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住破窑的穷小子,开创了一个家族的百年辉煌

宋朝有一个吕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北宋时期诞生了四位宰相:吕蒙正为太宗朝与真宗朝的宰相,吕夷简(吕蒙正之侄)是仁宗朝的宰相,吕公弼(吕夷简之子)是英宗朝的副枢密使、神宗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吕公著(吕公弼之弟)也是神宗朝的枢密使,还是哲宗朝的宰相。此外,吕好问(吕公著之孙)是高宗朝的尚书右丞,也属于执政官。

所以南宋人王明清在《挥麈录》中大发感慨:本朝吕氏一家“相继执七朝政,真盛事也。”元人修《宋史•吕夷简传》,也说:“吕氏更执国政,三世四人,世家之盛,则未之有也。”

不过南宋时,吕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已不复显赫,但吕家又在文学与学术上延续了家族的荣耀,如吕好问之子吕本中是南宋前期的著名诗人;吕本中的侄孙吕祖谦是南宋中期的著名学者。从吕蒙正拜相至吕祖谦逝世,大约是两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河南吕氏家族在政治或文化领域至少引领了两百年风骚。非常不简单。

有意思的是,吕氏家族荣耀的开创者——吕蒙正未达之时,却是一名寄人篱下的穷孩子,他能凭着后天的努力登上相位,改变自己以及家族的命运,本身便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性。

如果你对传统戏曲略有了解,应该听说过一个很有名的剧目“寒窑记”。相传南宋时南戏便有《寒窑记》,元代的王实甫将其改编成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明代文人王錂又改编成传奇《彩楼记》,现在的川剧、京剧、秦腔均保留有“寒窑记”剧目。

“寒窑记”的主角正是吕蒙正,说的是吕蒙正年轻时,因为一贫如洗,与好友寇准同在“洛阳城外破瓦窑中居止”。一日,二人听说洛阳城的刘员外家“结起彩楼,要招女婿”,便结伴前去看热闹,心想“等他家招了良婿之时,咱二人写一篇庆贺新婿的诗章,他家必不虚负了咱,但得些小钱钞,就是咱一二日的盘缠”。谁知刘员外的女儿刘月娥对吕蒙正一见倾心,将绣球抛入吕蒙正的怀里。

刘员外见吕蒙正是个居住在破窑里的穷书生,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打算“与他些钱钞,打发回去罢”。但刘月娥心有所属,说,“父亲,您孩儿情愿跟将他去。”刘员外苦口相劝,女儿却心意已决,最后刘员外一怒之下,将女儿赶至吕蒙正的破瓦窑。

当然,戏曲故事不可当真,“寒窑记”其实是民间文人编造出来的,历史上的吕蒙正并未娶过刘姓女子,据富弼《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吕蒙正“初娶宋氏,封广平县君。再娶薛氏,封谯国夫人。皆殁于公之先”。他的结发妻子姓宋,继室姓薛。

你可能还读过一篇流传甚广的《破窑赋》,赋中作者自称:“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都说此赋正是吕蒙正所写,有些地方还将吕蒙正与《破窑赋》为素材制成城市雕塑,借以纪念吕蒙正。

但是,这篇所谓的《破窑赋》不见之任何史料记载,思想内涵极为浅薄,语言文字也很一般,断不可能出自吕蒙正之手,极有可能是今人伪作,网友以讹传讹,以致许多人都信以为真了。

不过,《寒窑记》故事也好,《破窑赋》文字也好,尽管是虚构、伪造,却也有所本。吕蒙正居住的地方,的确跟寒窑没什么区别:按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的记载,少年吕蒙正“羁旅于外,衣食殆不给,龙门山利涉院僧识其为贵人,延致寺中,为凿山岩为龛居之”。按邵伯温《邵氏闻见录》的说法,“吕文穆公讳蒙正,微时于洛阳之龙门利涉院土室中,与温仲舒读书。其室中今有画像。”总而言之,少年吕蒙正无家可归,居住的地方是洛阳龙门山利涉院的一处窑洞或山洞。与他一起在窑洞里读书的,是一个叫做温仲舒的朋友,而不是戏曲所说的寇准。

吕蒙正原本可以不用住窑洞,因为他的父亲吕龟图并不是穷苦平民,而是宋朝的起居郎,一个下层文官。只是这吕龟图官儿虽小,官僚的臭毛病却不小,“多内宠”,讨了几房小妾,对正室刘氏(即吕蒙正之母)极看不顺眼,之后更是以“不睦”为由,将刘氏连同吕蒙正一并赶出家门。少年吕蒙正与母亲无处投靠,“颇沦踬窘乏” ,不得不寄宿于利涉院山寺的窑洞。

吕蒙正母亲姓刘,被夫家逐出门,住在窑洞,这经历与戏曲“寒窑记”中的刘月娥有几分相似,所以有人认为刘月娥的原型正是吕蒙正的母亲刘氏。

(吕蒙正)

