁楷书建亭或重修时间;偏梁多书首事、捐款者及工匠姓名。亭柱多题楹联,有的还在亭额题名,墙上绘画。亭中靠墙两侧有木枋做 的固定板凳,供行人歇息。亭的旁边一般都另凿有一眼泉水,热心者常会做把竹筒或是放上一个瓷碗,以便行旅客商喝水解渴。也有人为了积善,长年在亭中烧茶水 供行人饮用,这种免费供应茶水的亭,俗称“茶堂”。全县较为知名的凉亭有一览亭、戴清亭、五里亭、洋头亭、车岭亭、铜坑亭、百岁亭等。

(一)一览亭

一览亭建在县城狮子球岩上,岩高约10米,圆周达数十米,明朝时岩上曾建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一览亭”。明末文学家、闽人曹学佺在亭柱上题联:“占山占 水些些地,宜月宜风小小亭”。“一览亭”是文人逸士观景休闲对奕操琴谈文论诗之场所,也是寿宁唯一一座有知名墨客题联,有可圈可点的名人墨迹的文化名亭, 可惜现在仅存遗址。狮子球岩东面有高3.8米,宽1.8米,面积12平方米的明代摩崖石刻,为闽东石刻之冠。石刻内容系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和十七 年(1538)年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广东增城人)草书,知县张鹤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题跋,清朝道光五年(1821)知县孙道焜再跋。石刻共 448个字。

(二)戴清亭

冯梦龙任寿宁县知县其间,在县衙后面的镇武山上的私署里,建了一座“戴清亭”。《寿宁待志》记载:“私署在镇武山上,拾级而登,旧有大榅木四树,今止 存其二。门内有井,故令毛以墙塞之,取用溪水,不知何说?异日修理复之,亦省人担汲力多许。房止二进,虽朴陋,取其高厰,三峰如髻,俱从堂脊窥人。东为学 署,山未经剗,每大雨后,水从墙隙喷出,西流绕内堂而南下,直入大溪。声淙淙入耳,忽作岩川观,忘其身之为俗吏也。左隙地小屋三间,故令毛所建,前植花 果,扁曰‘看花处’。今惟老梅一株仅存,数百年物。余于梅下构一小亭,颜曰‘戴清’,系以小诗: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 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

1985年10月,寿宁县政府为庆祝首次“全国冯梦龙学术研讨会”在寿宁召开,在原县衙门前新建“戴清亭”。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六角攒尖葫芦顶,上盖琉璃瓦,亭旁镶石栏杆,亭檐绘以彩色。亭前树有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写的“冯梦龙宦寿记念碑”。

(三)五里亭

五里亭在县城南5里处,清顺治五年(1648)建。知县饶崇秩题意为通向光明大道的“巨烛衢”三字于亭南门楣之上。清朝道光二十四年知县毛堃重建此 亭,并书“五里亭”嵌于北门之上。该亭三面砌砖,一面为土墙,亭门用青石拱砌。亭内竖柱子16根,中有藻井,正中幔顶有精巧的雕像,顶架瓦栋。亭中有4米 宽的人行道,两侧留有3.4米宽的偏廊,安装有长11米的板凳供行人歇息。四面墙壁用石灰粉刷,东壁有“亭旁小憩”四字。明清时期官员来往都要到此迎送。 明朝监生叶仕宅诗:“芳草萋迷入望长,邮亨旌旆自悠扬。归人喜气同生意,去客伤魂每断肠。南浦绿萍从汗漫,西山白鹤任徜徉。王孙到此应多怨,坐对流连思故 乡。”清乾隆年间福宁知府李拔亦曾赋诗,云:“剑花烁灼映黄骝,年少五陵自跨游。绿上眉端堪入画,春风一任马蹄收。”

(四)洋头亭

在芹洋村西面有一片较为开阔平整的农田,寿宁人习惯将这种田山称为“洋田”。寿宁建县后,县城通往建宁府的官道就从这里经过。为方便行旅和农耕,明朝 景泰、嘉靖年间,芹洋黄氏族人在离村五里处修建了一座路亭,因其地处洋头,所以俗称“洋头亭”。明朝嘉靖年间,芹洋村民黄世亮(寿宁民间传说中的“芹洋黄 大汉”)在洋头亭智退倭寇的传奇故事,让洋头亭名扬千古,家喻户晓。

