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子》名篇留芳名,元朝大儒咱许衡!

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一个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元代大儒许衡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有一首著名的《训子》一诗,现在仍然在广为流传。

许衡画像(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学家。他向元世祖上《时务五事》,进言推行汉法,自觉接受程朱理学并终生信奉,担任国子祭酒推行理学教育,为程朱理学北传及实现“官学化”作出重要贡献,死后从祀孔庙,是后世公认的继承“道统”的元代大儒。许衡晚年与郭守敬等共同编订《授时历》,天文学造诣高。

许文正公遗书

许衡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许文正公遗书中有《训子》一诗传世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在许衡故里,也是其绝大多数后裔现今生活的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训子》诗更是世代传诵,被奉为许氏家族的“家训”。《训子》中体现出的诸多优良品质,也逐渐根植在了许氏家族的家风之中。

许文正公遗书《训子》

现将许衡《训子》一诗原文及译文呈现如下:

训 子

干戈恣烂漫,无人救时屯。中原竞失鹿,沧海变飞尘。我自揣何能,能存乱后身。

遗芳藉远祖,阴理出先人。俯仰意油然,此乐难拟伦。家无儋石储,心有天地春。

况对汝二子,岂复知吾贫。大儿愿如古人淳,小儿愿如古人真。

平生乃亲多苦辛,愿汝苦辛过乃亲。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

但期磊落忠信存,莫图苟且功名新。斯言殆可书诸绅。

白话译文:

战争肆无忌惮,却没有人来拯救这艰难的时势。中原已经被侵占,大海变成了飞扬的尘土。思量自身有什么才能,得以在这乱世中保全自身呢。凭藉的正是我的先祖留下的盛德和美名啊。

俯仰之间感念先祖之情油然而生,这种快乐是无可比拟的。家境虽然十分艰难、一贫如洗,但心中却存有充满暖意的天地,感到非常充实。我这种贫寒的家境,不必再过多向两个儿子说明。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向古圣先贤一般敦厚、质朴,并葆有自然的天性。

你们的父亲平生辛劳、勤奋,希望你们能比我更加勤勉。

躬耕垄亩心系辅佐君王,在朝为官不忘为民造福。只期望你们心地光明磊落,长存忠心与诚信,不必贪图眼前的功名与利禄。

我的这些话也可以告诉诸位士绅。

许文正公世家谱

许衡历经金元鼎革,目睹狼烟烽火,对子孙的期望,也正是出于对自身生平境遇的无限感怀。从《训子》中可以看出,许衡对自己能在乱世中得以保全自身心存感恩,家境贫寒却乐在其中。他对于儿子的期望充满慈爱,勤勉、敦厚、质朴、磊落、忠信,简洁的字眼体现着

他对子孙道德修养的看重。而将《训子》与许衡生平事迹相结合,许氏家族世代传承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担当、“不食道旁之梨”的慎独精神、“不向权贵低头”的刚正不阿、“专注本职工作”的廉洁勤勉和“重视读书教育”的书香传家。

许文正公祠

许衡的言传身教让后代也养成了非常好的品行。据史书记载,许衡的儿子能做到“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由此可见,许衡之子得到了许衡的真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衡墓

在许衡的严格教育下,儿子们不仅养成了好的个性品质,在学问上也大有长进。许衡的儿子不负众望,自强自立。长子许师可“志趣端正”,官至谏大夫;四子许师敬“明经务诚,学尚节概,肖父风”,历任“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左丞”等职。

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许来伟 摄影报道

见习编辑:郑小超

Hash:3dbc84e67395170c398b75684950b40bffc64c6a

声明:此文由 精彩中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