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太原 | 说不尽的大关帝庙

1991年10月6日,我们1960年从庙前街小学毕业的高20班同学在当年班主任赵老师工作的地点馒头巷里庙前街道办事处会议室聚会。当时的馒头巷已经开始拆迁,办事处的小楼也待不了几天了。30余载,久别重逢,听着老同学们的深情回忆,胡乱凑了几句:

完小番号二十七,关帝膝下作桃李。神秘窖藏出大殿,风流人物走丹墀。身藏柱后拍洋片,背负凳脚打游击。回首当年平常事,庙小林疏风也急。

太原市庙前街大关帝庙,太原曾有几十座关帝庙,这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图一图二张珉拍摄,图三邓连朝拍摄

█ 萧刚手绘大关帝庙

1950年草创的庙前街小学,就办在大关帝庙的后院殿堂里,当年教育部门排序定名为27完小。那个年代,小学分两段上。初小四年就可以拿到一张毕业证,好多人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就算有文化的有文凭的小知识分子了。后来慢慢取消分段,都成了完全小学。完小这个词就成为历史了。大约1955年,27完小改名庙前街小学。我的初小毕业证书还在,上面的时间是1958年7月14日。校长张士政,记得是方脸面色较白一副慈祥面容的一位先生。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关帝庙,庙门上悬挂着“太原市南城区庙前街小学”的牌子,外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已经不在了,大门西侧立起了1983年的市级文保碑

按阴历说我的生日是9月19日,换算成阳历到了1947年11月1日,以上世纪50年代初太原市的规定,要年满7岁的孩子才能上小学,如果是在幼儿园托儿所的孩子则可以不受此限。比如在入小学前在西羊市小学附设的托儿所入托,就可以顺理成章直接进了西羊市小学。为此家里费了些周折,几番面试,学校破例让我提前二个月进了校门。别无选择,只能是离家最近的庙前街27完小。

当年庙前街左近有三、四个小学校。比如关帝庙北门隔着马路羊市街斜对过现在的41中所在地,前身是西羊市小学,按太原市小学校的序列排为6完小。再往西有半坡街小学。往东出馒头巷口过南市街有晋府店小学,往大南门方向有回民小学。27完小的资历明显差一点。

█ 大关帝庙及周边街巷布局老地图

我们入学的时候,只占了大关帝庙的后院以及两个偏院,南面面对庙前街的山门才是大庙的正门。当时大庙前院是新民中学(不是现在的那所同名学校)。1954年入学时,小学校门设在西北角上香房院的北头,属于大庙的后门,可以进出车辆的。面对西羊市街,隔大街是过去的兵工医院,后来的八中。进学校大门,右手靠西小房子是传达室,面试就在那里进行。左手盖了一排平房,过几年里面办了附属工厂,我们在里面包糖块和糊饼盒。再后来这里是音乐教室。

█ 庙前街小学放学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拍摄时间推测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1983年,一位庙前街小学毕业生的家人在关帝庙外留影,外墙上“好好学习”的标语清晰可见。相同的地理座标与不同的时间节点,最能让人感慨万千,33年之后,相同的机位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时光就这样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上图任贵金供图,下图张珉拍摄

█ 1983年,一位庙前街小学毕业生的父亲在关帝庙外留影,右侧可以看到“天天向上”中的“天”字。33年之后,时代的痕迹已经悄然隐去,徒留充满感慨与嗟叹的空镜头。上图任贵金供图,下图张珉拍摄

█ 1985年,一位庙前街小学毕业生的家人在大关帝庙外留影,任贵金供图

█ 时隔31年,与上图相同视角的空镜头里,多了铁旗杆和文保碑却流逝了时间,唯有感慨岁月沧桑,张珉拍摄

直到2001年5月31日小学搬走,学校格局基本没变。1954年在后院上一二年级的那阵,我们还要自己背着小板凳来上课,用膝盖当桌子写字呢。不像6完小那样全是整齐的排房教室还有大操场。由于是对旧庙堂的改造利用,自然不伦不类,纯属凑合。可谁知道后来竟凑合到21世纪!

