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革命老区碧安大山古茶园

云南滇瓦紫砂」好茶需用好壶泡

一直想到景谷县碧安乡看看碧安古镇、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大山古茶等,2019年五一长假终于得予实现。

一早从思茅出发,途径云仙,到了碧云大桥把车停在桥头,远眺澜沧江上修建糯扎渡大型电站,澜沧江上支流威远江库区正在回水,虽是枯水期,但“高峡出平湖,一桥飞架南北”的恢弘气势还在。碧云大桥总长约346米,宽约12.5米,于2011年建成通车,成为连接普洱无量山经济干线上的一座大桥。

碧安乡是一个“一乡连三县”地方,即连接景谷县、思茅区、澜沧县的特殊区域,也是古代澜沧江东岸“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进入碧安街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仿古大门,门上写着“碧安古镇”几个金色大字。漫步来到“碧信小苑”,这座古代建筑的三合院在勐主街的现代建筑群里,有种显得鹤立鸡群的感觉,目前是古镇里保存俢缮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据景谷县信用社理事长苏大明介绍:碧信小苑始建于1939年,属当地富商谭玉林私家大院,属土木结构,青瓦白墙,一楼一底的五幢相连的建筑构成,形成别致的三合庭院,这个院子解放后最先分配给粮管所,后来分给铁业社,成为当地打铁、铸犁头等手工业的厂房,上世纪八十年代铁业社解散,农业银行营业所购买用作职工住房使用,2000年农行营业所撤并转让给了信用社。

也正因为这幢老宅院没有临街,所以没有被拆除。但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变迁,现成了不能居住的危房,2014年景谷信用社决定投资200余万元进行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后的老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面貌。现在里面陈列着碧安革命老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回顾以及当年信用社党员的活动室等。碧信小宛和碧光中学等一些有幸保存下来的当年旧址成为了碧安古镇上的红色教育基地,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后期,以当地进步人士罗正明为首的景谷勐主绅商筹资兴办地方中学,用在当时被称为碧岭乡的“碧”字和罗正明:字(“光亮”)的“光”串联起来取名为“私立碧光中学”。

1947年中共地下党派遣何宏年到达碧安以教师身份开展地下工作, 1948年6月景谷勐主成立中共思普特支碧光分支,同年9月成立中共勐主支部,11月2日中共归侨党组第一批回国人员到达勐主,与勐主支部共同领导开辟景澜六一带地区革命工作,创办《五日消息》,训练培养军政干部,组建普光部队,形成在黑暗中指引和指挥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到1949年将部队编入二纵队建制,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和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当时被称为思普地区的红色摇篮“延安”。

碧安勐主大山古茶园位于碧安乡上寨村民委员会,距乡政府所在地约五公里,最高海拔月一千九百余米,是全乡海拔最高地,山上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登高望远,可一览碧安坝子和勐班坝子,有登泰山,一览众山小之感。

勐主大山古茶园是当地茶树种植历史久远,相传最早的大茶树有300年左右树龄,是当地名门旺族陶家的马帮从勐库带回茶籽种植。勐主大山种植茶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海拨1600一1750米之间地带,土壤为红壤土、土层厚、松软、肥力好,茶园分四个时期栽种,清晚期种植保留茶树较少,民国时期种植大部,集体化时代在原有茶园空地里大量进行补植,但因多年疏于管理,茶园里长出很多大树,部分茶树死亡,近十来年因古树茶兴起,由于这里的茶品质好,成为景谷县茶价最高的古树茶之一,当地茶农在原有茶地里进行补植,在古茶园周边进行一定扩展,也让勐主大山茶声名鹊起。

碧安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还有思普革命老区“小延安”之称的红色文化底蕴,古茶文化、马帮文化、傣族文化等多元文化,末来发展可谓是潜力巨大。(本文转自 掌上普洱公众号 包忠华/图文 )

来源:掌上普洱 包忠华/图文

近期普洱旱情严重,普洱文旅资讯提醒您:

Hash:a9e9d868c4c2a398eff84eddc098669e82814491

声明:此文由 普洱旅游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