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贠家塬

贠家塬行政村位于洛川县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南约7.5公里处,北与吉林村接壤,东与北塬隔沟相望,南邻渭南白水县,西与铜川宜君县隔洛河相望,有“鸡鸣一声听三县(市)”的美誉。村域面积约为13.82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占地518.71亩;耕地面积约6027.99亩,其中经济林木苹果种植2125亩、花椒树1160亩、玉米2742.99亩;林地面积2068.09亩,其中退耕还林410.30亩。2019年7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陕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延安洛川县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贠家塬村成功入选。

贠家塬行政村下辖贠家塬村、贠家河村、李家河村、方家塔村、堡乃村、页勿村6个自然村,其中贠家塬村设两个村民小组,方家塔村和堡乃村设方堡村民小组,贠家河村和李家河村设贠李河村民小组,页勿村民小组。全村共270户1026人,常住人口920人,人均耕地4.3亩,人均收入5200元。村民均为汉族,其中贠姓占到90%,聚居在贠家塬村、贠家河村、页勿村;贾姓占9%,聚居在方堡村;其余张、赵、贺、冯、白、陈姓占1%,分布在方堡村和李家河村。

贠家塬村最早发现有人类居住为仰韶文化时期,原属鄜城县管辖,1956年县界调整后属石头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石头公社管辖;1961年洛川与富县分县后属朱牛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改设乡镇,属朱牛乡管辖;2016年改制为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管辖,贠家塬村、页勿村、方家塔村、堡乃村、贠家河村、李家河村6个自然村合并为贠家塬行政村。

贠家塬行政村位于洛川南部,方言与洛川中塬和北塬有明显差异,习俗基本相同略有差异。传统礼俗、节俗均有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传达人们的信仰及精神需求,面花、剪纸、刺绣等艺术形式是当地人原始崇拜、图腾崇拜的精神外化,秧歌、民间小调、曲艺等表演形式是传统节俗和神灵崇拜活动必不可少的祭祀形式。因此,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贠家塬村都得以传承和发展。

面花、剪纸在传统习俗中尤为突出,无论年节还是人生礼仪,人们都会用不同的面花表达其精神所求,如节俗中的春节祭神、清明祭祖、中秋祭月等,礼俗中的诞生、三岁礼、婚礼、寿礼、丧葬礼等

贠家塬村现存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共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类历史建筑2650平方米,传统院落168 处,占地面积 5.5 公顷。其一,圪瘩坪堡址(天保古城):市级保护单位, 据白水县志记载为清末民国时期白水县大慈善家高天宝所建,建国后归洛川贠家塬方家塔管辖。占地面积18亩,城外三院赌坊和祠堂现已荡然无存,唯土城城墙、护城壕、城门、炮楼保存完整。城内原有私塾、药房,供周围老百姓使用;客房供过往商人食宿。国共时期洛川属共产党管辖,白水属国民党管辖,天堡古城担负南北物资交换的重任,为我党取得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二,仰韶文化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贠家塬村堡乃组,原名应为普乃,为鲜卑族姓氏,遗址位于洛河、石堡川 河交汇处高岗上,三面环水,唯有一条小路下可以通行,高岗上仰韶时期陶片随处可见,灰坑密布,可以见证人类居住的历史与繁荣程度。其三,方家塔村清代民居窑洞院落1处;员家塬古村落1处:其中包括元代土窑遗址、明末戏楼遗址、明末清初石窑遗址、明末防御土寨遗址、清末城址(由7个民居砖窑院落构成);元代古墓1处:员氏先祖武勇将军员不华夕陵墓;清代碑楼1座:四铃碑(功德碑);古槐3棵:国槐;可移动文物员氏神影:元代族谱造像1卷、清代族谱造像1卷。

