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铜仁历史的一抹红色

像翩翩而来的小燕

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追寻雨露和太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而重游历史上的革命圣地

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

一片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

请跟随着团团的脚步

在生命里打上红色印记

青春从此与众不同

01

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烈士故居位于铜仁市区共同路12号,原街名大公馆。周逸群故居座北朝南,呈四合大院,总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清道光年间,周逸群祖父始建后楼两幢。左楼上下各三间,周逸群烈士在此楼出生和结婚。右楼结构与左楼基本相同。

周逸群烈士故居1984年于国庆修复陈列并对外开放,徐向前、廖汉生分别为故居大门和陈列室题写了匾额,肖克将军的题词:"发扬周逸群烈士奋斗精神,开创梵净山老区崭新面貌”陈列于故居大门过道。1997年10月,烈士故居被命名为省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逸群,原名周立凤,1896年生于贵州铜仁县(现为铜仁市),祖籍湖北赤壁市新店益阳桥。周逸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汇报工作,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

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02

1934年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会师于木黄,军部设在木黄街上的水府宫内,两军领导人贺龙、肖克、夏曦、关向应、王震、任弼时等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两军团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的方案。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以及红军长征的胜利谱写了光辉篇章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水府宫”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坐西向东,现存建筑依次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天井、正厅、后厅等建筑,占地面积887.2平方米,建筑面积579.5平方米。牌楼式大门通面阔13.9米,通高9.1米,为三重檐四柱三层砖石结构,门额竖书“水府宫”三字。一进为戏楼,石砌台基,鼓形石柱础,斗拱式葫芦宝顶,琉璃瓦履面,前檐两根雕狮,望柱为抱厦,卷棚为正方形藻井重叠呈莲花状,横枋浮雕“空城计”等五幅历史故事图案,两端饰浮雕龙头相向。戏楼南北翼角高翘,饰云雷纹,周卷枝叶纹。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委宣传部将会师纪念馆公布为“国防教育基地”。1997年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3

德江香溪红色文化旧址

枫香溪红色文化包括枫香溪会议会址、红三军军部,政治部旧址,红七师旧址、红九师旧址,参谋部旧址、保密局旧址、军部直属警卫排旧址、侦查科旧址、红军医院旧址兵工厂旧址、3处区革命委员会旧址、11处乡苏维埃旧址、马池坝红军桥、烈士就义地、会议纪念碑、扬柳井贺龙钓鱼处、贺龙演讲台等革命历史遗迹。这些革命旧址大部分座落在清代时期的古寨中,多为豪宅、民居,极具土家特色。

1934年6月19日,红三军到达德江、沿河印江三县交界处的枫香溪。夏曦、贺龙、关向应在枫香溪主持召开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会上,贺龙根据黔东人民高昂的斗志和各地军阀纷争不统一的局面,提出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关向应的支持,夏曦鉴于一系列的挫折与失败,也同意了贺龙的这一主张。

会上,还讨论通过了恢复红军中党、团组织与政治机关,重新登记党、团员等问题。

当晚,部队在黔阳宫(后改作学校)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由关向应传达了中央分局三点决议:1、建立黔东苏区(亦称特区)革命根据地;2、恢复红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3、派一批干部去做地方工作。中央分局的决议得到了与会干部的支持和拥护。

会后,部队立即从各师和司令部抽调干部组成一支100多人的工作队,经过短期培训,分赴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等地区,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根据地迅速形成。

04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土地湾。距县城56公里。1934年5月14日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从彭水城西乌江跨入黔东沿河,随后以沿河土地湾为中心,建立了黔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至1934年11月28日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撤离,红军足迹踏遍沿河县各乡镇。

贺龙元帅在回忆中说:“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找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没有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就很难有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也就很难有后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在乡区苏维埃政权逐步建立扩大,群众广泛发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1934年7月21日至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四区铅厂坝(今谯家镇铅厂)的张家祠堂召开黔东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沿河、德江、印江等县选出的代表和红军代表135人,其中雇农及手艺工人55人,贫农25人,中农8人,士兵4人,其他7人,小商4人,红军32人。大会首先选举出由孙秀亮、秦育青等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席夏曦主持。

红三军代表钟子廷向大会致词。红三军军长贺龙在大会上介绍了黔东特区目前的形势,赞扬了黔东革命斗争的已有成就。

05

欧百川故居

在松桃县城的世昌广场上,有一人物雕塑,他就是我国著名北伐将领,“八·一起义”战斗功臣、爱国主义人士——欧百川先生。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松桃苗族自治县决定对欧百川故居进行修缮,并将其挂牌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欧百川故居位于松桃盘信镇柳浦村柳浦寨中央,距松桃县城26公里,景区公路连接迓大二级公路,入景区公路属于三级油路,距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56公里。故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陈列馆,占地面积1648㎡,规划建文物陈列室5个。另一部分修建欧百川小学,欧百川广场,贺龙及欧百川雕塑等。这一爱国教育基地建成将成为全面展示松桃“红色之魂,绿色之美,苗家之特”的旅游精粹。

06

旷继勋故居位于思南县安化街,占地800多平方米,1997年,按照原有建筑结构而建,馆名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廖锡龙上将以及当时贵州省主要领导都有题词。故居乃木质结构,一正两厢,呈马蹄形,正房坐西朝东,复原展出旷继勋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厢房展出烈士生平事迹。

旷继勋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总指挥、红六军军长、红四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军长、中共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中国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1897年生于县城安化街,其父母原本居住在曹土山寨,因从小家境贫寒,举家迁到县城靠卖药为生。长大后,1916年入川军赖心辉部当兵,历任连长、营长及江防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旷继勋率领4000多官兵在四川莲溪与遂宁边界牛角沟宣布起义,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旗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权:1932年12月,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被选为主席。1933年6月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年仅36岁。

2009年,全国“双百”评选“英雄模范人物”,旷继勋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为纪念旷继勋将军的丰功伟绩,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拍摄播出电影《旷继勋蓬遂起义》。1999年,旷继勋故居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 审 | 张青松

编 辑 | 龙施豆

来 源 | 铜仁组工

Hash:426c44a89909192180c926768e351808b5e64d7c

声明:此文由 铜青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