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村,那些尚未远去的历史

白庙村,那些尚未远去的历史

文/张 帆

原阳县,位于老县城西北约三公里之地的白庙村,现已渐渐融入到新城区的扩建之中。

据传,白庙村村旁原有两座观音堂,内供观音菩萨神像,因菩萨又称白衣菩萨,所以人们又称此庙为“白衣庙”或“白音庙”,于是,此村便被称作白庙村。白庙村又因吴、王、贾、蔺、江等姓氏群居,故因姓而称吴白庙、王白庙、贾白庙、蔺白庙、江白庙。后来,村容扩大,在北依原阳至小冀公路、南临文岩渠处新建村落,故称新白庙。其实,这诸多的白庙称谓,才共同构成了今天的白庙村委会。

现今,在白庙村东北隅,有一座院落引人注目。院子古色古香,引来许多善男信女光顾于此。院子名曰“黄河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于2006年,原址为大王庙旧址。

黄河博物馆内,现立有一通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碑刻,此碑曰“纹龙碑”,由于年代久远,现已顶趺分离。此碑高2.29米,宽0.84米,厚0.27米。通碑字迹尚可分辨,为楷体,共16行,满行46字,共计约528字,由开封府教授刘祖修撰文、邑庠生王道明书丹。

此碑的重要价值在于,碑中记载了沁河流经白庙村古黄河故道这一史实。碑中记载:“沁水,百川之汇也,源自山西沁州,流入怀覃,涉阳武境,由黑洋山经白庙村东南达黄河。故志:中州水者,列黄沁交流,曩水患冲决,民无定居,不能桑田……”。此碑记载与民国二十五年版《阳武县志》中本土人士吴英所撰《重修河渎庙碑记》相一致。

白庙村大王庙初建于明代。因原阳县滨临黄河,地处黄河出邙山进入平原地区的首冲之地,所以历史上的原阳县内,黄河在此曾有五次大的改道。在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以前,黄河还在原阳县的北部奔流。那时的古黄河流经原武县祝楼,东北经古湾子头(今圈里)、徐村堤(今口里)、磁固堤、古大堤(今师寨)、再东北经黑洋山入阳武县,经后堤、秦家堤(今秦庄),进入延津县境。关于这一史实,我曾在《黑洋山,那段有山的岁月》一文中有所提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明正统十三年夏,黄河自姚村口溃泄,历阳武县南行二十余里。时姚村口迄黑洋山黄河淤塞,漕运阻绝。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都察院都事金景辉引沁水入黑洋山黄河故道,以济京广大运河之水。在天顺七年的烟花三月,金景辉主持的这一工程竣工放水,沁水始入黑洋山黄河故道,流经白庙村东南注入黄河,又经开封,直达徐州,确保了运河漕运的通畅。至明弘治四年(1491),黄河在原武县决口,沁河淤塞,此处漕运方才废止。期间漕运在此真正发挥作用约有二十五年之久。

因为古黄河与古沁河流经白庙村,所以此地为人流与物流交汇之所,相当繁华。于是,先民们就于此建村,故吴、王、贾、蔺、江等姓依地势修舍,而成村落。后来又建起两座观音堂庙。

当时,此地乃江南物阜运抵北京的要冲之地,为保漕运畅通平安,故官民敬修了大王庙,以求庇佑。因先民傍水而居,凡有水所在,古人多敬祀龙王与大王,龙王主事海疆,大王主事河道。在明万历十四年(1586)时,村民吴文德妻子杨氏率庙会诸善士吴之显、陈朝阳、郭诏才等人修建金龙大王庙及圣母百子殿,此即为今日大王庙的原址及前生。金龙四大王,不仅为黄河之神,而且还是漕运之神,商业之神,其全称是“显佑通济昭灵效顺广利安民惠孚普运护国孚泽绥疆敷仁保康赞翊宣诚灵感辅化襄猷溥靖德庇锡佑国济金龙四大王”。最初金龙四大王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为黄河之神的,后来又被明熹宗朱由校敕封为“护国济运金龙四大王”,再经清顺治二年(1645),直至光绪五年(1879),历代皇帝才给“金龙四大王”上全了谥号。

可以说,白庙村大王庙历经数百载之风雨沧桑,饱经忧患。现庙中仅存明万历十四年冬“阳武县白庙村新建金龙大王庙圣母百子神殿碑记”的碑刻坐落于亭中,因有关于黄河、沁水的记载,故此碑又称“黄沁交流碑”。旁有复制碑刻一座。

如今,白庙村大王庙被辟为“黄河博物馆”,修建之初,博物馆对古碑加以妥善保管,并修建殿堂、厅舍、厢房,种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为复古建筑又增添了几分厚重气息。善男信女们又重塑并彩绘禹王、圣母、河神、天妃金身,又将原阳县历史名人展示其中,俨然成为一方景致。

可以说,如今白庙村黄河博物馆所在地的大王庙遗址,对研究黄河、沁河在原阳县境内的交流及变迁均具有较高价值,是一处难得的实物资料。2010年,大王庙遗址被公布为原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夏日,我曾闲暇以往,恰遇几位好古的老先生前去游览,于是就一起观览交流,颇有心得。金秋季节,我又一次前往,此时,花木虽渐次凋谢,但在黄河博物馆内,翠柏冬青依然浓绿,给人以无限生机之感。院内,金菊绽放正艳,给萧条的秋意带来了一丝暖色。我游冶于亭台花木之间,感受着古今之变,几分迷离,几分悲喜充溢心间,挥之不去,经久不息,一时间恍若隔世。

作者简介

张帆,字永杰。男,1966年生。河南原阳人。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河南清华人》特邀编辑、中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新乡诗词学会理事、原阳诗词学会副会长。诗词入选多家大型典籍。在全国各级诗词大奖赛获奖五十余次,是第四届“华夏诗词奖”、首届“诗词中国”奖得主。被聘为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文化大使。

编辑制作: 林 俊 刘颖颖

Hash:2e03b011619cda852414ae034631d2fe8f1fee59

声明:此文由 文明河南在原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