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艺术挽救了遗迹,还是遗迹成就了艺术,盘点中国遍地开花的创意园

在众多旅行景点”中,有一类是文艺青年的必打卡地,小资群体的理想驻所,艺术家们的创业天堂,还是老一辈们回忆过往的活化石,它,就是“创意园区”。

在改革的大潮下,曾经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一去不复返,厂房、机器结束了它那一段的生命历程,被大量闲置,变为人们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2002年2月,在中国做艺术网站的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前苏联和民主德国援建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120平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样。一些常与他交往的人也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798”艺术家群体的“雪球”就这样滚了起来。由于部分厂房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整个厂区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定居,慢慢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

不知不觉中,祖国大地上那些无声的记忆载体纷纷涅槃重生,开始了它们作为“艺术区”的新生命。是国人的模仿能力太强,还是繁殖能力太强,数不清的城市用同样的医治方式,试图拯救挽留这些年轻的历史遗迹

而每次读到这种旧工厂改建的文章时,发现使用最多的词句莫过于“退出历史舞台”,修辞中总能读出一种施舍,宣扬着改建者的救命之恩。那么,到底是艺术挽救了遗迹,还是遗迹成就了艺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各地的创意园区看一看。

地址陕西西安市华清学院内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

创意并不被艺术家所垄断,任何人——科学家、商人,甚至是经济学家都可以有创意。

——创意产业之父 约翰·霍金斯

老钢厂,原陕西钢厂,1958年东北建厂,64年迁至西安,65年和搬迁来的大连钢铁厂一车间重组,辉煌了30年后,1998年转型停产。终于在2002年被西安建大科教产业集团收购,改造钢丝车间,在保留老工业厂房特色建筑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时尚、创意等元素,打造成了继北京798、上海红坊后,西北首家以设计创意为主题的城市主题产业园。

创意园的共通点,有家具、广告、影视、建筑、室内装饰等设计公司,而老钢厂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它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相互融合,不分你我。这样一来,往常虽然名声在外,美不胜收的创意园大都难免人气不旺,这里的学生则给入驻其中的餐饮、市集、纪念品店带来了长足的客源。

废旧的工厂零件有秩序地散落在公司门口,废铜烂铁也变成了应景的点缀。在这儿上学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创意商业街里,休闲娱乐、餐厅、咖啡馆、小吃、便利店一应俱全,而且是那样富有艺术气息。著名的左右客酒店也在这里选址,证明了老钢厂的独特风韵,而酒店的存在,也为老钢厂增加了值得到此一游的砝码。

但可惜的是,创意园里的大小店铺多为平庸的作坊式中餐,凑合式快餐,真正能挑出可以小坐浅酌的寥寥无几,除了二分之一,也只有Soulmix苏酌这家咖啡馆了。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西街238 号

墙上的标语、领导人画像还赫然存在,字体还是那个年代的风格,不管是真的遗留,还是当代人所为,都静悄悄地告诉我们,走在现在,也走在几十年的逆时光里。

半坡国际艺术区,是“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众多建筑是1961年建成的西北第一印染厂旧址。近60年前的工业文明,造就了这片当年西安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而人烟却在周末的午饭时间也寥寥无几。这样的营收状况,又能有多少经营者存活下来,是否终有一天,这片中华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半坡遗址之上的艺术工厂,还是会像半坡文化一样,成为历史的遗迹呢。

科技发展时代变迁,纺织工业基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上万平米厂区被闲置。谁曾想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终将沉寂,谁又曾想过,儿时马路上跑着最多的黄河解放,有一日会变为稀罕物,成为艺术区里的年代记忆。幸好,创意园的概念拯救了几经沧桑的老建筑,活化石般被艺术性地保留了下来,纺织城的枯木上萌生了几缕嫩芽,曾经的“小香港”在工业废墟上转世重生。

保护性利用为主,改造整理为辅,少量补充兴建。宽敞的大路围绕着中心3万平米的厂房,厂房西侧是两排当代艺术工作室,文化产业及休闲生活空间。入驻的人们三分之一是职业艺术家,资料上说大多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孩子,靠家人资助和自己做些零工为生,寄希望于未来功成名就。其他人则多数有一份工作,或为设计师、商业摄影师,或在博物馆,当代艺术只是他们半职业的爱好”。

厂房东北两个方向有大面积的广场,以及餐厅、茶室、雕塑、旧物景观,而那个代表着半坡遗址的鱼骨,被作为艺术区的logo,很是醒目。童年的变形金刚,象征工业革命旧火车头,厚重的砖墙,艺术手法下的旧工厂,生硬的工业也变得柔中带刚。

如果说可以把艺术区分为两部分,那一定是室内和室外。室外有各种工作室、餐厅、酒吧、咖啡馆,文艺的,唯美的,情调的,人情味儿的,艺术的;室内的墙上有各种色彩斑斓的涂鸦创作,宽敞的空地变为了风雨天人们的运动场所,厂房被隔断成小空间改为放映厅、服装店、咖啡馆.....

