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
春秋金马形配饰
( 1996年征 集于赤城县马营乡 )
长5.5、高4厘米,重20.4克。全身作侧面行进状,马首向右,背面有两纽可缝系。马首面额前的缨穗与鬃毛皆十分清晰,前跨步有一圈纹。马足直立,露出三腿和尾部都与地平线相连。其造型彪悍,威风凛凛。
战国错金银铜镦
镦铜质,筒形体,高10厘米,口径2.5厘米,重量150克;
器壁较薄,器身中间有三道固箍;上部呈柄状,扁圆首,束颈,颈呈八棱;器体下部以错金银工艺装饰兽面纹,并开对称销孔。
战国双耳附盖三足陶鼎
口径28.5厘米、通高36厘米。
泥质灰陶。扁圆形盖,盖上近边缘处附贴模制三只卧羊形纽,盖顶部饰阴刻云纹和凸弦纹。顶为子口,敛口,圆唇,圆腹,腹部环饰云雷纹及凸弦纹一周。圆底,兽面蹄形足,足模制,上部饰兽面纹。口沿两侧各饰一方穿高附耳。
折肩陶鬲
( 赤城县样田乡双山寨村出土 )
鬲泥质褐陶,素面,口径13.5厘米、高12.2厘米;敞口,口沿外折,束颈,折肩,腹向内收于底,分裆较低,袋足;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
战国彩绘方座兔耳陶簋
(赤城县独石口镇半壁店村古城梁遗址出土)
泥质灰陶,通高25厘米,盖缺失;侈口,束颈,口径20.5厘米;腹微鼓,平底,腹下部向内收敛,肩部及腹部各饰一周凸弦纹,上腹及颈部两侧饰对称兔首形直耳;方座,座边长23.2厘米,四面中部各开方形缺口。通体有残留朱红彩绘痕迹。
汉穿带双面铜印——赵长儒印
( 1989年出土于赤城县赤城镇南梁汉墓。 )
印方形,印面边长2.1厘米,双面印文,两印面之间有一长方形穿孔。双面皆为白文篆书,正面刻文为“赵长儒印”,背面刻文为“赵儋之印”。
汉穿带双面铜印——赵儋之印
( 1989年出土于赤城县赤城镇南梁汉墓。 )
印方形,印面边长2.1厘米,双面印文,两印面之间有一长方形穿孔。双面皆为白文篆书,正面刻文为“赵长儒印”,背面刻文为“赵儋之印”。
汉四乳莲纹铜镜
( 1989年出土于赤城县赤城镇南梁汉墓 )
镜圆形,直径12.6厘米,镜缘厚0.3厘米;背面置环形钮,云纹钮座,座外为双线方格框,框周环以铭文“久不相见 长毋相忘”,铭文以正方形对称排列,上下左右各两字。铭文外装饰乳钉4枚于环形钉座。乳钉左右各布列麦穗纹及花蕾纹装饰。外缘为凸起半圆形莲花瓣装饰,对称排列,共16瓣。镜面平整,但出土时镜已损坏为四块,后粘接修复。
汉桥纽铜“骑千人印”
( 1989年出土于赤城县赤城镇南梁汉墓。 )
印铜质,桥形穿纽,方形印面,印面边长2.2厘米、印高1.7厘米。白文篆书“骑千人印”。
汉代彩绘陶壶
( 赤城县赤城镇南梁汉墓出土 )
口径14、圈足径14.5、高28.5厘米。
泥质灰陶。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通体施白衣。颈部绘草叶形纹,腹部以黑、褐两色绘饰云纹,颈、肩相交处饰一周黑色弦纹,腹部中间饰弦纹两周。
( 1985年出土于赤城县田家窑镇下仓村。 )
坐像铜质,通体鎏金饰面,高8.5厘米。表现释迦牟尼分腿趺坐于方台之上,身被大衣覆盖。肉髻高凸磨光,头向前微倾,双手作禅定印于胸前。方台座两旁浮雕伏狮一对,略前突出,狮头呈正面状,嘴大张,前腿外露。佛像原有背光,征集时已佚。
北魏镂空圈足双耳铁釜
( 1986年出土于赤城县样田乡样田村。 )
铁釜高34厘米,敞口,尖唇,口径27厘米,深弧腹,附带对称型双耳,深腹,圆底;高圈足,足部镂空,足径17.5厘米。为北魏时期北方民族炊具一种。
唐六辅首衔环高领陶罐
( 1990年赤城县田家窑镇近北庄村出土 )
罐泥质灰陶,口径15.5厘米,底径15.5厘米,高35厘米;敞口,折沿,方唇,高颈,圆肩,肩上部饰两周凸弦纹,肩部堆饰衔环辅首与云花各六组,横向环形相间排列;鼓腹,平底,腹下部向内斜收。
宋景德元年直柄铜方印
(1987年出土于赤城县样田乡双山寨村)