刚刚改造的教室,阴暗潮湿、光线极差。庙宇落地式旧门,门上木头格子镶嵌,沉重不堪,开门闭门得费老大劲,还咯吱咯吱老响。高高的门槛,地面是大方砖,潮气上溢。墙面涂了白灰,但是还能露出底下掩盖的壁画颜色。没有天花板,往上看黑沉沉的。黑板就是墙上抹了泥,涂了黑漆,反光厉害,角度不对,往往看不到上面的字。

后院三面都是两层楼,三个楼本来各不相连。为了上下方便,把二层连接起来,成一个简写的“门”字。可以从门字两端上楼,也可以走东面校园靠北楼新砌的砖楼梯上来。一层的三面则不连接,西厢房北头和北楼交叉的地方留门通往西院,就是学校初期的大门院。开始我们在后院西厢房一层上课,教室的后墙外面在西院,西院竖起联合器,挂了爬绳爬杆秋千;院西面一溜厕所。方寸之地,就是操场。1958年大炼钢铁,还在这里垒了所谓小高炉炼铁呢。东面有门通往东侧院,东侧的小院里隔了矮墙。北面小屋里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在念经书呢。

那时的课本是竖排本,繁体字。记得一年级好像是从“人、手、刀、口”开始认字的。二年级第一课是“开学了,我们上学。”课本上有插图,我们没事就在下面学着描画。初小语文是动物世界,小兔子、狐狸、山鸡、都是主人公。《还是人的本领大》是讲鸟儿在天空飞。鱼儿在水里游,它们再自由也没有人的创造力厉害。人造出飞机、潜水艇,比动物强多了。课文里寓言很多,乌鸦与狐狸的故事、狼如何被狐狸欺骗(想占小便宜结果替狐狸受折磨),记得十分牢靠。聪明的乌鸦讲一个瓶子里水面低,乌鸦喝不上水,就衔了许多碎石子放到瓶子里,水面升高,乌鸦终于喝到了水。还有白羊与黑羊在独木桥上多头相遇,谁也不肯退后结果双双跌到河里的故事,都有深刻的哲理。读书给我们以自信。

练习写字时用石板。所以书包沉甸甸的,用不久就会因为石板的原因烂个大窟窿,于是边角尽是补丁。我们班的番号好像是初14班。班主任姓赵,教语文的,是位操北路县份方言的一位老太太,一两年以后调走了。老师戴着花镜,态度和蔼。屈着腿稳坐在小板凳上的孩子特别守纪律,听老师讲话时,双手背后,写字的时候才能把手拿到前头。那时尚无汉语拼音,先学的是拼音字母波、泼、摸、佛、得、特、那、勒。写字先学笔顺,随着老师在黑板上比画,要念出声来,特别的带劲。现在孩子们写字不讲究笔顺,其实并不省事,而且字也特难看。开始学生多,教室少,上半天课,叫二部制。下学了,自己的小板凳要栓在屁股上背回家去。讲究的家长给做一个垫子铺上坐,舒服些,一般的就坐硬板。四年级上了最北面的二层藏经阁,就不用自己带板凳了,是二人连坐的制式桌椅。

班主任老师姓曹,梳两条大辫子,师范毕业,家住解放路天主堂东面。还有一位女音乐老师姓冯,家住南肖墙街一旧院,现在已拆掉,成为三墙街一部分。好像她们家院门口有一老槐树今仍存。1998年赵老师儿子结婚时我们在宴席上见到,二位老师仍然能叫得来学生的姓名。

新民中学从大庙前院迁走,后来太原八中还占了一段,直到迁到西羊市街。于是前后院都归了小学,大约是1958年。记得在大院做操开大会。丹墀上校长号召为了1070万吨钢而战。

前院除去办公室外,只有5个教室。1958年时6年级3个班为17、18、19班,我们5年级是3个班20、21、22。20班班主任赵成桢,21班郝德堂,22班先是郝俊如,后为王云。22班不是庙前街初小升上来的,是由回民小学整体转来的。

说实在话,1951年毁了神像,原来那些房间的称和干什么用的,孩子时候不晓得。毕业以后回来,有了点知识,才搞清楚布局。

五年级到了前院厢房,先在东面,后挪到西面,直到毕业。

这时我们的班主任是一师毕业刚分来不久的年方19岁的语文赵成桢老师。老师带黑框近视眼镜,血气方刚。小孩子不懂事有时调皮,他下了课与你谈心,连自己的吃饭也耽误了。老师毛笔字写得不错,还在写诗。我们受到影响,也试着舞文弄墨。年轻老师志向高远,大刀阔斧抓管理。班会、队会形式新颖,特别出彩。记得在校大办公室东面教室开关于“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主题班会,是毕业那一年。老师精心策划,搞了一个中国地图挂起来,在图上北京平陆的位置安了小电珠,待同学朗诵课文到这两个地方时计划二灯同时闪亮。谁知试验时一切正常,正式开会的时候灯却不亮了,让人十分扫兴。当时是观摩现场,附近几所小学的领导、老师都来参观,赵老师懊悔不已。1992年聚会,赵老师还提起这件事说,当时如果有今天这样的音响、灯光设备,我们的班会该有多漂亮。

