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析▏杭州将新添海塘遗址博物馆,记录城市历史的根与魂

今年夏天,杭州城又要新添一座主题博物馆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新落成的博物馆,位于江干区九堡文体中心,是全国首个海塘遗址博物馆,将以一段现存的明清海塘遗址为核心,全面展示古海塘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和价值。

都说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也“因塘而存”。“湖”和“河”我们都知道,西湖和大运河,“塘”呢,就是钱塘江海塘。千百年来,杭人与钱塘江相争共生,筑起“水上长城”,护卫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袭扰。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古往今来,钱塘江畔,浩荡钱潮,留下多少名诗佳句。

钱江潮是国际地理学界公认的“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千百年来,为抵御大潮入侵,人们在河口两岸修筑钱塘江海塘,不仅留下规模宏伟、构筑精巧的历史遗迹,更映衬着人与自然相偕而行、和谐互动的生动场景。就在日前,《杭州钱塘江海塘保护与利用规划——明清杭州海塘和萧绍海塘(杭州段)保护与利用规划》正式通过市级评审。

这份规划可谓资料翔实、论述充分。不仅全景梳理了古海塘线位走向、塘体结构、历史变迁,更对现状及价值评估、保护管控、展示利用、城乡规划衔接等做出了系统规划。根据前期调查,钱塘江两岸古海塘总长306公里,现存海塘中,半数以上为石塘,剩下的则为土塘,为全国古海塘之最。而在杭州段,至今完整保留着40多公里长的吴越海塘和明清海塘遗址,尤以钱塘江口北岸一带海塘工程最为险要。但也许因为埋藏地底,世人较少关注。

杭州古海塘遗址

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凝聚着前人的卓绝努力。杭州的海塘,按照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水经注》载:“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当时钱塘县地方官华信,组织老百姓造了捍海泥塘,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条海塘。不过,唐代以前的海塘都是用泥土修筑的,钱江大潮一来,不太扛得住。海塘时常坍塌,到唐代中期仍有潮水涌入城内。拦不住洪水,城市发展比较慢,那时的杭州,只有现在的上城区大小,是个“繁雄不及姑苏、会稽三郡”的“腰鼓城”。

到五代吴越国,海塘有了突破性发展,还留下了“钱王射潮”的传说。相传,吴越王钱镠治理杭州时,潮水侵袭杭郡,百姓苦不堪言。钱镠就让人造箭三千支,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使“潮回钱塘,东趋西陵”。这个故事非常深入人心,成为了老杭州的记忆,杭州钱塘江南岸,你就可以看到韩美林大师创作的“钱王射潮”雕像。

传说中的钱王射潮

不过,历史上,钱镠可不是用射箭抵挡钱江大潮,而是筑起了“捍海塘”。用竹片编成竹笼,中间放入巨石,层层叠置成堤,称为“竹笼石塘”,又在石塘前打上数十万木桩,涌潮时,潮水撞击在大木上,先分解了一波冲击,保护海塘。

2014年,考古专家在上城区江城路以东,发现了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捍海塘的建筑将海水挡在杭州城外,确保了五代杭州城墙的扩建,奠定了杭州在五代乃至南宋临安城时期的城市格局,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

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

浙江大学出版社多年前影印出版的《李辅燿日记》,煌煌十巨册,详细记载了海塘重修历史。1877年,李辅燿受命赴浙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他吸取前人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在石块上钻孔并灌入铁水,使石塘更加严密结实。经过4年多的努力,“将通塘新旧石工联络一气”。1896年和1908年,李辅燿又两度接手钱塘江海塘整治工作。钱塘江海塘稳固与否事关江南富庶地区安危,透过李氏记载重回当年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整修钱塘江海塘一直为历朝历代所重,是一项重要的全国性工程。

明清钱塘江海塘和吴越海塘贯穿西湖、上城江干等主城区,北海塘和西江塘则贯穿萧山区多个乡镇、街道,沉睡于地底,且埋藏不深。尽管现有明清钱塘江海塘和吴越海塘均已被列为杭州市文保点,然而,海塘遗址人为毁坏现象多有发生。比如,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萧山段的塘弯村,村民在海塘边建房,造成石兽、文字碑被填埋、毁坏,原有的近十处石兽头已经仅剩两处。

明清时期,江南富饶繁华,赋税、漕粮约占全国一半,有“天下粮仓”之誉。修筑钱塘江海塘更是上升为国家工程,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乾隆还数次下江南视察海塘建设。

壮观钱江潮

2013年5月,杭州江干区打算在九沙大道和睦港口东南角建九堡文体中心,考虑到老杭海路附近可能留存古海塘遗址,开工前特地请来文物考古专家先期勘探。果然,考古队挖出了一段梯形古建筑,那是明清时代的古海塘遗址。这处海塘上窄下宽,呈“梯形”,共10层,每一层都由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逐层上叠,像鱼鳞一样,学名叫“鱼鳞石塘”。据史料记载,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年间,为杭州人创造。

为了更好地保护发现的古海塘遗址,当地政府将文体中心的一层和地下一层建为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博物馆,就是今年面世的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规划面积4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博物馆内设有专门的明清遗址展示区。近期,杭州江干区文物保护中心启动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馆标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发出邀请,以便集中社会力量,展现杭州古海塘的独特气质,共同保护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

海塘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从更早的版筑泥塘到吴越的竹笼石塘、宋代的柴塘,再到明清的鱼鳞石塘,每一种塘型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钱塘江两岸先民与大自然斗智斗勇,创作出的伟大作品。传承保护古海塘的历史文化基因,除了定点保护,博物馆或许就是最好的窗口。

滔滔钱江水,悠悠古海塘。如今,杭州有了另一种全新的古海塘遗址保护方式,这就是坐落于杭州江干区九堡文体中心的海塘遗址博物馆。通过建设海塘遗址博物馆、挖掘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开展海塘文化研究等,打造城市历史文化重要主轴,塑造钱江两岸独特魅力,从而与“拥江发展”的美丽杭州,交相辉映,深刻互动。

■本文依据新蓝网、钱江晚报、中国海洋报、杭州日报内容综合

Hash:e44192dcf8bda1cbc4c8332efd2f232789f9f0eb

声明:此文由 溪流的海洋人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