印铜质,直柄,高4.3厘米,印面正方形,边长5.5厘米;印朱文篆书“保捷第二十副指挥使记”10字。印背阴刻楷书“景德元年二月少府监铸”,柄顶端阴刻楷书“上”字。
辽铜执壶
( 1988年10月出土于赤城县样田乡倪家沟村 )
执壶铜质,高24厘米,直口略侈,口径7厘米;平唇,帽形壶盖。溜肩,肩部置一短流,呈五棱形,肩部与腹下部置一草叶形执柄。深腹,腹下部内收;圈足外侈,底径8厘米。
辽黄釉长颈瓷瓶
瓷瓶口径9厘米、高37厘米。喇叭形口,长颈,丰肩,颈部饰弦纹,肩部装饰乳钉纹和对称斜条纹;鼓腹,下腹渐收;圈足,足径11.4厘米。通体施浅黄色釉。
金褐釉刻莲花纹小口罐
( 1986年赤城县镇宁堡乡正阳墩村征集 )
口径6、底径12、高25.5厘米。
直口,圆唇,束颈,鼓腹,平底微内凹。肩部刻莲瓣纹,腹部刻荷花与水波纹,线条自然流畅。通体施褐色釉。
元白釉“内府”铭梅瓶
( 赤城县政府院内出土 )
梅瓶高32.8厘米,小口,圆唇外侈,口径5.1厘米;短颈丰肩,深腹,下腹内收后微外撇,圈足,足径14.5厘米;通体施白釉,肩部以黑彩草书“内府”二字。
元黑釉梅瓶
( 赤城县政府院内出土 )
口径4.3、圈足径10、高24厘米。
小口,圆唇,细颈,丰肩,深腹,下腹内收后微外撇,圈足。瓶身施黑色釉,近足部无釉露胎。
( 赤城县镇宁堡乡中所村出土 )
口径22.5、底径23、高45.2厘米。直口,短颈,溜肩,鼓腹,下腹内收,平底。近口部饰一周网格纹,肩部绘缠枝花卉纹,腹部对称开光,分别用褐彩绘云龙和飞凤纹饰。通体施白釉。此罐绘画奔放干练,线条生动活泼,为元代磁州窑精品之作。
龙泉窑青釉鱼穿
口径26.3、底颈18、底部空心直径13、高18.5厘米。
花瓣形口,平沿,束颈,腹微鼓,底部镂空。颈部和腹部采用镂空技法装饰,上腹划刻两道弦纹,腹部镂空外划刻蕉叶脉纹。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微微泛黄
白釉褐彩花卉纹罐
( 1992年赤城县马营乡车家沟明代中期王佐墓出土 )
口径12、圈足径10、高15.5厘米。
直口,平沿,短颈,丰肩,鼓腹,下腹内收,圈足。肩部绘褐彩三条弦纹,腹部用褐彩绘出简单的花卉图案。通体施白釉,下腹部及圈足露胎。
明鎏金铜舍利宝幢亭
亭铜质鎏金,通高49.5厘米,六角重檐攒尖顶式建筑。须弥座,底平面为六角形,底沿为壶门式,基座每面皆饰覆莲瓣,束腰成镂空状。从足部到亭台用六根通天柱支撑。紧靠前后柱下有四力士承托亭台。亭柱各有蟠龙紧紧缠绕,龙头上昂,双双相望。亭台四周用勾栏围住,亭台中心有一突起的椭圆形卯眼,周围饰海浪波涛,水中有四条蛟龙,头皆向外张望。亭内顶部有三条飞龙俯视亭台。顶为六角重檐攒尖式,宝珠下伸出垂脊六条,与柱顶相交,两层垂脊上皆铸行龙,龙口向下,栩栩如生。瓦垄成直线,前有圆当,檐下斗拱、梁枋真实美观。
明鎏金铜坐佛像
( 1980年出土于赤城县雕鹗镇前孤山村永福禅林寺遗址 )
坐像铜质鎏金,通高40厘米,身高30厘米。结跏趺坐于椭圆形束腰莲台上,为降魔坐,与仰覆莲座成一整体。螺发为乳钉状,分两层,肉髻高突。身着袒右胸袈裟,大衣饰满精美花纹,其下摆覆于莲座。双手在腹前作禅定印。
明鎏金铜罗汉阿难立像
( 1980年出土于赤城县雕鄂镇千孤山村永福禅林寺遗址 )
通高42、身高34厘米。罗汉身和莲座为一整体,足蹬僧靴立于覆莲圆台上。光头,眉目清秀。着双领右礽僧衣,衣边、袖口边饰精美莲花纹,裙底下摆垂至莲台,鞋尖外露,绦带经左肩飘至身后。双手合十,恭然示敬。
明青花缠枝莲纹碗
( 1992年赤城县马营乡车家沟明代中期王佐墓出土 )
口径12、圈足径5.1、高5.4厘米。
敞口,尖圆唇,弧腹,圈足。外壁绘缠枝莲纹,碗中心双圈内草书“福”字。青花色泽深沉,釉色白中微微泛青。
Hash:77d053aee4205782cceca1feed812605f358c52c
声明:此文由 张家口农人农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