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行 | 北京西交民巷17号的中行记忆

本文3267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中国银行北京西交民巷博物馆

西交民巷17号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南侧,西交民巷东首,有一座带有大型钟楼的西式古典银行建筑,身姿伟岸,格外引人瞩目。

故事要从一百多年前讲起。在清末民初,西交民巷这条仅有1500米的胡同,却因众多中资银行的竞相涌入,与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形成了抗衡之势。这里也逐步发展成为了北京闻名遐迩的“银行街”,乃至发展成为了华北地区的金融中心。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以集体形象得以呈现。

从西交民巷23号户部银行旧址到西交民巷17号大陆银行北京分行旧址,相距不过500米,却囊括了全部5栋银行建筑旧址。

一位杰出银行家—谈荔孙

谈荔孙,又名丹崖,生于江苏淮安。1900年,他考取了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攻读银行经济专科。

1908年,谈荔孙学成归国之后,应“状元实业家”张謇之聘,出任南京高中两等商业学堂教务长,兼任银行科主任教习,大力培植银行会计人才。

之后,谈荔孙考取了清政府商科举人,派任度支部主事。但他恪遵“不入仕途”的祖训,坚请调离,改入刚设立的大清银行。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谈荔孙顺应潮流,应聘赴南京财政部供职,管理军用钞票的发行、流通事宜。

1912年2月5日,经辛亥革命淬火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开业。8月1日,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户部银行旧址成立。谈荔孙受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吴鼎昌邀请,到京出任中行计算局局长,后转任国库局局长,牵头推动了中行会计制度革新,订立了国库管理制度。

抗击“停兑令”时上海银行家合影

1914年,中国银行南京分行重新筹组成立,谈荔孙出任经理。1916年北洋政府明令“停兑”。谈荔孙当机立断,联合上海分行宋汉章、张嘉璈,拒不执行“停兑令”,并商得江苏督军冯国璋同意,以省库为担保,无限制地收兑中、交两行的地区性纸币,致使风潮逐渐平息。这一果断措施,使冯国璋感到谈荔孙的理财与决策能力,确信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金融人才。

1917年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后,派冯耿光为中国银行总裁,翌年又调谈荔孙任北京中国银行经理。受冯国璋所托,江苏省警务处处长王桂林从中穿针引线,劝说谈荔孙牵头筹设银行,以壮大民族金融力量。

“顺应时代之需要,以创合理之事业,登高一呼,众山响应”,1919年4月1日,大陆银行在天津开业,谈荔孙出任董事长。仅过半月,大陆银行北京分行便快速成立。取名“大陆银行”,具有“发展其业务于东亚大陆之意”。作为旧中国重要的私营银行之一,大陆与盐业、金城中南三家银行统称为“北四行”。

谈荔孙创办大陆银行,得到了时任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副总裁张嘉璈及他们的好友梅兰芳的鼎力支持,当时三人各认购股本1万元。谈荔孙还力邀其学生,原中行济南分行副经理曹国嘉出任大陆银行总经理。

“银行家”这个字眼,许与“高贵”“富有”同义。但他们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创业艰辛。1920年,曹国嘉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不幸英年早逝。谈荔孙同样天不假年,于1933年病逝,年仅54岁,实为当时中国金融界的一大损失。

中国银行北京西交民巷博物馆内貌一隅

一座地标建筑

1926年2月18日这一天,把守西交民巷东口的北京大陆银行大楼历时两年扩建重新开业,社会各界名流云集于此,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惊艳于大楼的欧风美韵和富丽堂皇。大楼外墙上“广厦万年”的刻字,寄托了银行家对大陆银行基业长青的期盼。

楼内设有谈荔孙总经理办公室及办公室、出纳部、储蓄部、保管部、营业柜等部门架构。库房分为凭证库、保管库、现金库。公共功能空间有图书室、演讲室、行员俱乐部等活动区域。

一层凭证库库门为德国制造,用于存放帐册和票据。将账册、票据与钱款分别存放,引领了北京中资银行之先河。

建筑内部保管箱库房门

地下一层保管库库门为美国迪堡公司制造,内设100多只保管箱,用来出租给客户。1929年《霞光画报》刊发《参观北平大陆银行保管库纪实》,称此库门“为纯钢所制,坚劲无比,全体为五大整钢片叠折而成,各效其用,若火若电若硝无不防有”。1926《银行月刊》发文《北京大陆银行保管库营业发达》,盛赞大陆银行在北京中资银行中首开保管箱业务,深受客户欢迎。