洋头亭有前后两个大门,官道就从亭中穿过。两个青石砌筑的门框,在左右两侧的齐肩高处都雕琢有供来往行人搁置担子的凹槽。这种人性化设计,不仅可以让行人方便地歇担休息,又能让行人在稍事歇息之后,免得弓腰曲背就能轻松地荷担继续前行。

洋头亭粉墙黛瓦,内墙正中壁上楷书“福寿”二个大字,书法极见功力。六根粗壮的亭柱上都题有墨书亭联,如:“路途迢迢,吃力坐片刻奔南北;人海茫茫,聊叙 一会走西东”,“山高水长,坐一坐吃筒烟;林深路滑,歇一歇喝口水”。这些亭联虽出自山野村民之手,但明白晓畅,令行旅客商吟咏品味,倍感温馨。

(五)车岭亭

车岭古道修建后,有热心公益者陆续在其上修建了五座凉亭。岭尾的“驾鳌桥”旁有一座“升车亭”,亭内有匾曰:“去天尺五”。康熙版《寿宁县志》载: “魁星亭在车岭下” 。“五车岭在车岭中。”《福宁府志》载:“车岭泉在岭中亭”。知府李拔赋诗云:“车岭岧峣高接天,白云深处涌清泉。漫言一勺消炎暑,还剩膏腴溉浦田。”清 朝光绪年间,坑底村徐华礼捐资修建第四座凉亭,雇人常驻烧茶,供行人解渴,并置田产10担,供烧茶人食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亭被车岭劳改农场拆用。岭巅 还有一座凉亭,俗称“岭头亭”。亭内有“二三星斗胸前落,百十峰峦脚底生”的联语。亭侧有碑刻:“阿弥陀佛”。

(六)铜坑亭

在寿宁县省级风景名胜区杨梅州生态长廊内,位于坑底乡与浙江泰顺县边界的黄阳隘下。古时是军事、物流通道上的重要歇息地,咸丰八年(1858)四 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占领浙江云和景宁庆元一带,清兵败绩,就是经过此亭退避泰顺。 从隘口到铜坑亭是一段下坡路,古道的左侧是高山,右侧是一大片山园地,荒芜多时,满是枯黄的野草和芦花。亭位置处在众山包围着的山坳中。清康熙年间 (1662—1722年),由犀溪乡武溪村人魏三甲的遗孀吴氏捐资兴建。

该亭宽15米、深16米、高8米,面积达210平方米。内为宽三开间、深两室,双层楼房式青瓦双坡顶,与其说是亭子,倒更像是一座山间民居,居室、厨 房、厅堂一应俱全。1993年重修时,外墙有部分使用红砖,与整体结构不很和谐,主要的梁柱还是沿用旧的。亭子的后面有一道水圳,左右各立着一块碑石。左 侧为《铜坑亭碑记》,碑文是:“从来无长存不敝之物,实赖有继起整顿之人。庶旧德不湮,善功无量。昔我太祖魏元甲公于前明间置田壹百三十余秤于铜坑,此地 当寿泰交通空道之域,崇山峻岭,两岸削崖,数里之间人烟稀少。公起慈心,于清康熙间建造茶亭,名曰铜坑亭,以招佃住,作为行旅烹茶解渴之息所。迨清咸丰间 遭水漂流,该田失租三十余秤,至光绪间,其亭圯毁。族中重新修葺,整顿如昔,颇不负先祖之仁心所望。世世子孙承先启后,永垂祖德不朽焉!是为序。中华民国 三十年岁次辛巳孟春月,寿邑武溪村魏族同立。” 右侧是《重修铜坑亭碑记》,碑文:“本亭位于寿宁坑底乡长岭村境内,古往今来乃寿泰往来之要道。魏元甲公于清康熙年间独立创建,给过往之客休憩之便。因此 亭破烂不堪,现经魏氏后裔为主筹资重建。特立此碑,以资纪念。”

亭前设有3米深、15米长的歇廊、板凳。廊外对面砌石墙一堵,长15米、高2米,墙的边沿造成凹形,专供挑肩歇息搁担之用,墙后筑一茅屋。昔日魏族曾雇专人在亭内居住,为来往行人免费供给茶水,招待食宿,方便行客,深受褒扬。

