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记忆l扑朔迷离的七墩八塔
枫亭市肆周围,传说有七墩八塔。或现于地面,或隐于地下及居民房屋之中。墩者,自然石头群也。塔,我国源于唐朝,系纪功镇邪之物。故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及用塔镇妖降怪的种种神话故事。邑人也同样爱给墩塔蒙上神奇的色彩。
枫亭街已知的墩有五处,塔有四座。最奇的一处石墩隐于居民陈宗贤家中,地下石床连亘逶迤七、八个店,高处露出地面2-3米,房墙一面则砌在石墩。常有人慕奇前去观赏,叹服自然造物主的神手巧工。
石塔
石塔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有塔斗山的天中万寿塔,及隐在居民陈益厝、杨亚其店内二座石塔。杨亚其店后的石塔高约3米,塔体呈圆柱形,塔尖一道凹线环绕,酷似一根蜡烛。根锁桥南侧“集英亭”对面陈益厝店中,一座石塔尖露出阁楼40公分。塔高五层。基部四角形,各长1.5米,饰有佛象浮雕,淳厚古朴。离塔基1.3米,转为四周塔角高跷,中间则圆形构筑,据载此塔建于宋熙宁九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游人若身临其境,既可观赏石塔的奇特,亦可一览历史悠久,修葺全新的集英亭。
传说的七墩八塔,或隐或现,有否其数,无从稽证。但自然巧成的石墩与巧夺天工的石塔,相映成趣,难怪枫亭人乐于传说卓真人与墩塔的种种神话故事。
枫亭民间流传曰:明年间,枫民把 卓晚春称为仙人,有许多神话传奇留世。当晚春离开枫亭时留下“水漫根锁桥,沙涌太平陂,七墩八塔现,晚春再回枫”的谶语,未卜其含义如何,至今尚无人猜谜揭底。历史悠悠数百载,风雨飘摇古迹湮,七墩八塔今何在?
“墩”即是土堆,突出地面较高部分,或乱石相叠堆砌,名曰为墩。现对“七墩”考证是:“苦人墩”,位于莆田东沙其园自然村(旧时为连江里所辖)北面有一土堆,早年贫苦里民居住之所,故曰“苦人墩”;塔斗山南面平畴,有堆埠阴阳坠地七星之说,如同日月合壁,故称“七星墩”;铺头下墩自然村、唐时驿馆处所之下方有一土堆,人们以土堆给村命名叫“下墩”;枫江大桥南侧慈善堂地域,原为陆秀夫六世孙陆昭花园,遍植芙蓉花卉,故称作“芙蓉墩”;霞桥港南侧,古时有座便侨叫金凤桥,桥头有一土堆,作燃放烟火之处,故有“烟墩”之誉;根锁桥南20米处有巨石十余块,大如王圭圆迭壁,所以称“印石墩”;林兰友祠宇后之西,有三巨石挨靠,其间两石紧连,中间形似卧椅,人们喻为“卧椅墩”。岁月流逝,历史沧桑,今夷为平地,难辨墩址何在?
古时寺院建塔祀佛,俗称宝塔,以藏舍利和经卷。民间建塔,寓为镇邪驱妖压魔之意。枫亭“八塔”存湮何处?今考于下:“东雁塔”,今东沙海头角岸边,昔日舟楫出海,时遭海难,为欲护舟海渡,平安归途,始建此塔,曰“东雁塔”,与西雁塔相媲美,俗称姐妹塔;“西雁塔”在朱寨灵应堂旁(俗称大宫),元至正六年(1346年),于堂门前左侧建“石浮图”,曰“西雁塔”,以树东方藩屏,复思风煞;“天中万寿塔”在塔斗山之巅,形似西班牙阿育王的头盔,建于盛唐(650—741年),作为湄洲湾船只航标之用;“太平塔”,宋熙宁九年(1076年),洪忠在太平亭(今集英亭)西南建一座五层方形石塔,曰“太平塔”,今存店铺里;集英亭南侧,古时有座太平社宇,内有一石塔,高近丈,名曰“社公塔”,(今在建设中路40号屋里);“佛公塔”,古时南街草市头之南,今角头街与学士街接壤,有座石塔,雕刻佛像,称为“佛公塔”;“天王塔”(今枫亭中学境内,已废),明弘年间建,底座四方梯形五层,中层椭圆形、上方为三联圆形高六尺;今长坝桥之北,有座方形砖砌五层平顶砖塔,俗称无尾塔,古时为省会下游必经之路,为行旅祈安而造。
作者:chenzhenhui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083c2c13d7c020710246784296c27a7b866d0d71
声明:此文由 看涵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