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这个镇处处与一个传说相关……

金龙镇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59处

中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一起来感受

金龙镇“一镇连三区、三山九龙

历史文化魅力

有山有龙,地灵人杰

金龙镇,不管是镇政府驻地金龙场,还是流经境内全长41.2公里的九龙河。

神龙摆尾迎朝晖 谢云/摄

不管是位于箕山上的斩龙垭,还是位于金龙村金龙3社的廖龙桥,处处可见与龙相关的名称。

神龙摆尾迎朝晖 谢云/摄

而金龙人世代相传、津津乐道的还是境内的九条龙形山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滑动看更多)

相传在夏禹疏通九河之前,如今的川渝地区都是水域湖地,今云雾山为湖中一岛。燃灯古佛在岛上“道天堂”闭关静养长达千年,出关后仍留居岛上普渡众生。

在这广阔的千里湖泊中,经过漫漫岁月的进化和演变,生长出了一对雌雄水蛇,经千年修炼后演变成一对蛟龙,称之为龙王、龙后。龙王又继续修炼很多年后,长出一身红鳞,成了一条巨大的金龙。龙王龙后相继生育七个龙子,一家九口在这千里湖中,任意遨游,逍遥自在。

尧舜时期,中原洪水泛滥成灾,禹临危受命,继承父志,采用疏导的办法领导民夫三十七万疏通九河。开凿三峡疏导川渝湖水便是疏通九河工程之一,一旦成功,川渝湖水得到疏导,这千里之湖将变成陆地,龙氏一家就会失去栖身之所。

随着三峡开凿工程的推进,龙王越发感到大难临头。万般无奈之下,龙王率领全家九口向燃灯古佛求救。不料古佛出游多日未归,龙王一家等候数日仍不见古佛踪影。就在等待之时,禹凿通了三峡,湖水瞬息减退,水位急速下降,顿时龙王全家呼天叫地,慌乱一团,龙子们纷纷寻找出逃之路。

正在这生死攸关之际,燃灯古佛出游归来,还邀请了观音菩萨一同回岛,九龙便齐声呼救。古佛见状言道:“龙王稍安勿躁,禹操劳十三载,治理中原水患,将这千里湖泊变为陆地,并非要绝你龙家,实乃造福黎民、营造苍生之伟大壮举,功德无量!尔等也是有道之身,何不以自身之灵气,与日月共存造福苍生,千秋万代哺育黎民,更是功德无量,不知愿否?”

龙王细细思量后答道:“事已至此,小龙愿听古佛安排。”古佛吩咐龙王和龙后将头紧靠云雾仙岛,拉长身躯,接受岛之灵气,接着,古佛念动咒语,用力施法,观音菩萨手持杨柳枝,将甘露水一一洒在众龙身上,瞬息之间,九条龙便化成了九条蜿蜒的山脉,永存世间。

传说的最后,九条龙便化成了九条蜿蜒的山脉,永存世间。

九条龙分别是哪些,

你知道吗?

(滑动看更多)

金龙

头枕云雾山,尾至永川城边,刘家山、箕山、横大山构成其身躯,全长约80里,全山林木茂密、风光独秀。

黄龙

头依云雾山,身为黄坡岭,长约五十里。

银龙

龙头在今赖家沟侧松树堡,登高远望,其身材窈窕、一身白鳞紧紧依附在黄龙身边,甚是美丽。

青龙

头起于今新拱桥坎上,松林岗坳一线构成其身躯,尾至普莲境内。

石龙

伏于银龙旁,头隐而不现,全长仅有二里左右,为今杨家石坝子。

回龙

头起黄家南坳,经“龙颈子”、“石佛寺”直达金鼎村。

哮天龙

哮天龙坡是其龙头,作仰首长哮状,全长约二十里。

七曲龙

头起杨家石坝子对岸,逆河而上,其身躯有七道弯曲,全长约二十里左右。

顺水龙

头起于今高家店处,顺河而行,名曰顺水龙。

后来九条龙形山脉生生不息地长出竹木、粮食瓜果等,境内大约三分之一的粮食都是种植在龙身上的,它们的奉献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黎民百姓。天长日久,一首《九龙谣》便在当地流传开来:

