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神秘的军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为何影响中国大半个世纪?
文/傅华轩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经过艰苦努力,压下党内的不同声音,坚决改组国民党,他要将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党,改造成有人民参加、有人民支持的合格的政党。而孙中山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创建一支忠于党忠于自己的军队。要有这样的军队,就必须要有培养军官的学校。于是他决定创办一文一武两所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前者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那么,广为人知的“黄埔军校”在哪里? 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黄埔军校”,只是因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定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大家就以地名“黄埔”代称它,其真名反而被世人忽略。就像一个人的绰号叫响了,真实姓名被人们忽略了一样。为了行文方便,下面的叙述依旧称为黄埔军校。
下面就来聊一聊这个培养了无数将星的摇篮,说一说这所近代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军校。
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迈出了“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第一步:成立军校筹备委员会,并任命37岁的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埔军校的筹备过程中,由于筹备工作繁重,办校经费、武器弹药和训练器械极度缺乏,以及不少老资历的革命干部出于心理不平衡对他处处掣肘,蒋介石多次打算撂挑子不干,最后还是孙中山拿出老领导的架子,狠狠地批了蒋介石一顿,才让其勉为其难地挑起这副担子。
1924年1月下旬才建立筹委会,5月学校就落成并开始招生,6月16日新生竟然就入学了。 这样的进度不免令人浮想联翩。其实按现在的建设标准,黄埔军校算不得一个正规的军校。说不正规,是不想扫这些历史牛人的面子,要讲难听点,办学校怎么能这样,匆匆忙忙、慌手撩脚地就开学呢。黄埔军校虽然有点仓促,但总算是起步了,一穷二白,多不容易!
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黄埔军校的第一届领导班子,请注意,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叱咤风云,左右了中国半个世纪。
军校总理孙中山。 孙先生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总理这一称呼,以至于军校都要设置一个总理。
校长蒋介石,虽说他的资历不够老,不过作为唯一既精通军事,还懂政治宣传,又深得孙中山信任的高级干部,这个校长也就只好由他来当了。当然,这跟他擅长搞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关系,如他的盟兄弟张静江、戴季陶、许崇智,还有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廖仲恺都愿意帮他说话,都支持他做校长。
党代表廖仲恺 他从未在部队待过,但追随孙中山多年,久经考验,搞财政的能力也不错。这个党代表制度是学习苏联的,相当于咱们现在军事院校的政委。
政治部主任戴季陶。这位仁兄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跑路了,不辞而别。他为什么不辞而别呢?原来,校长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是铁哥们,“蒋戴”组合联手,在黄埔有谁能相抗?对于黄埔军校这样一个各方利益纠葛其中的香饽饽,这显然破坏了其中的政治权力平衡。所以国民党内部的眼红人士,纷纷跳出来反对:或蒋走,或戴走,两者余一! 戴季陶也算够义气,他把机会留给了蒋介石,自己离开黄埔军校,去筹办另一所新的大学,中山大学。 可话又说回来,因他跑掉了,英俊有为的周恩来才能接任政治部主任。
战术总教官何应钦。他在日本振武学校念过书,是蒋介石的校友。一年前还在贵州军阀手下干活,职务是贵州省军区参谋长,可惜那边窝里斗斗得太厉害,于是转投前途远大的蒋介石同学。后来,何应钦成为在黄埔系中影响力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一直在台湾干到退休。
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毕业于保定军校。他不仅是粤军中的实力派,而且跟新桂系的关系很不错,在两广一带有很强的活动能量。
教育长、总队长兼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毕业于保定军校,原为粤军第一师参谋,后来搞了一个“第三党”跟蒋介石唱对台戏,唱了好几年。
教授部主任王柏龄,毕业于保定军校,这个家伙一遇到危险就逃跑,实在是没脸没皮的经典人物。
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两年前还只是个下级军官的叶剑英,此时竟跃升为教授部副主任。究其原因,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的事件中,他火线“救驾”,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与赏识。
顾问团团长是来自苏联的加伦将军,此人本名布留赫尔,后被封为苏联元帅。他领导的顾问团还包括了炮兵专家鲍罗金,通信专家德拉特文,战略专家切列潘诺夫……他们的到来大大提高了黄埔军校师生的战术水平。
校长办公厅主任陈诚。陈诚,字辞修,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军校,一生追随蒋介石,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是蒋介石最亲信的人之一。
招生委员会委员陈果夫,此人是蒋介石把兄弟陈其美的亲侄子。
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陈立夫,陈果夫的亲弟弟,陈其美的亲侄子,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毕业生。
谁也不会想到,这所在不起眼的小岛上颤颤巍巍起步的黄埔军校,竟然在日后名扬天下。从建校起,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几乎每起重大历史事件中都会看到黄埔军人的影子。
黄埔军校的教官、毕业生实在太多了,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写一部书或者拍一部电影。是什么力量,使这个仓促搭建的草台班子,爆发出如此不可思议的能量?
黄埔军校的校风,从学校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便可见一斑,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
横批:革命者来 。
黄埔军校之所以能成功,关键还在于优秀的生源素质。
当时,兵荒马乱的,招到优秀学生很难! 不过,黄埔牛就牛在这里,不愁生源。说到这一点,那就得感谢苏联的帮助了,当然也要归功于孙中山的求变。孙中山以苏联为师,不但获得了实打实的物质援助,而且在苏联或者说共产党的帮助下,大大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 国民党的主要大佬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放弃了眼睛只向上看的习惯,放弃了对普通百姓的傲慢态度。国民党开始真心地、热诚地到基层去,到工人农民中去宣传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论。 因此,国人开始觉得孙中山、广东政府代表是进步和有希望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时间,“到广州去!黄埔军校去!”成了最时尚的口号,无数有志青年纷纷行动。他们成群结队地到广州去,目的只有一个——救中国! 1924年的广州,精英云集,正是这些人领衔主演了中国几十年的近现代史大戏。
黄埔军校招生不像那些军阀,不分优劣是人就招,而是要讲条件的。请看黄埔苛刻的入学标准:
标准一,政治合格。
标准二,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分初试、复试、总试三关,考试内容竟然包括了那个时代很少有人听说过的几何、代数。没有高中知识是很难考过的,也就是说考生应试之前就已经拥有高中以上同等学力。
标准三,面试要能过关。 实际上就是对口才和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因为这些人毕业之后必定是军队的干部。
据说面试还有一个特殊内容:考核外貌。 蒋校长对那些骨骼清奇、面相端正和目光有神的学生会心生好感,并且加以关照,而对于那些长得低于审美标准太多的歪瓜裂枣则坚决不要。这也许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黄埔军人大都英姿飒爽的原因所在吧。
Hash:7e25773d9e04c6d5c47493b37a001d0c5ccc085e
声明:此文由 历史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