(1)、圪瘩坪堡址保护情况

圪瘩坪堡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川县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贠家塬行政村方家塔小组南1000米的圪瘩坪,清末民国初期,是白水县慈善家高天保购地所建,也称天保古城。圪瘩坪堡址坐北面南,整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0米,南北宽80米,占地约11200平方米,堡址保存基本完整。堡址墙体为夯筑土墙,高6-8米不等,夯层厚0.10-0.17米不等,其中东、西墙长140米,南北墙宽80米,南墙正中间开一城门,高2.15米,宽1.7米,进深3.7米,木门厚约0.07米、保存完好。在堡址内的四个角落各有一敌台角楼,高12米,长8.5米,宽6.5米,每个敌台都有一长1.5米,宽1米的甬道再经竖井攀登至敌台顶部,四个敌台对称相望。城墙宽可行独轮车,有完整的护城壕。城外三院赌坊和祠堂已经无存。城内原设私塾、药房、客房,曾担负南北物资交换重要角色。现存靠北城墙修建的12孔窑洞,院子中央中轴线西存坐北面南砖窑3孔,靠窑洞东首坐东面西建厦房1间,是原来私塾旧址。并以此将城堡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东院4孔窑居住;西院8孔窑洞,4孔居住,4孔破损闲置。

△圪瘩坪堡址视频

(2)、堡乃新石器时代遗址

堡乃新石器时代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川县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贠家塬行政村堡乃村,原名应为“普乃”,为鲜卑族姓氏。堡乃遗址位于贠家塬行政村堡乃村小组西北侧的上硷,三面环水,西北是临洛河的绝壁,北边略窄,唯有一条小路链接东北塬面。遗址地势北高南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遗址内距地表面1.5米处,发现厚约0.40米、长1.5米的文化层,地表散落有大量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彩陶少见,纹饰有绳纹、篮纹、线纹、附加堆纹、刻花抹光等,可辨器形有豆、钵、尖底瓶、罐、鬲等;并发现有鬲棺葬一具,内有小孩头骨。从标本采集的分析情况,属于新石器仰韶文化至汉代居住遗址。该遗址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它的发现对研究洛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文化聚落分布、文化谱系及原始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堡乃新石器时代遗址视频

(3)、四铃碑(贠尚忠墓)

四铃碑,清代碑楼,为功德碑,位于朱牛乡贠家塬行政村北约400米,朱北乡级公路东,南临村民贠银仓家耕地,西临村民贠张敏家苹果园,建于村民贠玉明家苹果园,地势较平缓。贠尚忠墓封土已平,四铃碑尚存四柱庑殿顶石碑亭一座,该碑亭为砂石质,碑亭高4米,亭基为石砌结构,呈正方形,边长为2.2米,亭檐下装饰有假斗拱,浮雕有瑞兽、八仙图、渔樵耕读、牧童遇仙图案,南侧亭檐下石匾上雕有“玉楼”二字,两石柱上有挽联“大雅云亡泽流洛水,哲人其篓望重柯山”;北侧亭檐下石匾上刻有“辞仙”二字,石柱上雕有挽联,“树称甘棠思恩台伯,碑名堕泪德感羊公”。碑亭中为螭首圭碑,高2.3米,宽0.7米,厚0.15米,碑首额题“皇清”二字,碑阳正文主要记载了贠尚忠的生平事迹,碑阴刻有乡饮宾尚忠公贠老先生之道碑,年款为:大清光绪二年岁在柔兆困敦丞月上浣之吉;亭檐下原挂有四铃,古称“四铃碑”。贠尚忠,陕西洛川人,赠乡饮嗜宾。

(4)、贠家塬城址

位于贠家塬行政村内中间,东接村庄,南临门前沟,西临西沟,北接村庄,地势较平缓。该城址整体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6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约为4300平方米,城墙夯筑而成,夯层厚0.10-0.15米不等,东墙现无存,南墙位于门前沟的沟畔上,残长10米,残高约3米,厚0.07-1.2米不等,西墙残长26米,高约5-7米不等,厚0.5-1米不等,北墙残高约5-7米不等,残长50米,厚约0.5-1米不等,城址的西南角处有一高7米,宽2.48米,进深1米的城门,城门面北为石门,只进行人不能通车马;原城址东南角城门面东,为木质城门,可通车马,现已无存。