推荐店:自在茶事、豆先生的店、遇•幸福咖啡书吧、彳亍(chì chù)工作室、爻弋泽木

地址:四川成都市水碾河南三街37号

U37创意仓库夹杂在小区中间,与小摊贩菜市场比邻而居。它原是医药集团的仓库用房和办公用房,老旧的仓库和办公楼区区10栋建筑,或许是我见过的创意园里最小的一个,也恰恰是因为小,营造出欧洲小村庄的气氛。

跟其他创意园一样,这里汇集了文创风格的工作室、餐厅、咖啡馆、花店、青旅……但在我看来它比我曾经见过的那些旧工厂更美。建筑以单层平房为主,使用大胆的色彩粉刷和搭配,如同儿时理想中梦幻童话的世界。

零零落落的大小旧物,变为了当今的时髦货,用新时代的方式感受旧时代,也是延续“旧物”生命的一种医术。如果将这里保存完好的老建筑的大场面,和新装饰的小细节拍个完全,神速也要花上1个小时。

在众多小店中,我唯独喜欢的就是这家Hao多肉生活馆。五彩缤纷的小罐罐花花绿绿的小植物。空无一人的小店,我只能趴在铁栅栏外巴望。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中段4号

东郊记忆是标准意义上的旧工业创意园区,面积庞大,由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改建,保留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及本世纪初的多层厂房、烟囱管道。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或许当时并谈不上美学,经过时间的打磨变得沧桑,而看它的旧人也有了怀旧的资格,看它的新人也有了指手画脚的机会。

干部警示录是真正60年代初保留至今的生产标语,在原一号车间内发现,完整复制于此。

太原第一机床厂的龙门刨床、用废弃的管道、钢片和工业金属部件组合而成的“金属几何”雕塑。利用废旧机床、玻壳半成品、废旧罐体、管道改造的艺术小品随处可见,有的像科幻大片儿里的机器人。

跨度24米,层高16米的大车间被改为影院和剧场;直径16米的氢气罐,打造为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厂房化身艺术展示殿堂;烟囱、传送带、锅炉等巨大构筑物围合成的区域,成为音乐酒吧区;老办公楼则被改造为设计酒店。”游客中心由废水研磨处理站改造,里边是80年代家庭的陈设场景。书报亭被称为供销社,旧工厂改成了实验小剧场、音乐厅、户外舞台、书吧,显像管装配车间改成了演艺中心。

北街美食区有德国总理默克尔学做宫保鸡丁的“成都映像”、英国首相卡梅伦吃毛肚的“香天下”、美国第一夫人去过的“大妙”。原厂特有的桉树梧桐也得以保留。大罐子是果然24房酒店的大门,

创意园一般都会有一辆火车,作为工业文明的标志,这里也不例外,而且还多了一架成都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歼5歼击教练机,是成都现代工业的一段重要实力记忆。

浙江杭州金华南路189号理想丝联166创意园

“杭丝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的万人大厂,几经兴衰,2000年10月8日正式宣告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破产。退出了历史舞台后,利用旧厂房改造,2007年开始在锯齿厂房内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逐步成为文艺青年们热衷的“杭丝联” ,成为了杭州最负盛名的LOFT创意产业园。如今”杭丝联“三个字已深入民心,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经的名称是“地方国营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

改造后的“杭丝联”是保护工业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业态,集办公、展示、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中心广场是一个充满意境及情调的地方,游人和创意人士可以一边观鱼赏竹,一边交谈沟通。休闲娱乐区是一个以咖啡厅、品茶室为主的区域,经营有数家餐饮娱乐等购物商店,“蜜桃”咖啡馆满满文艺青年;“吉伽提”从东南亚搜罗了无数让人一见倾心的古老家具;设计师产品展卖店里有各色充满创意的玩意;店名“金枝”的商店里竟然摆满上世纪80年代我们熟悉的白球鞋、印花手绢、铝饭盒、磁带录音机和洋铁皮暖水瓶;还有一间叫“杭丝联”的丝巾设计室,虽然空间小小,却通过微博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地址:江西南昌青山湖区上海路699号

