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许昌戏园

民国时期的许昌戏园‖老家许昌

文‖马炎心 贾凤翔

许昌的演出场所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歌舞地摊表演或高地摊表演,群众站立围观或席地而坐;戏曲诞生后随之出现戏楼;后来出现了流动舞台、戏园和影剧院。

清朝末年,特别是随着1906年京汉铁路的开通,许昌商业日渐繁荣,作为达官贵人消遣、群众休闲娱乐场所的戏园也就应运而生,在人口密集之处、贸易繁华之所相继建立。

民国年间,一些城镇为雨雪天气也能看上戏,由商行富户集资兴建戏园,砖竹木结构,芦席棚顶,舞台近似戏楼,比较宽阔高大。观众分坐站两种:中间木板为座,可坐六百人左右;两侧木栏相隔,可站千余人。门前售竹签入场,短签为坐,长签为站,不对号,按入场先后坐满为止。舞台一侧设有茶房,有流动商贩,观者可吸烟吃瓜籽,有专人递抛擦脸毛巾。

民国时期,许昌有如下戏园:

【大华舞台】

这是1920年代许昌城西南隅城隍庙西侧空地上搭建的席棚戏园。在这个园子里演唱最有名的是小香水(绰号洛阳迷)的曲子班。此班享誉豫西一带,拿手好戏有《潘金莲裁衣》《货郎担翻箱》《柜中缘》《杨八姐闹酒店》《余宽休妻》等。场场座满,观众如潮,在许昌城乡炒起了一股“曲子热”。不久,小香水离去,城隍庙改建为地方政府,大华舞台仅活跃半年多时间。

【华顺戏园】

位于今许昌市魏都区南关大同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初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由商行王相臣、京戏班主黄民路等兴建。初名“华顺舞台”。竹木结构,席棚,可容纳坐票六百,站票近千。

1931年后,山东滕县人黄庆禄率领的黄家京戏班子在该园演唱。“黄氏四凤”的精湛演出,使许多许昌人成了京剧迷,戏园内几乎场场座无虚席。观众最多时,池座缝隙中加条凳,站票厢无立足之地。华顺舞台的大红海报每天传出来的时候,都会使戏迷们为之倾倒。

演出剧目有黄凤麟演的《萧何韩信》《珍珠塔》《吴汉杀妻》,黄凤楼演的《铁公鸡》《搭子沟》《大溪皇庄》,黄凤芝演的《玉堂春》《金玉奴》《五花洞》,黄凤霞演的《红霓关》《十三妹》和仇蕙春演的《刺王僚》《连环套》《牡虎关》《打龙袍》,康金德、邢海亭演的《斩颜良》等,教习陈月升编演的《蒸骨三验》《岳飞传》《渔家恨》最为著名。

上乘的武打功夫是黄家班的特长,小五的“旋子”能绕舞台三周半,小凤秋的背栽筋斗能连翻26个,“甩大旗”“踢枪”都是他们的拿手功夫。教习陈月升、底包邢海亭调教认真,每天上午坚持在舞台上练功。

华顺戏园虽然破旧,舞台却十分坚固而宽大。其中有个缘由:有一次黄凤麟在演《萧何追韩信》,一个前扑,碰在前台护栏上,额头受伤,为此园主扩建舞台,加固台板,添制地毯

1936年,黄家班离许赴洛,从此该戏园一蹶不振,加之园主栗国盛病故,舞台遂被拆除。

中山剧场

1932年由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许昌县县长徐亚屏创建,位于城内西南旧城隍庙对面,坐南向北,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砖瓦木石结构。大门中厅为售票处,上层是放映室,有东西二门,可进入剧场,沿两侧可登上东北西三面之转楼。楼下设池座,楼上有包厢,座位一色红漆靠椅。舞台后台两端各有一化妆室。当时是许昌城规模最大、格局最为时新的娱乐和集会场所。

除演戏外,还演出电影杂技魔术和举办中小学生游艺大会、演讲比赛等。这里开许昌电影放映先河。第一部无声电影是《白云塔》,后陆续上映《荒江女侠》《乾隆江南》等。当时,在许昌这个小城市里,人们能看到无声电影甚感新鲜。

