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五洋江在龙门以南

四千年前,大禹时期,黄河、洛河、伊河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洛阳盆地、伊川盆地都是一片汪洋。那时,还没有现在的龙门伊阙。据对大禹治水了解, 五洋江肯定不在洛阳盆地,也不在洛河中上游,应该在伊河中上游。伊川地形复杂多样。整体地貌可概括为“二山一川七分岭”,总的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伊河由南之北顺着中间低的的地势流过伊阙,流入黄河。为此,我查了一些伊川的村志来求证,伊川几个村名字的由来与五洋江有关,先说说白沙村名字的由来,相传古代龙门以南,一片汪洋,叫五洋江,夏禹治水,凿开龙门伊阙,旱干五洋江,河川成了一片沙地,洚河滩沙呈白色,后来人们依河而居形成村落,名叫白沙。再说说小王村的传说。小王村有一天然石洞----九龙洞。相传,在很久以前,龙门以南,伏牛山以北一片汪洋,古称五洋江。村南石洞内。盘踞九条龙。大禹治水,打开龙门口,五洋江水一泄而下,流人黄河,九龙在洞内失去生存条件,相继死于洞内。现在洞内有一小小的湖泊。水清见底,洞内清泉,四季流淌不断,冬暖夏凉,泉水甘甜可口。再说说土门村,土门村有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土门遗址。土门遗址位于河南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东的高台地上。遗址东高西低,海拔 232米左右。该台地西临伊河,南部北部均为断崖,东部是高台地。出土的图案别致的瓮棺"伊川缸"陈列在国家博物馆。该遗址距今5000年至7000年,土门就是五洋江时期的一个高地。查到这里,我大概知道了五洋江的位置,在龙门以南,伏牛山以北,陆浑水库就是最好的证明。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河上,控制流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积57.9%。其中,九皋山附近到龙门山是深水区,重灾区。伏牛山是秦岭东段的支脉,是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0公里,鸡角尖的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其中九皋山处于他们之间,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位于洛阳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九皋山是古都洛阳南的屏障,距陆浑水库三公里。

大禹打开伊阙,五洋江流干,形成了大片沃土,留下了河洛文化

Hash:738f31b33cbbca4a71c7c4d14b7357ecafccbfad

声明:此文由 日晓文化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