数学郝德堂老师,精瘦,北路口音,也是师范毕业,年纪比赵老师大些。对学生要求特别严厉,恨不得我们个个成才。可是有时办法简单。记得一次上课老师在板书,听得下面有同学在说话,他一个转身抓起讲桌上的粉笔向话音方向投去,力度太大,把同学的耳朵打得红肿。有这样一些老师从头教起,我们的底子扎实,坏毛病很难存在。

我们不是太喜欢打闹,但毕竟是男孩子,也需要常备一些刀枪剑戟之类玩耍的真假武器,无论性格沉稳与否,概莫能免。没有多余钱买,自己找块碎木头用菜刀砍出一个大概样子来,砂布打打,当成宝贝。记得有木头刀、木头手枪。三年级以后学会用废抄本纸一张张折叠然后组合起来,居然有了“盒子炮”。如果搞到道林纸、画报纸、牛皮纸,就可以做成更大的冲锋枪。涂上墨汁,满像样子。家里出钱买的最高档次的玩具是一杆铁皮冲锋枪,用手摇动把手,可以发出咯咯的声音,一时间威震大院。

那时有点零钱,就订了《新少年报》、《中国少年报》,从报纸上得到许多知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一台矿石收音机。从中药房买到孔雀石(硫酸铜矿石)装在小盒子里,调节器件把手,经过整流,不用什么动力,小收音机成了,买了耳机就可以听到广播。后来有半导体出现,几毛钱买一二极管直接装在耳机里,上下学路上也不误听。

四年级的时候,赶上1958年的大跃进和大炼钢铁运动。10岁上下的孩子,骨架子还没有长全,就被打发到东山砖场搬砖头,说是要垒炼铁炉(确实后来在学校西院里筑起炉子了,有高年级的同学和学校老师一块炼铁,炼出了铁渣混合物。)一人三块、四块虽然不多,但是胳臂太嫩,缺少锻炼,步行20多里路程,实属不易。加上天气热,烈日当头无遮无盖,早晨出发步走到东山,已是疲惫不堪。水米未进,立马要上砖头回程,原本一个班的队伍,渐渐距离拉开,互相不见踪影了。那时的孩子,不懂得说假话,总想着回去要给老师交代,一块砖也不敢丢,当中行几步,歇一阵,忍饥挨饿,跌跌撞撞,老老实实地搬回各自承担的几块整砖,累得第二天腰酸腿困,好多孩子下不了床,没法上学。

那时还要学生上缴一种烟灰,说是做墨用的,老师领着我们挨家挨户搜刮锅底,积攒不多,交不了差。有人报告在某地发现大量烟灰,于是老师带领众生拿着箩筐铁锹前往,挖回几车货来,后来懂行情的人告诉我们,那不是烟灰,而是铸铁件翻砂用的黑色沙子,于是一场辛劳化为一脸沮丧。

上五年级,爱好文学的班主任赵成桢老师给我们全校学生的作文和诗歌出了个油印的选集,16开大小,记得封面上写《孩子们的诗文》,是赵老师的毛笔字手体。这是自己的作品头一回变成油墨传开,十分珍惜,一直保存到上中学。到了到文革才不知所踪。

1960年前已经看到经济困难的迹象,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每月20多斤粮食定量,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阶段,只好以副食补充。记得此时放了学用家里的破篮子放些吃食到西门外西海子里捞小鱼小虾,还常有收获。母亲用面粉裹了小雨油炸了给我们吃,格外香甜。再大些就上汾河挡水的坝堰两边柳树、杨树上捋小树叶子,煮熟用冷水浸了当菜吃。大跃进时候大办食堂,要集体吃饭。小学食堂在北偏院,记得是后来做音乐教室的一排平房。和老师一起蹲在院子里吃饭。同班大个子的饭量大,发了一些牢骚让老师批评了一顿。改善生活的日子就是豆腐厂送来豆腐渣的时候,和小米玉米面混在一起,用点油炒了,特别香。可以吃饱,只是吃快了容易噎着。