699文化创意园是由针织总厂改建的,转型成集各类创意设计、文化教育培训、影视音乐制作、艺术家工作室、展览演艺以及包括设计酒店及咖啡书店、体育健身、个性餐饮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孵化平台。如北京的798,广州的红专厂、深圳华侨城一样。798我是很爱的,红专厂、华侨城亦然,遥远地窥视网络上的699就足够令我神往了。

走过“革命”伟人的开场白,步入一小片空阔的前奏,工作日的这里冷冷清清,说就我跟我爸俩人遛弯儿也不过分,时而跑过去一个长发乖乖女,都是森系装束,与这里的一砖一瓦甚是和谐。徽派建筑马头墙的一栋小建筑奏响了南昌行的主旋律。

创意园里另一个特色,就是植物非常多,种类亦然。一家叫“时光书房”,位于699号文化创意园B16栋。纵览下来,这是创意园里面积最大最有人气儿最复古最让我想待会儿的地方。静谧唯美,复古的大沙发,朦胧的小路灯,里边还有个小图书馆,门前停靠着秋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佘山路66号

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的前身是江西化纤厂,是江西省第一个老工厂改造的文化产业园。整个园区内有207棵樟树,在建成后仍保留原有樟树,因此得名“樟树林”。

这里也是江西首个集工业遗产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创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创意商业公园”。与699不同,虽然面积小些,但是餐饮非常发达,弱化了红砖墙的工厂风,多了几分朦胧的温馨。消费场所也更加多样,休闲娱乐、特色商业、运动健身、餐饮旅居、创意办公,确实是365天x24小时一站式城市休闲公园。

苏格菲琳是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里非常独特的一家餐厅,它位于樟树林最东南的角落,海派风情的独栋别墅吐露着古典气息,其实这不是古建。门前的庭院因绿树成荫,折折叠叠的楼梯法式的精致,古朴又现代的木桌子、皮沙发,小台灯更加浪漫。

地址: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客村地铁A出口

TIT创意园的前身是广州纺织机械厂,2007年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根据广州市“退二进三”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纺机厂全面停产,退出历史舞台,结束了50余年的历史命运。

如今已经变为TIT创意园,景色优美,环境清新文艺,同时对公众开放。创意园既为城市增添了色彩,很好地改造了老旧的厂房,改善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样也填补了相关产业的空白,这个创意也改变了老纺织机械厂的命运。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8号红砖厂

广州红专厂是广州第一家非企业非房地产包装的真正意义创意区,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艺术、生活中心。它的前身是建于1956年中国最大的罐头厂广州罐头厂,如今艺术家们将废弃生产车间改造成LOFT,既时尚又能给予无限灵感的创意空间。它散发著辉煌的城市文化历史,是城市发展的烙印。2009年春天,废弃的老工业厂房焕发新的生命力。城市的记忆得以保留,并成为艺术文化、创意潮流的ICON,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集设计、艺术、文化及生活的创意区,形成文化产业的综合体。

红专厂的命名,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意义,1956年一个又红又专、精神奋发、意志激昂的年代,另外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意义,厂区内很多红色砖材的建筑,因此取用了“砖”字的谐音。英文“Redtory”是红色“red”和工厂“factory”的结合,充满时尚感,又创意十足。因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与渴望,以及对历史的珍惜与保护,一群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意人士毅然开始在保护原建筑群整体风格、色调和构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保持了原来风貌,同时令其焕发出新鲜的创意活力,将罐头厂包装建设为一个国际化的创意产业基地。很多手工艺人和唯美的咖啡馆、餐厅林立,成为了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场所。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恩平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的工作室,引进了各类型创意产业,如设计、摄影、动漫创作、教育培训、艺术等行业,还有一些有创意特色的相关产业如概念餐厅、酒廊、零售、咖啡等。

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通过将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的工作室,使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得以保留,同时又衍生出更有朝气更有生命力的产业经济。

地址:台湾台北市中正八德路一段1号

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是台湾最早启动的文创场地,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日本"芳酿社",曾是台湾最大的制酒工厂之一,开启了台北酒工厂的黄金时代。1987年4月1日随着搬迁,华山作为酒厂的历史宣告结束,并至此闲置。

十年后的1997年,由"金枝演社"进入废弃酒厂演出《古国之神——祭特洛伊》而引起的"侵占国产"事件,使台北酒厂迅速引发关注。从而第一次给了它再利用的契机,并推动转型。2005年底,结合旧厂区及公园区的"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重新开放,厂区完整保存制酒产业建筑群,就像一座产业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供艺文界及附近社区居民使用至今。

