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潇湘”山水诗画史的著作
《云影天光:潇湘山水之画意与诗情》
衣若芬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潇湘”指“清深的湘水”,又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泛指湖南。“潇湘八景”为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以及渔村落照。北宋“潇湘八景”画题,催生了“西湖十景”“北京八景”等各种地方景观。
本书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探讨“潇湘”山水的诗情与画意。作者亲身探访“潇湘”地域,梳理宋代以降的“潇湘八景”文本,结合丰富的文学与美术作品分析“潇湘”山水诗画的文学意象、文化空间和抒情底蕴,并对其在东亚的传布和演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娓娓道来,和读者游观云影天光,宛在“潇湘”画里行。
后记 行在潇湘画里
十七年后,再游潇湘,山青水秀,昔非今比。
沿着潇水边的石板古道,不时贪看风景,又得注意脚下崎岖高低的路径。此行我的重任,是踏查“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观景地点。
那年夏季洪水成灾。我从南京飞往桂林,隔日再搭火车到湖南永州,只见柳宗元命名的“愚溪”泛滥,更别提《水经注》描写的清深湘水,哪里见得着江底五色鲜明的石头!承蒙零陵师范学院翟满桂教授带领,不顾软烂的污泥沾粘皮鞋,往来水畔,高声呼唤,终于引来一条小渔舟。船家使劲拉动小马达,黄浊的水面前方是苹岛,那就是潇水和湘水汇流为“潇湘”之所在呀!
我只能远远拍了些照片,不敢勉强冒险登岛。“实不副名”的“潇湘”景致, 在我的论著里,随着许多次国际讲演,展示于众。《云影天光》即将修订之际,湖 南科技学院(原零陵师范学院)发来了邀请信。期待潇湘重游,发表论文理所应 当,但是指认“潇湘夜雨”的位置却非易事。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宋迪曾经于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担任荆湖南转运判官尚书都官员外郎,治所在长沙 ( 潭州 )。沈括没有说明宋迪画的“八景”来源,从“洞庭秋月” 与“潇湘夜雨”的名称判断,和湖南的风景有关,而且使人联系到宋迪在湖南的经验。湖南永州市双牌县的淡山岩 ( 又名“淡岩”) 有宋迪嘉祐八年的题字刻石,今 余拓片,证实了宋迪的行迹。
在包括沈括、最早题咏“潇湘八景”的诗僧惠洪的文字里,“潇湘八景”是以 “绘画题目”和“山水风光”的两重概念为人所接受。从绘画题目方面虚拟比附, 例如米友仁画《潇湘奇观图》和《潇湘白云图》,表现的是镇江的山水——那水墨淋漓、烟云缭绕的风格,便是潇湘画意。促使潇湘八景在 12 和 13 世纪分别传播到 高丽和日本的条件,即基于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特性。
另一方面,潇湘八景催生的各种地方八景或十景,则强化了实质地理被观看的方式,也就是把地名和自然现象或人事活动结合成四个字一组的景观,例如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北京八景的“卢沟晓月”。12 世纪中叶开始,直到当代,中国、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无不有各色地方八景,影响力之深远,甚于其他文化母题。
潇湘八景“虚”“实”二元并行,不一定非要指认八个子题的地点。有趣的 是,各色地方八景蓬勃兴盛带动了探求潇湘八景的“务实”风气,要为宋迪作画找 依据,结果出现两种论述:一是直接认为宋迪因长沙“八景台”绘制八景,一是把八个子题分散在湖南的八个区域。由于“潇湘夜雨”的“潇湘”可以指称永州,于是缩小范围,在永州进一步“定位”,成为我受托付的工作。
宋迪的画作不存,目前所见最早,被认为最接近宋迪画作的,是活动于南宋绍兴年间的画家王洪的《潇湘八景图》。我曾经亲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参观王洪的作品,《潇湘八景图》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潇湘夜雨”。
观察山水地貌和植物生态,幸而此地看来受人为变动不大,我尝试从绘画反 推可能的画家创作视野。从三个预选地点择出其一,我代表一同参与勘查的学者致 辞,谈到千百年来走过潇湘古道的人们,这湖湘文化的渊源,孕育亚洲多处的景观 思维,尤其值得我们珍惜的,是这片纯美静好的自然环境,愿青山绿水继续滋养我们的心灵。“北纬26度15分37.10秒,东经111度36分10.20秒”,2019年5月14日,
我在潇湘之境宣布了这个定点。这是个明确的地理位置,也是和世人共享、意蕴丰沛的想象起始。朝着向我空拍的无人机挥手,行在潇湘画里,我准备登上苹岛,前往萍洲书院,在潇湘,说潇湘。
目录
序 山水的名字
第一章 潇湘八景——地方经验·文化记忆·无何有之乡
第二章 “潇湘”山水画之文学意象情境探微
第三章 阅读风景——苏轼与潇湘八景图的兴起
第四章 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的地理概念、空间表述与心理意识
第五章 漂流与回归——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之抒情底蕴
第六章 浮生一看——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及其历代题跋
第七章 玉涧《潇湘八景图》东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第八章 无边刹境入毫端——玉涧及其《潇湘八景图》诗画
第九章 “江山如画”与“画里江山”——宋元题“潇湘”山水画诗之比较
第十章 旅游、卧游与神游——明代文人题“潇湘”山水画诗的文化思考
后记 行在潇湘画里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衣若芬,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原中文系系主任。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研究领域为文图学、苏轼、东亚汉文学与文化交流、新加坡文史艺术等。出版学术专著10种,主编及合编论著9种,发表期刊论文百余篇。近年著作有《春光秋波:看见文图学》《陪你去看苏东坡》《书艺东坡》等。
Hash:99541b89e2caf0a2707fc0ba4c3031139b6a14e7
声明:此文由 博雅好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