高小搞勤工俭学,主要是轮班为食品公司包水果糖、饼干。小学生们特别守纪律,虽然直接和喜欢的吃食接触,但从未发生过偷吃的事情。粮食限量供应,而且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要抵抗那种强烈的诱惑全靠从小接受的道德教育。那时有一件事震动师生,就是体育老师W某贪污盗窃案。W 20多岁,晋中地区榆次县人,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挺精干的小伙子,留着分头,口齿伶俐。单身,住学校宿舍,机动时间又多,被指派管理校办工厂。领导或许不知道W的前科(因偷盗、私刻公章已服刑5年后释放),或许心存侥幸,让W钻了空子。身为师长的W某监守自盗,把400多斤饼干盗卖出去,钱装了自己腰包。此事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从基础上玷污了幼稚孩子的纯洁心灵。当时学校后偏院的北房是操作间,后院东房是食品库房,因为潮湿饼干存放后分量会增加。于是W动了心思,在出货时采取少出多记的办法。

当时条件下,粮食制品包括饼干是按照人头定量供应的,而且价格不菲,平常百姓极少品尝,而在离太原数十里的交城县却发现有人车载斗量,在城里低价兜售,引起管理部门怀疑。一经审问,卖饼干人供出来源是太原W某。东窗事发,而W某其时尚毫无警惕。公安局派人直接到学校找到领导,当时W正给我们上着体育课,众目睽睽下被抓走结案。乘机发国难财的W某被重判15年有期徒刑,一直住监满刑至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大好青春毁于一念之差。最后妻离子散,只身回到农村老家。

学校为了扩大教室面积,把前院东厢房的西墙(原来是落地大门扇),改成砖墙,而且往西移了几尺,新墙开了宽大的窗户。虽然夏天下午西晒,冬天取暖烟熏火燎,但是亮堂多了。只是原来支撑房梁的立柱,这回等于跑到房间里头。坐在柱子后面甚至旁边的同学视线受阻。教室里显得很凌乱。记得柱子后面有一位大个同学,住在解放路的,河北家,人很聪明。有一天历史课上老师提问“元统治的特点是什么?”这位立马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上下一般粗。”他说的是圆筒子的特点。根本不着调,显然是和老师开玩笑。当着这么多学生,老师也不想深究,轻轻说:“这么淘气有什么用啊。”本想转移话题,那孩子却不依不饶:“陶器能装东西呀!”把个老师气得直瞪眼。

其实同学里面有才华的真不少。陈家巷路南住着一家平遥籍的老裁缝。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庙前街上学。老二和我们同班,是搞曲艺创作的,老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太原莲花落的宗师曹强。

班里有一位半中间转学过来的同学叫李双怀,崞县人,其父亲在运输队工作,是个赶大车的。母亲做家务,住在半坡街路西一座大杂院里。双怀很有艺术细胞,画画一绝,用铅笔画仕女、将军,有模有样。画画之外还拉二胡,好像是自己做的胡琴,也拉的不错。早早戴上一副近视镜子,人瘦,个头高,貌不出众。由于家里照顾不到,常是衣冠不整。小学毕业上十二中,后来不知所踪。2005年听一位同学讲曾有人在忻州见到他,在剧团做美工,后来去内蒙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年不出众的孩童,如今有的成了教育家,有的变身大老板。

全靠了班主任赵成祯老师付出的心血,高20班在庙前街小学小有一点名气的。可惜升学考试完毕大家就如鸟兽散,全班一直没有团聚合影。等到31年之后,张起吉、连大海、陈嘉祥几个热心同学发起重聚,居然找到20多人,甚至有远在榆次的二位夫妇同学。赵老师在办事处任职,尽地主之谊,借了一间会议室供大家聚谈。聚会后在馒头巷东口外解放路照相馆照了集体像,又到水西门街路南的小饭店一起吃饭,如今这两个地方俱已不复存在。

█ 1991年,庙前小学高二十班同学卅一载重逢合影

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见面时有的同学连名字也叫不上来了。这年大概都在43、44岁上下。人到中年万事休,不知道穷忙些什么。但是忆起几十年前去居民家帮助扫盲;除四害,灭苍蝇,每天带着火柴盒交老师打死的苍蝇,到阴湿的地方挖苍蝇蛹,还有什么热火朝天的积肥活动。大家还是有说不完的故事。说起调皮捣蛋,想起课件间十分钟跑到西庙巷口买2分钱一根的冰棍,赶到进教室挨了老师一顿,可惜冰棍成了一滩糖水。

以后我们再没有团聚过。那一次师生重返校园,楼宇殿堂仍在,可惜没有一个带着相机,没能在校园留影。

上世纪末,房地产开发火热,许多公司有意于庙前街附近拆旧居盖新房。但是谁家开发商品住房就必须要负责大关帝庙的整修利用,还要给学校安置个去处。所以迟迟没有动静。说话间几年过去。大关帝庙虽然还是学校用着,但在1998年某日,盗贼纵火,后院春秋楼与东西配楼烧毁,只留下梁柱架子。2001年去了一趟,前院还是小学使用。下午了,大雄宝殿里仍有教师在办公。后院西厢房已荡然无存,东房架子虽在,已经摇摇欲坠。藏经楼只剩下后墙、东西墙,上面揭顶,前面敞口,非常凄凉。

