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总督署旁边曾有一座神秘的北洋陆军训练营

保定,原来叫保州,也叫保塞,自古就是兵家互争的边塞军事重镇。所以,保定历史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军事基因。

前一段时间,偶然去了一次总督署,看到西路建筑正在修复,本来就是左右对称的,古代衙署一个重要的讲究就是要有明显的中轴线,两厢是对称的。保定总督署号称是保护最完整的督署,其实,西边那一路,早就不知道被哪几个大神给折吧咧。

好奇心总是有的。总督署西边这一大块地方,现在是个半气又半喘的仿古半槽子市场。原来这地方,是干吗滴泥?是不是也和保定的军事基因有关系呢?

一个字儿,查。

还真查到些资料。大约在100多年前吧,1902年,那时候还是人家大清光绪当家,光绪二十八年。那时正闹八国联军,洋毛子打到北京,把光绪和那个老太太折腾的够呛。

当时,保定这地儿的管事的大拿,袁世凯,袁总督,后来人们也背地里叫他袁大头,他那大头确实比较大,还刻滴银元上,让大家天天加深印象。现在,保定还有个卖酱肉火烧的,旗号就是袁大头酱肉火烧,不知道大家吃的时候有何感想,不过可以猜测一下,袁总督应该是没吃过这个牌子的火烧,他也没法儿下嘴呀。

袁总督,在那个老太太面前,那是个大红人儿,红得发紫。为吗?

这袁总督会说话,会办事儿,会讨主子的欢心呗。不过说是说,是袁总督还确实是会整事儿。就说这总督署西边这块地儿吧,总不能闲着吧,放马,又不是时候。

大头,自有大头的主张。啪啪啪,一拍脑门子,有了。给老太太上折子。

大概在1902年六月份吧,袁总督给朝庭上折子,在保定设北洋军政司,实际就是北洋的司令部,当然是为了护国御敌,当然也是为了增加大头手中的权力,要不干吗要设在保定呀。袁总督确实是心思缜密呀。

有了司令部了,还要有人呀。那时候,最缺乏的就是人,就是人才,就是北洋的军事干部。原来都是大刀长矛,现在玩火枪,玩大炮。原来那套刀枪不入的功夫,已经不好使了。怎么办?

袁总督有办法。总督署西边这不是有现成的地方吗,圈起来,弄个北洋陆军练官营吧。实际就是司令部搞了一个军官训练营,专门给北洋训练陆军军官,把军官练出来,再放到部队去练兵。

其实,当时在保定,袁总督已经搞了不少的军校,这还只是其中一小个。为什么搞那么多军校呀?那不是袁总督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人才,人才,训练出来的这些人才,那可都是袁大人的门生。后来,老将不也是张口闭口地拿他那个黄浦说事儿吗。

大概在七月份吧,这个军官训练营就弄成了,袁总督的办事效率还是不错滴。老大重视的事情,一般都是这样,说干就干,干就干成。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

这个训练营,归当时的北洋军政司教练处管,总办冯国璋,帮办张士钰,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四科,主要任务就是对北洋军的军官进行培训,每期六个月,训完再回部队训士兵,每期额定学员150人,规模不大,但是意义重大。让你们在总督身边来培训,你说意义大不大。

据资料记载,这个训练营,办了两届,就停了,两届,大概培训了300人吧,没有找到这300人的名单,如果哪位大侠有相关资料,可以留言交流,至少可以给你发个红包。

这袁总督可能是办军校办上了瘾,总督署旁边搞了个军官训练营还不行,看着营房里还有空地方,闲着也是闲着,不用白不用,一定要把有限资源利用到最大程度。

于是,在训练营里,又加办了一个营中营,校中校。

北洋陆军参谋学堂。

这名字,够大气吧。虽然都在一个院儿,但是,这可是两个系统的培训机构。北洋陆军参谋学堂,隶属当时的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是专门培训军事参谋的地方。把军官和参谋放在一个院里训练,这袁大头,还真能整。

总督署西边,这么一块弹丸之地,现在就是几个半死不活的古玩店,当年竟然是培训北洋陆军军官和军事参谋的军事要地。你说这历史轮回,奇妙不奇妙。

军官,参谋,都在总督身边来培训,总督时不时地要教训一番吧。就是顾不上随时去教训,学员们一想到自己时刻在总督的身边学习和训练,那心中的自豪感,肯定是油油然而生吧,忠诚教育,政治教育,自然就烙印在了学员的脑子里。

这样训出来的学员,听话,好用。

这个参谋学堂的学员,倒是查到了些资料。比较牛的有以下几位:

张联棻,北洋政府授予策威将军

师景云,徐水人,北洋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国民政府陆军中将

杨文凯,北京政府陆军上将

熊秉琦,曾任陆军大学校长,北洋政府授予昌威将军,中将军衔

新田,北洋政府授予藩威将军,陆军中将

靳云鹏,北洋政府授予泰武将军,1919年出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9月任国务总理,陆军参谋学校,居然培训出一个国务总理

靳云鹗,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

陈调元,安新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宫事参议院院长,二级上将。

简单列举这几个牛人吧,其实,别的我也没查到。

当年总督署西边这块小地方,不知道曾经培训出了多少牛人,居然还有一人当了国务总理。

其实说来也简单,袁总督亲自组办的学校,在自己身边训练出来的人,政治可靠,那肯定得重用呀。就是老袁不行了,这些人也照样接着干,人家都是科班训练出来的专业人才,带兵打仗,你不用这些人你用谁?

通过刨捉这些个资料,有点感受。

袁总督确实不简单,重视人,培养人,重用人,所以他才能鼓捣出那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当然,他想返回去当皇上那事儿,搞得有点儿大,脑袋再大也没撑住,手下人再多,也没办法。

对袁总督的历史评价,咱不讨论。就说这老袁重视人、培养人、重用人的这个桥段,确实值得后来人研究。特别是执掌一方的诸侯大员,在一个地方,干上几年,手中有权柄,用来干什么?可干的事情太多咧,不同时代可干的事情也不一样。但是有一条,重视人,培养人,重用人,这一条确实应该作为大事来抓。

那么多的直隶总督,为官一任,执掌一方,是给一个地方留下一堆数字,留下一堆这样那样的摊子,甚至留下一串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给一个地方留下一批人才,确实是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一个地方,如果每任督抚都能发现、培养、造就一批人才,将才,帅才,甚至是天才,那么这个地方,想不牛都不行。

当然,这个人才,不是裙带上的丝绦和纽扣,不是家奴和马仔,也不是从市场到官场的买卖人儿,应该是那些确实有两把刷子的“匠心之人”。

Hash:63d22f2a8ad0adf7d590c3b80321986832fa1279

声明:此文由 老牛不吃草_plth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