地下一层自用现金库库门为德国制造。门内侧铸有德商“禅臣洋行”字样。库房门概由禅臣洋行和基泰公司工程师合作安装。

《北京近代建筑史》将北京大陆银行建筑誉为“中国建筑师设计的西方古典建筑中质量最高的一座”。大楼顶部钟楼覆以穹顶,内设母钟钟摆达两米,牵动直径超一米的四面子钟,栉风沐雨,准确报时,彰显了银行家守时践诺稳健高效的执业品格。

位于上海外滩23号的中国银行大厦一角

一家百年银行

1928年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北京改为北京特别市,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总管理处迁至上海,回到了她最初的开业地,中国的金融中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

1929年11月4日,中国银行在国外设立的

第一家分支机构于伦敦开业

1929年11月4日,中行伦敦经理处正式开业。这是中国银行乃至中国金融业在海外正式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开启了中国银行全球化的序幕,从而奠定了中行作为全球化银行的基础。

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厦上悬挂

欢迎人民解放军标语

1949年5月25日凌晨,解放军解放了上海市苏州河以南地区,国民党残部尚在苏州河北岸顽抗,上海中国银行的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便冒险来到外滩23号大楼,挂出了“庆祝大上海解放”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巨幅标语。1949年徐君濂创办的《南洋》杂志《解放后的上海》专题,配发了该实拍图片。

5月28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迅速完成了对中国银行的接管。6月6日,新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正式对外宣告复业。自此,中国银行拥入了党和人民的怀抱,迎来了脱胎换骨的新生。

1949年12月,中国银行响应号召,辗转1千余公里,将总管理处迁回北京。地址选在西交民巷原河北省银行大楼内,就在北京大陆银行东侧。1977年因天安门广场扩建,该大楼被拆除。

而早在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也由解放区迁入西交民巷,行长和综合处室选在户部银行旧址办公,各专业部门在北洋保商银行旧址办公。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中国银行董事长南汉宸就在户部银行旧址办公。

1952年5月,根据人民银行决议,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由初期与人民银行总行国外业务处联合办公,改为与人民银行总行国外业务管理局合署办公,对外仍维持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的名义。

中国银行支持我国远洋运输业

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北京大陆银行旧址大楼一度作为总行办公地点使用。

在由北京大陆银行、北洋保商银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组成的西交民巷17号的院落里,写满了几代银行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春天的故事。在那里,中行人曾酝酿请毛主席为中行行刊题名,曾筹划邀请郭沫若先生为中行题写行名,曾对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行行徽公开征求意见……

时光不居。自1905年户部银行在北京成立,至今已跨越116年。自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至今已跨越113年。自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至今已跨越了109年。自1928年中国银行改组国际汇兑银行,总管理处迁往上海,至今已跨越了93年。自1949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迁回北京,至今已跨越了72年。

时任香港中国银行总经理郑铁如

这是一家英才辈出的银行,宋汉章恪守诚信,张嘉璈锐意变革,龚饮冰英雄虎胆,冀朝鼎运筹帷幄,郑铁如爱国爱行,庄世平公而忘私……灿若群星的中行前辈是代代银行人学习的楷模。

这是一家勇于创新的银行,国内最早采用复式借贷记帐法,牵头创立中国第一家征信组织,最早在世界金融中心设立机构,率先实现“A+H”同步上市……中国银行饱经风浪,永不停滞。

这是一家能于担当的银行,开辟改革开放对外筹资主渠道,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连续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

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从“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到“融通世界,造福社会”,从为实现“中国银行之近代化”到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走过109年峥嵘岁月,即将迎来110年华诞,中国银行百折不挠,历久弥坚,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崛起并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发展成为中国全球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集团。

中国银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暨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之前,西交民巷17号北洋保商银行旧址已建设成为中国钱币博物馆;而今,北京大陆银行旧址已建设成为中国银行博物馆,以此讲好中国银行百余年赓续奋斗的故事,讲好党领导中国金融砥砺奋进的故事。

素材来源: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 李祥国

策划编审:中国银行党务工作部

Hash:711762918bb800aa1f1d238b935ae74a30fa769b

声明:此文由 各地人才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