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探秘 ——近距离感受金坛土墩墓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今天的我们,渐渐喜欢上了走进博物馆,在一扇扇明亮的橱窗里和展台前探寻人类远古的足迹,享受人文之趣。
可是这些橱窗中的陈列物是如何走进人们的生活,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来世今生,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所在。5月28日上午,大雅传统文化研究会和区博物馆组织的考古探秘活动,为我们揭开了3000年前金坛土墩墓神秘面纱的一角。
当雅友们踏上位于薛埠镇茅庵村的土地时,土墩墓群发掘工地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位于薛埠镇境内的金坛土墩墓群是“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共有土墩墓10余座,沿着一条山脉排列,同时还有六朝墓葬以及明清窑址等。由于省道265工程建设,2016年年底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单位对道路沿线所涉土墩墓群开展了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
截止到目前,井头村土墩墓和明清时期窑址已发掘完毕,高庄土墩墓和新村土墩墓、立夫路1号、2号、4号土墩墓野外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3号土墩墓的发掘正在进行中。考古人员发掘出近千件随葬品,有几何印纹硬陶罐、陶坛,夹砂红陶鼎、硬陶盂,还有巴掌大小的陶碗、青瓷碗等。
在考古现场,许多雅友还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盗墓神器"洛阳铲",不过在这里,他可是考古专家最得力的帮手,不要小瞧这把小小的铲子,这个半圆柱形的铁铲凿地后,就能带出几米甚至一二十米下的土层,用手将土取出,看土为生土熟土。所谓生土,即天然的地层,熟土是地层混乱,地层混乱由于曾掘地埋人,将土翻过所致。遇见熟土,也就能基本断定地下可能有古物。
据了解,3号土墩墓除了出土文物之外,一墩多墓向心型结构的形式,对中国商周墓葬形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成果。
站在高处,可以看到整个土墩的情况:位于中心位置的是主墓,7座小墓葬均匀分布在主墓的四周,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圆圈。根据推测,这些墓葬的主人应该都是同一家族。
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花纯强介绍说,一墩多墓向心型结构的形式,是当时家族墓葬形制的突出体现,该类墓葬形制对中国汉代家族墓葬形制的形成、日本弥生时代的坟丘墓和古坟时代的古坟、韩国马韩时代的墓葬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考古专家还首次在3号土墩墓内部发现了极为少见的祭祀平台,填补了学术空白。
这些平台上的祭器以及墓穴中的随葬品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他们将在挖掘后,由文物专家修复复原。我们还有幸见到正在考古队驻地进行文物修复的淮安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曾红强、曾红兵,在我们看来貌似没有多少规律的碎片,在他们的手中却一片片幻化成形,它们就是我们隔着博物馆橱窗见到的出土文物,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带盖小陶罐、陶鼎的器具上,都有明显的被烟熏过的痕迹,很可能是先人用来烹制食物的器具。
“历史呼啸,我自岿然”。但因为种种原因,时隔三千年,它们还是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有机会当面聆听专家的讲解,近距离接触古代文物,体验古文化遗存,亲身感受古代文明。
人与自然
你、我
与经典
安顿
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撰文| 云卷云舒
编辑 | 虹崽
Hash:52ff3a09548a0b086ce5b1d81336d126b2d92f23
声明:此文由 大雅讀書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