(七)百岁亭

民国二十七年(1937),基德村郭氏百岁寿辰不办庆典,将节余下的费用在基德仙宫桥头兴建“百岁亭”。

民国27年5月,国民党立法委员郭公木为百岁亭题词:“徐宝卿先生德配夫人郭慎妃女士,出自斜滩郭族名门,三从四德俱全,生平治家有道,教子义方,培 成长子钟潘前清痒生,少子钟杰毕业于福州法政学院,儿孙几十人俱见头角峥嵘,真良母也。明春乃夫人期頣大寿,子孙建百岁亭以示纪念,今特略书数言,以彰其 灒德,而视其遐龄焉。”

该亭结构为六角形,用16根柱子架建,宽6米、深5.6米、高5米,三面设置板凳。1972年修建芦(芦时岔)凤(凤阳)公路时,由该村徐学贵等人把亭移建于公路边。

三、巡检司和关隘

(一)巡检司

巡检司为我国古代封建军事机构,起缉捕盗贼、镇压反叛、维护统治作用。其设始于宋朝,元、明、清相沿,司多设于距城稍远处的关隘要地,以武将镇守,隶属州县指挥。寿宁地控闽浙咽喉,为两省之瓯脱(何谓瓯脱?),五界之门户,境内险隘天成,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明初,江夏侯周德兴入闽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增设巡检司。兵有三:一曰卫兵,设指挥,千、百户等官统领;二曰弓兵,民丁役之,统于巡检;三曰机 兵,募民间武勇用之。明洪武三年(1370),寿宁尚未建县,在渔溪洋(现南阳镇洋边村)设立渔溪巡检司,隶属福宁卫指挥所,负责“盘诘奸细、查问逃亡、 缉捕逃犯、关防骗伪”,为寿宁最早的军事机构。康熙二十五年(1686),渔溪巡检司配巡检一员(从九品),年俸薪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年额养廉银四十 两;书手一员,皂隶二名,年工食银各七两二钱;弓兵十八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三分三厘三毫三丝。

明景泰五年(1454)郑怀茂踞官台山黑风洞造反,次年被官府剿灭。明王朝为长治久安计,置寿宁县,旋移渔溪巡检司于官台山寨,增弓兵25名。据《寿 宁待志》记载:“寿县银矿凡七,或绝或禁,惟大宝坑离城四十里,在十一都,近泰顺,设县时尚行采取。置千、百户各一员,旗军二百名。弘治间裁革百名。嘉靖 中封闭,军尽撤回,止留十名看守。”

清朝乾隆年间,官台山巡检司移驻斜滩,在《寿宁县清朝时期政区图》上标注有“巡司塘”地名。

(二)关隘

明弘治中期(1490-1500),朝廷在寿宁全县边境险要道口设隘。守隘之兵,称弓兵,亦称机兵,编额200名。编制百人为一队,队设总甲、小甲各 一名,由巡捕管理,县令统摄。此外,还在全县主要村落及通道要口设置堡、寨。各堡由乡丁民壮把守,一乡有事,四方联防。县城外围屯兵之所,称为寨,隶属巡 检司。守寨者皆为弓兵。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张鹤年正民间疆里,根据自然地形,依山脉、分水划定界线,在黄阳隘、院洋隘、碑坑隘、伏际隘、上下党隘等全县边境隘口 设立界碑,碑正面刻“寿宁县界”,左首小字“嘉靖×年×月”,右下落款“知县事贵州普安张鹤年”,反面刻“××隘”和东南西北至何处。

冯梦龙在其著《寿宁待志·城隘篇》中写到:“(寿宁)有三关十六隘。隘之界庆元者十:曰佛际,曰青田、曰碑坑、曰峡头、曰榧子栏、曰杨婆墓、曰箬坑、 曰双港、曰下党、曰杉坑。其界政和者曰石门。界福安者曰院洋。□□□□曰武曲。界景宁者曰黄阳、曰青草。界政和、宁德之间者曰葡萄洋”。 “各隘扼要而居,山径尺许阔,高下曲折,非用武之地。虽有长枪大戟,无所用之。守隘之具,铳第一,弩次之,虽弓矢亦不逮也。多蓄硝磺,此最紧着”。并强调 “闽防在海,而福安正海艘登陆之地,昔年倭寇亦从此道。故(车岭、绝险、铁关、院洋隘)四隘特为要害”。