京剧曾两度在此演唱。一次是白牡丹班演出《盗仙草》《王大娘钉缸》,全是武打戏,白牡丹灵巧的身段和舞剑绝技不断赢得台下掌声。白牡丹原名肖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第二次是京剧名旦芙蓉颦演出《红楼二尤》《贵妃醉酒》。

约为1935年,一小学演唱队演出《凤阳花鼓》时,台板断裂,有两人掉进台下阴坑,幸而得救,大会未终而散。此后该剧场由于屋顶破漏,楼板残缺,未再启用,1937年拆除。该剧场各种演出收入颇丰,曾为许昌县的教育做出贡献,每年可提供教育经费3800串文。

【牖民社】

1930年代初,许昌县教育会会长朱又廉倡导,四方绅商集资创建。始名易俗社,后朱亲笔题字更名为牖民社。名字取自《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篪”,“牖”通“诱”,“牖民”即“诱导人民”之意,表现戏曲的教化作用。

戏园位于县城内文庙前街路北(今春秋楼东50米处)原鸣远斋酱菜园旧址。舞台坐北向南,除后台为一砖瓦大屋外,余均为芦席大棚。池座22排,木板条凳。两侧为站票厢。池座后有一尺高的土台,上放方桌两三张,叫“弹压席”,是专为警备司令部巡逻队设的桌位。

舞台两侧悬有巨幅横额,上书“移风易俗”“启迪民智”字样。台柱上张贴红纸金字对联一副:“文成武就金榜题名空富贵,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风流。”该社管主名李慧卿,为四方绅商推选。售票收入全部归属坐底演唱的公庆班(即二油梆),此外该班名演员的身价钱、添箱钱都由管主筹措。

公庆班常年在这里演唱,日夜两场,午后3时、夜晚8点准时开锣。有时公庆班下乡演出,园子也接纳外来戏班。河北唐山秃老梅率领的评剧班子曾在此演出,主演李桂花、花艳琴,演生活戏如《马寡妇开店》《卖油郎独占花魁》《乱点鸳鸯谱》等,风靡一时,长葛刘莲蓬、新郑张桂兰的越调班子,上蔡县的河北梆子戏也都在这里演唱过,这些剧种在此首演大开许昌人的眼界。

旧俗认为,新建舞台要“破台”才能启用,否则会肇事生非。“破台”的程序:先有一红盔红甲、金睛蓝面的神将在锣鼓声中登场,一手执钢锏,一手握着一只刚杀死的公鸡,绕台三匝,边舞边滴洒鸡血;尔后,玉皇、王母、太白金星、巨灵神一齐登场,唱“大赐福”;旋由增福财神上场,在鞭炮声中展现一“天官赐福”的圣旨,作各种姿态的舞蹈

“破台”后的第一场戏是《龙凤呈祥》,取吉祥如意之意。1947年,许昌县《建国日报》社聘请阎立品由汴来许在此义演五日,发出红票1万余张,为该报募得一笔款项。是年年底许昌第一次解放,1948年拉锯战结束,后春秋大剧院兴建,此处改为机关办公地点。

【国民电影院】

该影院以放映电影为主,但有大舞台可供演唱。1930年代初,由商人聂某和烟店老板吴中投资创建,位于南关洋街(今大同街)东段路南。占地广阔,建筑样式与内部设备均赶新潮。特别是舞台,甚为宽敞,前幕、边幕、天幕、大屏幕齐全,在许昌属于一流。

开业之后,曾放映《青青河边草》《桃僵李代》《夜半歌声》等影片。豫剧名演员赵义庭、许淑云、田岫玲等常在此演出。

该院副经理吴中孚系地下党员,曾以此为掩护开辟地下秘密联络站。抗战胜利后,该院接连放映苏联的一些进步影片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母亲》《静静的顿河》《普通一兵》等,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后被查封。

三星舞台】

许昌旧时剧院中建院时间最长,戏曲艺术表演最为集中,爱国进步思想传播最早、最广的文化娱乐场所。

民国二十五年(1936),二簧京戏班班主李喜胜和商行陈宝贤(陈拴)、王略三人将华顺舞台迁至洋街与慈航街交叉口重建戏院,名“三星舞台”。竹木结构,草棚,仍是座站两种席位。