九条龙脉今何在?时时须得仔细观。

金龙日出放光彩,青龙伴日落西山

二龙抢宝眼前现,头顶燃灯显奇观。

七个龙子紧相伴,头北尾南朝佛山

顺江龙望燃灯寺,扬头吼叫是哮天。

银龙头上老鹰旋,回龙逃走又返还。

唯有石龙身躯短,头尾都在桥头边。

欲览九龙真颜面,请登四方看龙台。

龙山寨,金轮古寺

金龙镇境内寺庙众多,如燃灯寺、金龙寺、金轮寺、石佛寺、菩萨寺等,而金龙场因金龙寺而得名,普莲场因普莲寺而得名,金鼎场因金鼎寺而得名,可见这些寺庙当年香火之旺,名气之大。

金轮寺山门正面

遗迹尚存的燃灯寺也在2000年边界核定时划归铜梁管辖。在金轮寺遗址上还留有部分文物。

金轮寺山门

金轮寺遗址位于金龙镇金鼎村金轮村民组。该遗址位于一个叫如龙寨的山寨之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己巳年即1809年。

金轮寺山门

金轮寺在被破坏前建筑规模宏大,仅支撑殿堂的石柱就有上百根。现仅存山门和部分造像等文物。

山门巍峨,雕刻精美。

高大山门掩映在竹林中的。该山门为二重檐,门面纹饰。一重檐正面正中楷书“永镇如龙”四个大字,上款为“嘉庆己巳年孟夏月”,下款为“閤山僧众仝立”。

一重檐下方左右分别刻有“疏云”、“淡月”两字。

每重檐均雕刻有人物故事、花草等图案。山门四根石柱上雕刻着两对下山狮,虽然头部或多或少受到了损坏,但其下山的姿态仍活灵活现。进入山门,背面的雕刻更加精美和完整。

一是图案美。

除石柱、题刻外,两重檐上刻满了以西游记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为主题的图案,构图巧妙,雕工精细,虽然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仍不失当年的风采。

二是题额美。

背面一重檐正中“灵鹫风清”四个大字由“重庆府永川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黄嶰谷”题写。“正堂”是明清时对知州、知县等地方长官的称呼。纪录和加级是用于议叙即奖赏官员的,有具体政绩才能纪录,有纪录才能加级,有纪录、加级才能加衔。

按清代议叙制度,“加三级纪录五次”是比较高的奖赏了。而黄嶰谷本人,在《道光朝实录》第二十三卷有记载:“甲子。以防堵云南夷匪。予四川知县黄嶰谷等、并出力各土司、升叙有差。”又据《邛崃县志》等史料记载,黄嶰谷在邛崃县任职期间曾为邛崃城题匾:“祥分井南”。一座寺庙的山门能够获得地方长官的亲笔题赠,可见该寺当年影响之大。而“灵鹫风清”四字笔力遒劲,显示出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准。特别是在“鹫”字的写法上,将“鸟”中一短横拉长,使整个字显得不虚不空、上下协调。

三是题诗美。

在一重檐下方分别有题刻两块。左边一块题诗两首,其一为:“道鹤何年落此峰,嶔崯(qīn yín)蜿蜒酷如龙。鸡园创日江流柱,香字成时井涌松。嗜任贾生□拜爵,嫌□佛印不□封。旌坊重建清规振,奚羡杨州势位浓。”其二为:“伟场打破利名关,消受红云山外山。散□天花霞外雨,经翻贝叶等鸥闲。”落款“金轮泮香亭空桑沐手录”。

与此对称,右边仍题诗两首,其一为:“古迹重修旧址传,花宫高峙复当年。都缘宗海能鸠匠,却本陈鏄(tuán)不吝钱。朗月一轮供说法,清风四面佐谈禅。红尘隔断三千丈,自是招提别一天。”其二为:“经诵蜂台雾里声,莲宫世界几人分。他年来访知何处,采药松间卧白云。”落款“邑庠生菊园雷岱云拜题”。这些题诗应时应景,极大地丰富了金轮寺的文化内涵。

金轮寺内保存下来的佛像底座、寒林、卧佛等却让调研组感受到了金轮寺的非同一般。

造型特别的佛像底座

二重大殿原址上,一个简易平房,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居于中间的释迦牟尼佛的底座造型十分特别。

与常见的莲台底座不一样,该底座共有六层,从下往上,一、二、四层均呈八面形,每面雕有花纹;