现在,特色商店与展演空间就座落在园区内大大小小的巷弄空间里,让徘徊于其中的人每走进一个转折处,就遇上另一片风景。近几年来,一场接一场令人惊艳的活动展览,以及一家又一家充满奇趣的商店接连开张,让华山园区变得活泼又充满生气。如今的华山,不再是昔日酒厂,也不是艺术到让人难以亲近的美术馆,而是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无论吃喝玩乐皆能让众人满足的创意聚落。

每到周末假日,门口大草原旁是属于年轻人的创意市集,而园区入口旁一排的小巧行动餐车,路过的人都直呼可爱。前来这里,可以悠闲地看展览,逛商店,散散步,或是什么都不做,点杯咖啡或啤酒,坐在广场或是大树下的露天座位,享受这难得的空间与时光。

地址:台湾省台北市东区光复南路133号

松山烟厂建于1937年,前身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场”,1945年更名为“台湾省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厂”,1947年又更名为“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松山烟厂”,1998年停止生产,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为第99处市定古迹。

松山烟厂在战后种植大量植栽,景观优美,停产后已成为台北市东区最大的绿地。松山烟厂制烟工厂为二层单栋建筑,建物中央前部南北横向贯穿,中庭为巴洛克式花园

如今这里是市民休闲,游人必访之地,而另众多文青小资为之动容的诚品书店也在这里,而且面积巨大哦,地下还有很多知名的餐饮店。

地址:云南大理市大理古城苍坪街56号

大理床单厂创意文化园,号称“大理古城最文艺的地儿” ,位于古城东南角的苍坪街56号,一条僻静人烟稀少的小巷。狭窄的胡同尽头,通向逝去的时光,由90年代废弃的床单厂改建成的798类型复古旧工厂艺术区。园区很小,半眼望到尽头,店铺有明显的分区,分别位于院子两侧,以及建筑楼上,院儿外一侧。

床单厂门外要物手造半掩的店门,要不是看见这只乖乖的大金毛,我应该不会走进这家店。玲珑玩物的杂乱有章,首饰、生活用度、皮具以及现场教学不一而足,总有一款让我一见钟情。经查,店老板是知名手工艺人Coco陈怡婷。还有家手工服装店的名字就叫“囍”,店内三位姑娘,一个赛一个森系。纯色棉麻毛制品的奇妙排列组合,在视觉与手感上都给人以舒适。

乐天陶社室内还留有那个年代红色安全生产标语。这里可以购买小件陶器,也可以上陶艺课。杂字是进到院内第一眼就会看到的咖啡吧加书店,在不远处的古玉路,还有家大名鼎鼎的同品牌“杂字文学森林文创民宿”。店内安静而温暖,不知是曲高和寡,还是知识者甚少,为何如此美好的地界人迹寥寥。

爬上这栋旧工厂楼,水泥感十足的笨重台阶与墙壁,在二层发现了这家不知名又未营业的生活杂货店,好看得像梦想中的家。

海豚阿德书店,一家有品位的民办独立书店兼咖啡馆,售卖文学、旅行、艺术类书籍,杂货,以及生活方式。这里比楼下的杂字更安逸,每个客人都安享自己的方寸,没有一丝杂音。

站在三楼的走廊上,俯瞰古城起伏的屋顶,凌乱的闹市中,总有一处能够容纳自己,能匹配自己的心。

结语:

上了年纪的苍老筋骨哪怕浓妆艳抹,举手投足也受到了禁锢。曾到访的创意园人气多不足,未免有些担忧。我喜欢那个时代留下的遗迹,而不愿意称为废弃。

如果说对旧厂房的改建,是对“遗址”、“废物”的保护性再利用,换个角度,遗址与废物又何尝不是成就了新艺术的基奠?前人与后人,谁都不用站在更高的姿态上去忖度到底谁更功不可没。

希望旧时代的筋骨能在新时代生存下去,让未来的孩子还能见到历史的延续。希望它们不是那棵苹果树,倾尽自己的所有,还默默陪你前行的父辈老者。

它,一直这样地存在,从来没有退出过,你说呢。

特别鸣谢

部分资料提供:图片由旅行自由摄影师@那敢情好了 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使用。转载须经授权

【福利时间】

在“Sofar旅行”本篇文章下评论,或关注“Sofar旅行”微信公众账号:sofar2017,即有机会获得防晒霜礼盒一份,或生活周边小礼品,数量有限,赶快来参加吧!

Hash:5952a8b30f17944661323984cb399d78c4f92bce

声明:此文由 搜狐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