冯梦龙在路过西界政和县的石门隘(1965年9月修南溪至政和公路时炸毁)后,夜宿南溪公馆,临窗挥毫赋《石门隘》。诗云:“削壁遮天半,扪萝未得 门。凿开山混沌,别有古乾坤。锁岭居当要,临溪势觉尊。笋舆肩侧过,犹恐碍云根”。乡贤陈朝俨也留下一首《咏石门》诗:“何年上帝运神工,巧凿瓒坑一径 通。岂有古今坚壁垒,不防尔我拜玲珑。吞来天上三更月,吐出人间万壑风。欲向此中寻去路,晚山犹恐白云封。”

黄阳隘位于坑底乡长岭村铜坑亭1.5公里处。隘口东西走向,两边为小山,以山水流向为闽浙分界(离泰顺城关罗阳镇5公里)。隘口用石拱形成拱门,拱高 2.9米,从1.6米处起拱;隘口过道北面石墙中砌有一龛,龛高0.5米,宽0.82米,深0.32米,过道两旁有供人歇息的石凳。隘碑原立隘口,现置铜 坑尾三岔路边,断为两截。碑高1.4米,宽0.68米,厚1.5米,青石素面,碑首呈半圆形。正面中刻“寿宁县界”,右刻“嘉靖贰拾肆□□□□”,左刻 “知县事普安□□□□”,背面中刻“黄阳隘”,右边刻“东至□田,南至本土山”,左边刻“西至人行路,北至分水界”。

院洋隘在南阳镇院洋村,距村子1.5公里。隘口为西北—东南走向。隘两旁为小山,以山水流向为福安与寿宁的自然分界。隘口离福安市范坑乡吉坑村2公 里。隘口原用石砌成门状,现仅剩部分石墙。隘碑高1.01米,宽0.55米,厚0.11米,碑座碑身已分离。碑素面阴刻楷书,正面刻“寿宁县渔溪大蜀院洋 隘”,右边直刻两行,内刻“嘉靖贰拾伍年捌月吉日谨题”,外刻“东南至折(浙)江福安界”。左边也刻两直行字,内刻“知县事贵州普安张鹤年立”,外刻“西 北至东里折(南)交界”。北面中刻“建宁□守□古营寿汛东路至院洋接壤□□隘口交界”,右刻“东至岭口寨三十里”。左边直刻两行,内刻“西至寿宁县五十 里”,外刻“雍正九年五月吉日”。

上下党隘位于下党乡与浙江省庆元县西溪乡交界处。1981年出土“上下党隘”石碑一块,碑半圆首,高1.46米,宽0.53米,厚0.11米,四周刻 卷草纹饰。碑正面中刻“寿宁县界”,右边内刻“嘉靖贰拾肆年捌月秋吉”,外刻“去县六拾伍里桥亭共拾三座”,左边刻“知县事贵州普安张鹤年立”,背面中刻 “上下党隘”,右刻“东至浙江田,南至后洋山”,左刻“西至新坑口,北至浙江西溪”。现碑立于亚桔秀村中。离亚桔秀村约1公里处,有石城一座,烽火台一 座,现仅存残基。

青田隘在大安乡后西溪村,南距蛇林山约1公里。隘口至浙江庆元县青田村2.5公里。隘口呈东南—西北走向,两边为山。隘之西南面有两处石砌墙体,面向 寿宁的东南石墙,残高2.3米,上宽2.2米,下宽2.6米,深约3米。面向庆元的西北石墙,残墙高1.9米,上宽1.4米,下宽2.7米。

石门隘位于平溪乡南溪村,是个穿山而过的岩洞。《福宁府志》载:“石门在南溪村,横塞溪端,凿其中,以通往来。”寿宁有“三根蜡烛过岩洞”之民谣,可 见此洞之长。此处地势险要,清康熙年间县学训导周昉(莆田人),由建宁府经政和到寿宁赴任,路过石门隘,写下《石门》一诗,云:“何年师禹凿,突见石门 高。漫说当关险,也知结构牢。乱流趋大壑,杂草隐平皋。渐觉南溪近,顿忘此际劳。”

