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丨见证王朝兴衰的艺术典范
在北京西郊,有一片被称作“三山五园”的古典园林。它们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珍宝,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清代三山五园全貌图
地处风水上佳地
北京风水位置绝佳,曾被唐朝的杨益、杜牧,宋代的朱熹等推为风水宝地。处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之处的北京,也符合了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重要原则:前有照,后有靠。
藏风聚气的“北京湾”
南朝范缜曾在《幽州赋》中形容北京“虎踞龙盘,形势雄伟。以今考之,是邦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北面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南面是黄河和济水,诸如西安、南京这样的历史名都莫不如此。
香山
“三山”则正处在北京这块风水宝地的关键地区——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界处。此地多丘陵,山水相接,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重峦叠嶂;近处碧水澄澈,山水如画,有如江南水乡,塞外绿洲。天然的山水提供了优渥的自然条件,再有人工设计建造厅、堂、廊、轩、亭、台、楼、阁,培以植物,所建园林必然不同凡响,因此北京西郊理所当然成为营建园林的首选之区。
玉泉山
万寿山
起源距今千余年
关于“三山五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早在唐代,当时这里已有吉安、香山二寺,据《宛署杂记》记载:“妙高堂,在宛平县西四十里香山寺右,唐以来有之。”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具体事项一时难以考证。
《宛署杂记》
辽金两代,北京西郊已成为帝王将相的游幸之地,兴建了一批园林和建筑。辽太宗天显年间,中丞(官职名)阿勒吉在此修建宅院,后捐为香山寺址。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世宗又将香山寺和吉安寺合二为一,加以扩建,赐名大永安寺,并修建香山行宫。
金章宗时在玉泉山兴建泉水院,作为避暑之所,后人称之为章宗的“西山八院”之一,而山下的“玉泉垂虹”则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到了明代,许多达官贵人在北京的西郊又修建了多处的私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清华园和勺园。
香山寺
如今的泉水院
“玉泉垂虹”
可以看出后来清代时期的“五园”并不是“一日之功”建成的,是在前朝皇家园囿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西山八院
1
圣水院
位于凤凰岭,现称黄普院。
2
香水院
3
金水院
4
清水院
5
潭水院
位于香山山坡上,现双清别墅位置。
6
泉水院
7
双水院
位于石景山双泉村北。
8
灵水院
“四时皆春”畅春园
清军入关后,对于紫禁城内枯燥呆板的生活很不适应,故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顺治年间因为战争连绵,财力不足,仅仅把明代的南苑稍加修葺,作为皇家园囿。
畅春园
到了康熙年间,随着平定三藩之乱、收回台湾,政治得以巩固,经济也随之恢复,这也为修建园囿奠定了基础。
康熙皇帝画像
“三山五园”中最早兴建的是畅春园。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现北京大学西侧,占地60公顷左右,是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修建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畅春园的前身清华园是明代武清侯李伟的私家园林。园主李伟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在万历一朝权倾朝野。清华园规模宏伟,建筑华丽,被时人誉为“京师第一名园”。但是,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由于战事连绵,这座名园也随之荒败废弃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在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园建筑告竣,正式命名“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表达了康熙皇帝八方来风无不含宜、六气运行无不顺达的治国理念。
畅春园简图
园中分为3路,中路南起大宫门,北达延爽楼。进宫门为九经三事殿至琦榭共有19处建筑,东路从云涯馆至竹轩共有43处建筑,西路从玩芳斋至紫云堂共有43处建筑,西花园有讨源书屋等11处建筑。整座园林北边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南半部分是宫殿,分为议政和居住用的两部分,既可以处理朝政,又可以游乐。
畅春园复原图
康熙皇帝非常喜爱这座园林,园中的湖光山色,奇花异草,亭台楼阁,常常使他流连忘返。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首次驻跸畅春园,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病逝于园内寝宫的36年间,康熙皇帝累计居住畅春园达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
畅春园遗址
畅春园在“三山五园”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它不仅为其后雍正、乾隆两朝修建圆明园、清漪园等提供了参照,也拉开了在北京西北郊营造庞大园林集群的序幕。
畅春园恩慕寺山门
皇家园林遍西郊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在雍正时期修建的圆明园基础上添加了少数景区并新建长春园、绮春园,建成圆明三园。同时还改建扩建了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兴建清漪园,至此,“三山五园”达到了鼎盛时期。
而除了我们熟悉的“五园”之外,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还分布着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九十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这些园林和“五园”一起彼此成景,互为资借,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静明园
静宜园
清漪园(颐和园)
圆明园复原图
小知识“五园”问世时间表
沧桑巨变景拾遗
嘉庆朝之后,由于国力衰退和内忧外患的格局,清朝统治者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对园林进行修整。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通过查阅档案及相关史料,三山和五园这一提法首次出现是在咸丰年间一位名为鲍源深的学者所著的《补竹轩文集》之中,鲍氏记载了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京西皇家园林的场景,称“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煨烬矣。”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到了1900年,“三山五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使得圆明园等昔日辉煌无比的皇家园林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盛景,留存下来的遗迹也提醒着人们铭记那段中华民族曾经的耻辱。
畅春园古建筑遗址
静宜园琉璃塔下被焚后的废墟
清漪园(颐和园)夕佳楼及太湖石遗址
静明园里被毁坏的妙高塔
圆明园中被烧毁的海晏堂
三山五园曾经盛极一时,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在遭受两次洗劫和焚毁之后,现如今的它们也都迎来了新生。
今日仍可见畅春园旧址上的万泉河河道
民国时期,北京西苑一带先后驻扎陆军16师、冯玉祥国民军第11师等军队,畅春园旧址被辟为操场。等到日伪时期,又被开辟成农田。1983年以后,畅春园旧址西南部建成芙蓉里居民小区和万泉河中学,东南部建成现在的海淀体育馆和畅春园饭店。90年代以后,畅春园遗址的东北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饭店,在其东南部,变成了北京硅谷电脑城,这一时期,遗址的中段修建起“畅春新园”,成为北大西墙外人们游玩散步的小型公园。
修复后的静宜园琉璃塔
静宜园在民国时期开辟为香山公园,供人游览。1920年,熊希龄在静宜园部分旧址上创建香山慈幼院,建设了男女学校、幼稚园等。1956年,香山景区经过修整开辟为人民公园,向民众开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昔日的静宜园也从废墟中走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京西寻古、避暑、赏景的著名旅游观光地。
静明园里的裂帛湖
静明园在民国初年大略修缮过,作为颐和园的附属园景,之后,在南宫门和正宫的遗址上修建了玉泉旅馆,用玉泉之水开办汽水厂。新中国成立后,静明园由机关使用。
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遗址
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曾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最终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付之一炬。1988年建成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
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
1914年,民国政府步军统领衙门与清室内务府商定颐和园对外售票开放。1928年,颐和园被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接收,始成公园。1949年,颐和园成立了管理处,恢复开放游览,开始了全面的保护修缮工作。现在的颐和园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筑3666余间,面积约7万平方米,园藏文物近4万件。
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不仅因为其经典独特的园林建筑设计,还因为其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记忆与传统,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荣辱与兴衰。
参考资料:
《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三山五园》
《北京志·总述·历史概要·大事记》
《海淀文史·京西名园》等
编审:章亦民
核审:黄一曼袁 琳 杨亚楠
Hash:23685ca2f49d6f97d15efb7b1ae0c077b135fd8a
声明:此文由 北京市方志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