第五、六层是盛开的莲花释迦牟尼佛端坐于莲花之上,法相庄严;

最令人称奇的是第三层——八个小鬼分列八边形的8个点,双腿叉开、袒胸露背,双手用力抬举着上面的底座和佛像。虽然面目有些狰狞,但看起来却憨态可掬。

历经劫难的百年寒林

来到三重大殿原址,信众又在该处搭建了一个双层楼殿堂。在一楼殿堂右侧摆放着一尊寒林。

(滑动看更多)

寒林系梵语音译,指弃尸之处。

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寒林高约1米,除基座和檐顶外,中间主体部分为八面形。其中一面刻着“清光绪壬辰年”,据此推断该寒林距今已有124年历史,如今檐顶与主体分离,造成檐顶和主体上端部分残缺。

从此面顺时针往后看,每面分别刻有“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等七佛。

入寂灭乐的彩塑卧佛

进入殿内,在一排佛像中间一尊卧佛尤为醒目。

(滑动看更多)

金轮寺保存的这尊卧佛虽然雕凿年代一时不能确定,但体长仅1.5米左右,与大足大佛湾23米长的卧佛、合川钓鱼城11米长的悬空卧佛等巨型卧佛相比,堪称卧佛中难得一见的“缩小版”。

其右胁卧的姿态与佛教经典记载的内容相符,虽然双眼闭合、归于寂灭,但其安详的样子足以让观者“得到心灵的安宁”。

金轮寺外就是如龙寨遗址,部分寨墙的墙基还清晰可见。

华显衡墓,清墓代表

金龙镇境内59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仅清代墓葬就有30多处。其中最能反映清代墓葬形制、最能体现清墓石雕艺术水平的莫过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华显衡墓。

华显衡墓

华显衡墓位于永川区金龙镇燃灯村顺河社朱家坳、花朝门,与其他墓葬相比,该墓有以下特点。

华显衡墓

一是有墓有围墙,面积大,二是有图有文字,雕刻美,三是墓前有牌坊,保存好。

华显衡墓

华显衡墓

赖氏墓群位于金龙镇燃灯村石龙社端宫堡,共有清墓5座

赖氏墓群

“大难临头去无路,佛点化身日月同。

九龙九山福长久,人杰地灵永昌隆。”

金龙镇境内的59处不可移动文物,

既是59笔不可复制的文化财富,

也是59份沉甸甸的保护责任。

沿

金龙镇位于永川区东北部,与璧山区正兴镇、铜梁区安溪镇接壤,属“一镇连三区”之地。镇政府驻金龙场。该场原名九龙场,建于清代,初名永璧场。由于场镇设黄茅岭,与壁山有争端,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经永川、璧山两县协商,撤销永璧场,移至九龙桥建场,场以桥得名。

1933年,名九龙乡。

1935年,名九龙联保。

1940年,复名九龙乡,直至解放初期。

1953年,分为九龙、嘉复两个乡。

1956年,复并为九龙乡。

1958年,建九龙公社。

1983年,复名九龙乡;因重名,于1984年以境内有金龙寺而改名金龙乡。

1992年10月,永川撤县建市,普莲乡并入金龙乡。

1998年9月,撤乡建镇,金龙乡更名为金龙镇。

2003年11月,永川市区划调整,将金鼎乡和原石竹乡的永生、同德两村划入金龙,仍名金龙镇。

2009年将金龙镇原福岭村、金鼎村涉及的部分村民小组划归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

全镇处于箕山、燃灯山、横大山的怀抱之中。箕山老寨子海拔1007米,险峻秀美,是永川制高点之一。燃灯山上有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的燃灯寺,传为当年燃灯古佛清修之所,曾为朱元璋义军驻地。横大山横亘在箕山、燃灯山之间,合围成簸箕状,将金龙镇揽于怀中。“怀中”有大小山脉九条,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九龙”。全镇幅员面积91.5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

END

来源:永川头条、《永川历史文化遗存探寻》

编辑:徐 亮

主编:王冬梅 吴艾玲

监制:杨洪波 涂山

永川抖音:Cqyc49898780

报料电话:023-49898780

Hash:b241b090d345f2d3c2573906cb55050ac5481508

声明:此文由 重庆生活手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