城址位于向阳的沟畔边,七个院落13孔清代砖窑构成城堡建筑群,窑洞坐北面南。西边起1号院子为村民贠有仓所属,只有1孔窑洞,窑洞面宽约4米,进深8米,土坯面墙,没有厦房和大房,院子南北长30米,东西宽7米;其余6个院子均2孔窑洞,东西建厦房,南面建大房连接大门。2号院子为村民贠克敏所属,窑洞面宽5米,进深8米,青砖面墙,院子南北长30米,东西宽13米,东西厦房和南面大房大门无存;3号院为村民贠玉敏所属,窑洞面宽4米,进深8米,青砖面墙,院子南北长30米,东西宽11米,东西厦房和南面大房大门无存;4号院为村民贠张敏所属,窑洞面宽4米,进深8米,青砖面墙,院子南北长30米,东西宽11米,东西厦房和南面大房大门无存;5号院6号院为村民贠思敏所属,窑洞面宽4米,进深8米,青砖面墙,院子南北长30米,东西宽11米,5号院厦房、大房、大门无存,6号院厦房无存,大门残损,大房房顶损坏,墙壁残存。2号院至6号院,窑洞的窗和门两两对称,门和窗中间靠近券顶的地方有透气窗,门窗均由青砖辍拱形门脑和窗脑。至7号院村民贠马栓、贠龙刚各属1孔,土坯面墙,窑洞面宽4米,进深8米,院子南北长30米,东西宽11米。贠家塬城址与沟畔下方沟圈里的元代土窑、明代石窑、明代防御土寨遗址相接。

△贠家塬城址视频

(5)、贠家塬土窑遗址

贠家塬土窑遗址建于元代,贠氏先祖元末武勇将军--贠不华夕,官至侯位,因受迫害举家避祸至洛川,并在今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南约7公里的洛河峡谷西岸的塬畔居住,人称贠家塬。贠氏先祖最早居于贠家塬村西塬畔下的沟圈内,在坚实的土崖壁上开挖土窑居住,沟圈内向阳背风,居所隐蔽。经过几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贠氏宗族聚居村落。贠氏族人尊员不华夕为一世祖,并在元代传绘贠氏宗族神影,并流传至今,称为“老影”;清末又续神影,称为“新影”,流传至今。

(6)、贠家塬石窑遗址

贠氏宗族至明末已经枝繁叶茂,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族人陆续在沟圈坪地修建石窑,石窑围绕沟圈以台阶式建造,呈喇叭式。戏楼座南面北,正对喇叭底,起到扩音作用,村民在自家门口都可清晰观看演出。清代初,村中富裕人家在沟圈脑畔修建了6个半院子共13孔砖窑,并修筑土城墙,设西城门和东城门,与沟圈的石窑连成一起,起到防御功能。

(7)、戏楼

戏楼位于沟圈第三阶中央,座南面北,正对窑沟喇叭底,能起到扩音作用,村民在自家门口都可清晰观看演出。戏楼于1945年翻修,由贠数昌、贠作善、贠为善主持修建。戏楼现已只剩三面残墙,靠东墙边留有一棵古槐。

(8)、贠家塬土寨

贠家塬土寨位于沟圈西边的沟梁上,与石窑建成时期同期,是贠氏族人抵御躲避匪患和战乱的防御工事。老寨子三面临沟,一面由窄梁和面相接,临沟夯筑高大城墙,只留小门通行。遇到匪患,村民躲进寨子关闭石门,易守难攻。寨子内生活所需俱全,兵匪散去,村民回到村子安居乐业。清末新城建成后,又为村民建成一道防御线,村民生活更为安定。建国后,贠氏族人逐渐在靠近公路的地方修建住宅,形成今天村落的格局。

(9)、方家塔民居

方家塔民居:方家塔民居位于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贠家塬行政村方堡小组方家塔村,方家塔坐南面北,稍稍偏向西北,背靠圪瘩坪,村子上下三层,上窄下宽呈半弧状分布,状似簸箕。方家塔民居位于村子最高一层,靠南面土崖修建三个院落。三个院落相连,土夯城墙高约10米,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座碉台。东起1号院南面崖壁1孔接石口土窑洞,院子北边坐北面南建3孔砖窑。窑洞青砖面墙,面宽4米,进深约7米,青砖券拱。门窗符合清代窄门窄窗的特征,青砖缀拱形门脑、窗脑;2号院3孔青砖窑洞与1号院相同,保护较完整,闲置状态;3号院两孔窑洞,保护较完整,闲置状态。1号院墙外东南角有一棵百年古槐。

△方家塔村民居视频

审核|路鸿峰

撰稿|王思琪

编辑|王晓飞

转自《 洛川县文化馆》

Hash:ef83099d59ecc8f8d0b4a33074512c0d58b85abf

声明:此文由 洛川县贠家塬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