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丨陈肃立故居,这里诞生了一位在敌占区斗智斗勇的孤胆英雄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2021年,中国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佛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佛山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创建办、佛山电台FM94.6推出《佛山红色地标》系列融媒报道,融合运用短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带大家到佛山的红色地标“打卡”,共同探寻历史肌理,解读精神密码,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佛山三水金本洲头村一座两层的平房,青砖砌成的墙上布满了青苔,房子的门牌上写着15号。这里就是陈肃立烈士故居。

陈肃立烈士故居

义无反顾投身革命

1906年,陈肃立出生在佛山市三水金本洲头村,又名陈兑光。年幼的陈肃立在邻乡骊坑仙观学校读书,后来,由于家里天地无人耕种而辍学回乡务农。

由于读过几年书,陈肃立稍长后便在国民党军陆兰清部任文书。1924年国共合作后,时年18岁的陈肃立带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回家乡西区,与陆伟昌、邓熙农、程鸿博等从事农民运动,发动农民组织农会。

陈肃立

1927年4月19日,国民党三水当局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陈肃立在家乡难以立足被迫辗转隐蔽,1928年初,踏上了远渡新加坡路程。漂洋过海的陈肃立人生地不熟,便来到同乡黄锡涛开设的“广东洋服店”帮忙料理店务。陈肃立积极参加工人夜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

1930年,陈肃立回国。1931年,在三水创办义学,并利用与国民党西区党部负责人的交往作掩护,组织青年编演话剧,开展讲演,宣传进步思想。

孤胆英雄潜伏作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条件,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陈肃立在此有利形势下经常到三水中学,向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抗日战争的有利形势,宣传抗战靠共产党领导的道理,鼓励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9月,他被党组织派往延安日军大学参加第四期学习,并先后鼓励和促成在广州广雅中学读书的表弟卢大林、三水中学学生刘顺联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1938年10月下旬,刚从延安“抗大”结业回到广州的陈肃立,立刻被组织派回家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1月,受党组织派遣到第七战区挺进第四纵队(简称“挺四”)工作,其间获纵队司令员伍观祺信任并委任为参议,后改任战地服务团副主任。1939年冬,被调政训室任上尉干事。在任期间致力于统战工作,团结进步青年,发展政训室宣传干事陈更入党,推荐刘芳普到进步刊物《新生报》工作。1940年,遵照组织指示妥善安排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人员宋兆真

到“挺四”政工队向华剧团工作。同年夏天,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逆流,陈肃立被迫离开伍观祺部队。党组织遂安排他回家乡以务农为掩护开展活动。1942年10月,粤北省委遭破坏后,根据指示,广东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组织停止活动。陈肃立听从组织安排继续隐蔽下来,并接收了张子华(张荣)与陈焕的组织关系,安排他们在洲边小学任教,继续从事秘密活动。

为了信仰奉献一生

1945年2月15日,汉奸梁支厦纠集日、伪、顽军大举进攻我军独立第三大队驻地沙头、小㘵。为减少非战斗人员伤亡,大队领导决定安排数名女政工队员转移到三水西区,并由陈焕带回交与陈肃立。陈肃立把她们安排在家中暂避,待部队转移河滘后再送回部队。

但当时适因水灾,家中缺粮,为解决缺粮之急,陈肃立决定到高要买粮。2月25日,陈肃立独自出发。

当得知陈肃立独自渡江去金利后,中统特务李教传立刻指派特务陈汉、秦程两人潜伏于江边,寻机会对陈肃立下毒手。陈肃立一登岸,二人即以枪胁迫,把陈推至荒坡上开枪射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肃立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1975年,三水县民政局将陈肃立之骨骸迁葬于三水烈士陵园。

“每年的清明,家里都组织年轻一辈,一起回到爷爷曾经居住的地方,祭奠那些逝去的先辈。”陈肃立的孙女陈敏儿说道,为了能让陈氏后人铭记陈肃立,家里的长辈经常给年轻一辈讲陈肃立的故事,并时常回到祖屋参观,追忆陈肃立的生平往事。

陈肃立故居内部

来源:民生直通车

编辑:钟俊莹

Hash:77383a381a8844aaae2c8d28ebe718b2637e0f93

声明:此文由 职场生活杂货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