现在网上有一个很火的流行词,叫做“吃瓜群众”,用来指称看热闹的草根。被父亲遗弃的吕蒙正却连“吃瓜群众”都不如。话说有一日,他在伊水岸边赶路,正唇焦舌干呢,“见卖瓜者,意欲得之,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怅然取食之”。穷得连一片甜瓜(也可能是西瓜)都买不起,只好捡起别人丢弃在地的一片烂瓜皮解解渴。后来吕蒙正当了宰相,“买园洛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饐瓜’名焉,不忘贫贱也”。 “饐瓜”就是烂瓜片的意思。吕蒙正盖这个亭子告诫自己与家人:富贵不忘贫贱。

少年贫贱的吕蒙正后来之所以能够进入政府,并且成为政府首脑——宰相,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得益于他寒窗苦读的努力;从制度的角度而言,则应归功于当时社会存在着一个制度化的上升通道。这个制度化的社会上升通道,便是科举制。

下面推介一本我的新书:《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

熟读金庸武侠小说的小伙伴也许都知道,网络江湖中流传着所谓的“金庸学三大不解之谜”:《射雕英雄传》中,梅超风练了“九阴白骨爪”,指甲暴长,解手后怎么擦屁股?《神雕侠侣》中,独臂的杨过单身过了十六年,他是怎么剪指甲的?《倚天屠龙记》中,小昭的脚脖子被铁链锁住了,她又是怎么换内裤的?

问题非常无聊,却吸引了无数网友解答,各种脑洞纷呈。其实,从技术的角度解答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意思,我们换一角度,从史学切入,便会发现无聊的问题也蕴含着严肃的历史知识。

回答杨过剪指甲的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美甲历史;回答梅超风的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如何如厕的个人卫生史;而回答小昭的问题,我们可以一窥古人的隐秘服装史。有些网友说,古人不穿内裤,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小昭的问题。这便是不了解社会生活史的表现。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严肃一点的问题:江湖中那些门派,哪里来的经济收入,居然可以养活那么多不事生产的闲人?按理说,一个帮派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每日开销不是小数目啊。

这个问题曾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少林武当还算有点儿香火钱,那五岳剑派啊、各类山庄啊,不会真的搞个旅游胜地搞创收吧?”有人说,“除了杀人抢劫、收保护费之外,实在想不出来他们赚钱的第三种方法了。”也有人说,“可以挖藏宝图啊,娶首富之女啊,开快活林啊,当杀手啊。”

其实,这些江湖门派经济收入之多样化,资产与财富之雄厚,完全超乎你的想象。收保护费?那也未免太out、太low了。当你看到金庸小说中的玄悲禅师、冲虚道长、全真七子出场时,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一介武夫,实际上他们很可能还是坐拥万顷不动产的大业主,开办纺织业、碾硙业、制盐业的实业家,开设商铺、饭店的商业大亨,控制了一方金融产业的早期银行家。

想详尽一点了解那些蕴含在武侠世界中的严肃历史知识吗?请读我的《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一书。各大书店均有销售。

目录见下:

自序:从金庸的窗口翻入历史

第一辑:日常卫生•日用品

01、杨过如何剪指甲

02、梅超风怎么擦屁屁

03、行走江湖的侠女们怎么洗澡

04、大侠们每天会刷牙吗

05、小龙女如何处理“大姨妈”

06、行走江湖是不是要随身带着火折子

第二辑:服饰•化妆

07、契丹人的胸膛真有一个狼头刺青吗

08、黄蓉会穿什么内衣

09、小昭怎么换小内内

10、张无忌会给赵敏怎么画眉

11、韦小宝哪里懂得宋人簪花的时尚

12、江湖儿女不缠足

第三辑:美食•饮品

13、段誉饮的是什么茶

14、乔峰喝的是什么酒

15、黄蓉的厨艺在宋朝很厉害吗

16、洪七公有福了,可以吃到那么多的美食

17、曲灵风能不能吃到花生

18、张翠山在冰火岛住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会得坏血病

第四辑:婚恋•生育

19、郭靖应该怎么向黄药师提亲

20、郭靖黄蓉怎么避孕

21、欧阳锋与嫂子私通,会受什么刑罚

22、张无忌悔婚,周芷若能起诉他吗

23、韦小宝是不是犯了重婚罪

24、江湖中有没有同性之恋

第五辑:商业•财富

25、郭靖第一次请黄蓉吃饭花了多少钱

26、韦小宝贪污了多少钱

27、韦小宝真的可以从怀里掏出一大叠银票吗

28、镖局是个什么组织

29、丐帮帮主的财富知多少

30、江湖门派的经济来源

第六辑:武器武功

31、为什么剑客与刀客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32、大侠们成天带着一把刀,不犯法吗

33、为什么武侠世界的武功越来越退化

34、什么才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

35、宋朝全民爱相扑

36、为什么你会觉得太监的武功高深莫测

第七辑:社会•制度

37、为什么说朱元璋时代的江湖很寂寞

38、为什么说江湖社会形成于北宋

39、乔峰真要生在宋朝,又何必自杀

40、虚竹是不是一个奴隶主

41、金庸小说里为什么没有基督徒

42、袁承志能够在海外创建一个共和国吗

Hash:c2728722ad16cb4943d344493435471d07455e3e

声明:此文由 我们都爱宋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