李喜胜京剧班的艳峰、少峰挂出头牌开始在此演唱,接着冯家班兰春、蕙春,韩家班慧霖、素秋,莱家班美荣、美娟,常家班筱凌云,刘家班俊英均来此搭班,一时京戏新秀荟萃。加之京剧名角马最良、马宏良、张菊隐先后来此打炮,许汴京剧名票多次在此集中会演,形成许昌京剧艺术的黄金时期。

抗战期间,许昌青年剧社以此为基地,先后公演《大风》《毒药》《君山之夜》《马百计》《我也是中国人》《上海之夜》《碧血黄花》《雷雨》《日出》《国家至上》等著名话剧,促使话剧的演出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许昌第一次解放期间,华东野战军三纵文工团在此公演大型歌剧《白毛女》《血泪仇》,使许昌人民耳目一新,受到了生动的阶级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其移交给红光京剧团(许昌专区京剧团前身)。班主高松山(艺名高黑)接管,改名为“新声舞台”,重新改建为砖木结构,保持木板座位和两侧站票。1953年改为国营。

因剧院是京剧戏班主建,故从不接外剧种进院,本省或外省京剧团来许演出,大都进该剧院,曾接待过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京剧团。1953年开始接待外剧种演出。1968年因失修漏雨,停止使用,后被拆除建成铁路职工宿舍。

【正风舞台】

创建于1946年,位于城西南隅人民路与古槐街交叉口西北角。舞台坐南向北。剧场是一个三四亩地的空园子,园内不设座位,只搭一高台,门口收钱,一律站票。园内周边设有七八个卖香烟瓜子糖果的摊位。

观众自然地分作男女两大看区,东边女座又叫“花场”,有些女观众自带椅凳,站在上边观看。

常年演唱班子是李玉林、贾治国的大调曲子班,所演剧目有《劝坟》《小二姐做梦》《西宫》《招风树》《白长庚私访》《狮子楼》《打蛮船》等。1947年,该班赴郑演出,年底许昌解放,正风舞台终结。

【新许戏院】

位于许昌市西关铁路西沿,坐西朝东,占地约3亩。之前,这里是商人张照飞、张其云等人集资开的 “聚乐轩” 茶社, 曾邀请坠子书著名艺人赵延祥(艺名“黄马褂”)在此演唱,轰动一时。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马车场集资兴建戏院,砖木结构,草棚顶,池内木板座位六七百个,两侧木杆相隔可容纳千余人。

舞台较小,左边设有茶房,可卖茶水和递手巾。该院主要是许昌新许剧团(大油梆)的演出场所。不少名角常来演出,如赵义庭、周海水、陈素真、司凤英、阎立品、罗兰梅、唐喜成、王在岭、李珍荣、桑振君等。

【附】

新中国成立后,草棚戏园有的年久失修,无人管理被拆除,另建宅房,有的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剧院,由私营转为集体或国营。1950年代以后,由政府财政投资兴建新式剧院,钢筋水泥结构,单靠座椅,有的设有观众楼,舞台有布幕装置、灯光设置,还设有演员宿舍、厨房、休息室等,有的有冷暖设备,同时兼营电影,成为影剧院。如大众影剧院后改名春秋大剧院

1955年以后,许昌新建了许昌剧院、工人文化宫、县委礼堂、西湖公园露天剧场等。1979至1987年,先后开放了烤烟厂、运输公司、继电器厂俱乐部和市政府礼堂。1982年郊区农民集资兴建了光明东方、百花影剧院。至1986年初,许昌地区11个县市有专业影剧院(场)32座,其中剧院24座,座席总数4.75万张。乡村影剧院151座,座席总数38万余张。

1990年代以后,随着戏曲主要在农村演出,城市影剧院经营出现困难,有的甚至靠出租场地维持。1998年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豫南片在许昌举办时,只有春秋大剧院、许昌剧院和电业局礼堂可供使用。

2000年代以后,许都大剧院在东城区建成,市区原有的影剧院全部拆除或改作它用,乡村影剧院绝大多数已不存在。

【作者简介】

马炎心,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共许昌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许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中共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编写、整理各类剧目近20部,多部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并获多项大奖。独自或与人合作出版戏剧、文学和历史研究专著多部,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贾凤翔,曾获河南省高等院校毕业统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省第一名,进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作品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ash:f82e62e3865ee18652006e5802efbd965461bd6a

声明:此文由 百味中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