箬坑隘在托溪乡山口行政村,离村子2.5公里。寿宁至庆元古道由此通过,隘口为西北与东南走向,两旁为小山。隘口西向为箬坑坳山(海拔1527米),系闽浙界山。

伏际隘在大安乡伏际村,俗呼洋头隘(隘口离庆元洋头村2公里)。隘口为南北走向,东西为小山。以山水流向为闽浙分界。原有界碑,碑正面中刻“县界”,右刻“前任知县张鹤年立”,左刻“现任知县尹镳[3]重建”。

碑坑隘位于下党乡碑坑村与浙江省庆元县西溪乡荡口村交界处的隘基(地名),离碑坑村约15华里。1991年出土“碑坑隘”石碑一块,现仅存断碑下半 截,纹饰同“上下党隘”碑,二碑当系同一时期所立。碑下中刻“县界”,右边刻“□月孟秋吉日”,内刻“桥亭共拾四座止”,左边刻“张鹤年立”,背面中刻 “隘口”,左边刻“至浙江后坑口”。

寿宁三关之设,迟于十六隘。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知县戴镗增设车岭关,在县城南20公里,斜滩镇与清源乡交界处。原关用石砌成门状,现仅剩两边残墙。墙残高2.1米,长约3米,路面宽约2.1米。关东南—西北走向,两边为山,东南面为悬崖峭壁。

绝险关,在斜滩村南1公里。西临斜滩溪深潭。东为悬崖绝壁。有文人墨客赋诗:“峭壁临溪凿不成,雄关高倚路峥嵘,一丝绕抱崖腰过,万丈滩流地底鸣”。此关在光绪十六年(1980)曾由村民捐资重修。1958年,福寿公路取道绝险关,该关遭炸毁。

铁关,即武曲隘,在绝险关下8公里,今武曲承天大桥头,距武曲村约200米。因关门用生铁铸成而得名。关南北走向,西临斜滩溪,东为悬崖绝壁。

清初,除沿用明制外,设按察分司于城西,为县防守公署,统领全县关隘、堡寨军事行动。乾隆年间(1736-1795)增置督捕厅,为锄奸捕盗的专设机 构。为增强防卫,还在全县主要通道沿途的重要村庄及关口增设了22个塘汛。雍正十年,又派拔轮防寿宁县各塘汛步战守兵四十一名。雍正十三年,分防寿宁县, 兼辖南洋塘、阮洋塘、西溪塘、大洋塘、斜滩塘、武曲塘、店后塘、大石杨塘、梅洋塘、泗州桥塘、叶洋塘、九岭塘、芹洋塘、尤溪塘、南溪塘、小东塘、青草隘 塘、柘洋塘等汛,左营千总一员,外委千总一员,马步战守兵共一百二十二名。福宁知府李拔在《福宁府志》中写道:“塘汛之设,所以察奸宄资守望也。无事则往 来巡缉;有事则联络声援。法无善于此者。然督之不严则虚应故事,而防守徒为虚名;察之不密则骚扰乘机,而闾阎反受实害。申明约束,敉宁山海,存于将弁,岂 徒饬楼橹以壮观瞻已哉?”

清朝,寿宁各关隘驻军:北路界景宁县的青草隘屯兵76名;东路界泰顺县的黄阳隘屯兵54名;东南路界福安县的院洋隘屯兵110名;南路界福安县的武曲 隘屯兵100名;西南路界现周宁县的葡萄洋隘屯兵26名;西路界政和县的石门隘屯兵62名;西北路界庆元县的峡头隘屯兵51名,杉坑隘屯兵39名。

清道光二十年(1840)至二十三年(1843),知县龚文灏和继任知县冯立模又在斜滩上游的狮潭岸凿壁砌石,建成“平氛关”,其关门和匾额至今尚 存。该关南北走向,西临斜滩溪,东为悬崖,用石块砌关门,高2.5米,宽1.5米,门框上用砖砌短垣顶盖,顶盖砌帽、脊,正中嵌石匾,竖书阴刻,中刻“平 氛关”,右上款“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吉日”,左下款“知县龚文灏、冯立模、渔溪司石文炳立”。清朝福安人郭兆桂路经平氛关去浙江仕宦,题诗赞叹平氛关之险 峻:“山高夹出碧澄潭,路窄危悬险径行”,“这间形胜真奇绝,一士当关敌万夫”。斜滩《何氏家乘》载:“斜滩溪头平氛关,溪尾绝险关皆上悬峭壁,故两关极 险”。光绪癸卯年(1903)进士,官至礼部太常司郎中加三品衔的寿宁县武曲镇梅洋村人林栋,历经清末风雨,民国动乱,憧憬天下太平,金瓯永固,在《镇门 铁关》诗中殷殷期冀:“秋雨秋风客往还,镇门高耸万重山。升平盛世金瓯固,从此无须铁作关”。民国31年(1942),侵华日军进逼闽浙,战火烧三都 澳,闽东危急!为阻止日军侵入,国民党县政府紧急下令破坏境内险要路段。7月29日至8月5日,车岭关、绝险关等处路面挖毁,通途旦夕成天堑。