考古部门抓紧时机勘探。2001年10月,考古部门对于大关帝庙后院的考古发掘获得了重大发现,经古建筑专家初步认定,此关帝庙始建于金、元时期。从而使太原市区内现有的建筑遗存年代提前了300年。宋初太平兴国七年,晋阳城火烧水灌之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派潘美在唐明镇新建太原城。唐明镇当时只是一条街的小镇,其位置在于西羊市街,而关帝庙的后门就开在在西羊市街。此次考古还发现了地平面以下的两层基址,有铺地方砖、碳化了的木门槛及琉璃吻兽等大量的古建筑构件和大批的陶瓷碎片。考古人员正在对该建筑遗存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工人们向地下挖掘,曾见到元代地面,离现在地面近1米。据说挖出旧日碗碟等用品以及关公塑像的一部分。

█ 2002年,作者在大帝庙留影

第二年,大关帝庙整体落架大修,而且已经拆去大半。于是乘了个休息日急匆匆赶回母校,得以进去一览学校面貌。此次我拍了六七张照片。由于庙前街地面的升高,大庙好像陷在盆地里。此次翻盖,垫高地面,修旧如旧。受管理体制的局限,大庙管辖权长期未明确,工程时断时续。2012年修了东配殿后墙,2014年底修复全部完成。大关帝庙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当然又要来回看母校盛景。又探得大关帝庙的一些传说故事。

█ 修缮后的大关帝庙及庙前街航拍照片,阿黑拍摄

█ 修缮后的大关帝庙,张珉拍摄

大关帝庙前院大殿里曾经是阎锡山将军张培梅棺木的暂放地。那年我们上五年级。一天上课时候,听人说办公室(就是大殿改造后的西半边屋子)里在掘地三尺,进去一看,人已经走掉,果然看到从地面中央挖了一个大坑,露出砖砌洞穴,起出了一具棺木支在木凳上放置一边。棺木保存尚好,色彩浓烈,甚至彩绘还看得出来。我们好奇,急着问老师,老师讲是阎锡山手下的一员干将叫张培梅(1885——1938)的死后将棺木寄在这里。

█ 张培梅

后来看资料知道,这位大员,原平中泥河村人氏,字鹤峰。早年参加同盟会,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任阎手下86标2营前队3排长,参加山西辛亥首义,攻抚署后门,1915年官至晋南镇守使。1924年9月北京政府讨伐张作霖,直奉大战爆发,张培梅为山西左翼总指挥,完成阻直任务。因斩杀懈怠军务的两名旅长(龚凤山、刘树藩)与阎锡山发生矛盾,战后即辞职返乡赋10余年。抗战复出,阎锡山任命其为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对违法违纪人员有当场处死的权力,常常将投敌或抗战不力者斩首示众。1937年9月,阎手下19军军长王靖国放弃雁门关,张致王一函痛斥王“该死”。后来王退守晋西隰县石口镇,又失守。张坚决要求处决王,阎锡山袒护王,张愤懑至极,于1938年2月26日在隰县南午城镇吞鸦片烟膏,昏迷中尚骂阎假抗日,当晚至大宁县城身亡。其人口碑甚好,有侠客义气,在山西是传奇式人物。死后阎锡山亲自祭奠,说:“鹤峰看的旧书太多了,思想不开展,以至于死。”据推测灵柩应该是抗战胜利后挪到关帝庙里的。(详见《山西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即1985年5期131页张祥麟写《我的祖父张培梅》)。

大殿里的故事还真不少。大约是1958年的夏天,正值暑假期间,那几日常常有大雷雨天气。有一位老师在大殿办公室加班看作业竟然被闪电击中致死。原来建筑多年失修,没有设置避雷针,造成这样的恶果。后来上报区里才在殿顶安上了避雷针。此事我当时也知道,事后还冒着雨专门跑到学校看情况。

修缮工作完毕后,老同学们经常相随重返大关帝庙,一边欣赏文物古迹,一边回忆半个多世纪之前发生在这里的凡人小事。乐在其中,思在其中。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家在太原系列

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直接发帖,深度讨论,永久留存,全网互动,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Hash:014fabb0088e335e89761857268414500df7d885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