岁月悠悠,世事沧桑。1958年福(安)寿(宁)公路建成通车,原先通州达府、商旅川流的车岭官道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凛凛让敌寇闻风丧胆的车岭、平氛、绝险、铁关四大雄关,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留下几多历史遗迹,让后人凭吊品味。

四、城寨门

(一)鳌阳日升门

位于鳌阳镇横溪桥边,又称东门。明弘治十八年(1505),知县吴廷暄到任后着手建筑城墙。嘉靖五年(1526)知县钱亮改为石结构。崇祯年间 (1638-1644)知县区怀素全面修复寿宁县城门,并命名东门为“日升”,西门为“怀勋”,南门为“望丰”,小东门为“宾阳”,现仅存“日升门”。门 为石构,朝向东南,高2.68米(由地面砌条石到1.9米处起劵),宽2.1米,深1.7米。门内进深3.05米,两边用条石砌到2.9米处,上横架梁 木。门额上镶石匾一通,楷书“日升门”,款识“清康熙六年六月吉旦”,“邑令燕山李滋生题”。民国时期,在城门上建有二层门楼,双坡顶,门楼四周墙用土 筑,面阔4米,进深5米。

(二)平溪葫芦

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平溪周氏始祖周理从松源周墩迁居厝坪当(今平溪村)。时寿宁尚未建县,平溪称“驻马”,厝坪当属政和县管辖。历经百余年的垦拓耕耘,至南宋后期,厝坪当周氏家族已是人丁兴旺。

宋末元初,兵荒马乱。为了家族安全,周氏族人依据厝坪当地形,修堡筑寨,以资自卫。这是寿宁县唯一一座由民间修筑的堡门。因厝坪当形似一只硕大的葫 芦,故将堡门命名为“葫芦门”。葫芦门高3米,宽2米,厚3米,状如城门。堡墙用河卵石垒砌,堡门以雕琢方整的青石环拱。门楣上浮雕楷书“葫芦门”三字, 笔画圆厚稳健,雕工精致细密,历七百年风风雨雨仍完好如初。

距葫芦门百来米,与葫芦门岭成“⊥”字相联的就是当年宁德县通往政和县的官道。在葫芦门岭下的大石坂官道旁,建有一座“驻马长亭”,供过往驿使、客商歇息。

地僻人难至,山高云易生,福安至寿宁公路通车前,来往货物全靠人扛肩挑。民谣云:“千年扁担万年筐,压得背驼腰又弯。磨烂两肩流尽汗,工钱不够饱三餐。”寿宁人民靠蜿蜒崎岖的车岭古道和高低曲折的长溪河道走出山外。

车岭岭尾有一木桥,清朝乾隆甲申年(1764年)斜滩郭元鼎独资捐建,后毁于水。光绪乙亥年(1871年),邑人叶圣楚、叶大兴为首募建双孔石桥,长16米,宽4米,历七载完工,名“驾鳌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该桥被水冲毁,现仅余几条残石板。

车岭古道修建后,有热心公益者陆续在其上修建了五座凉亭。清朝光绪年间,坑底村徐华礼捐资修建第四座凉亭,雇人常驻烧茶,供行人解渴,并置田产10担,供烧茶人食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亭被车岭劳改农场拆用。岭巅还有一座凉亭,俗称“岭头亭”。

合作/投稿/活动:小编微信:jczx0593

同城活动专用订阅号,不定期派发各种福利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入我们

宁德,有你真好

德城市资讯,一个有态度的自媒体!

关于@宁德城市资讯

Hash:61ca3f7a3d49050ac3de141d790beac2da03f8f6

声明:此文由 宁德城市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