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于苏州闹市下最大的古寺,几乎没有游客造访,只因太隐蔽

在游历苏州的途中,我去到了一所目前为止我去过最为庄严的寺庙戒幢律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明嘉靖之末,太仆寺卿徐泰时构筑东园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为宅园,名西园,时间约在16世纪中叶。徐泰时故世后,其子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并于崇祯八年,延请报国禅寺茂林律师任住持为弘扬“律宗”,改名戒幢律寺!相比去过所谓闻名远扬的寺庙,这个藏匿于大隐闹市中的寺庙则显得尤为低调。如果不是刻意寻访,我想很多人都难以会留意到它。

寺院高树戒律之幢,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立寺原则。经茂林律师及尔后数代住持的努力,西园寺成为律宗道场,法会盛极一时,列为江南名刹。惜于清咸丰十年,毁于兵燹,只剩下残垣颓壁、荒草萋萋。如果不是刻意要进去,很难用外表枯叶、禅院来与其内部的辉煌大气相联系。

但门口皇帝御赐的盘龙牌匾早已告诉了我这里不简单。树高、森严,是我对走进这里的第一印象,江南一贯的黄墙,偶尔会有几个扫地僧从旁边经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走进这里后,原本浮躁的心就静了下来。朋友对我说:或许你听完这里的故事后会对此充满敬畏之心。

两栋未开的钟楼,只是简单的建筑,却又显得格外庄严。当年为使寺院免遭厄运,明开法师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一方面亲率僧众日夜巡逻,另一方面多方奔走呼吁,抢救文物,保护寺院,使西园寺成为苏州唯一没受严重破坏、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而且寺中所藏经书,也有赖于明开法师和安上法师的保护。

从1970至1980年,明开法师对藏书作了全面整理、登记、编目,安上法师进一步分类、造卡,经过两位法师的努力,西园寺珍藏的六万多册古版经书得以保存。今天西园寺藏书数量之多、品种之富、版本之全,可称冠绝东南、载誉全国。可见其在过去的辉煌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座寺庙。

我一直认为寺庙对外称自己有500罗汉的事多半就是假的,但这里不一样,在我走进罗汉堂那一刻,我不用树也能知道这里就有500罗汉,甚至所有佛像加在一起不知500。戒幢律寺的辉煌,也让我看见它在历史长河中受过的苦难。但也得益于各方人士的支持,才能让它在后期修复中有恢复得不亚于当年。

戒幢律寺 在对外开放之初,就有明开方丈、安上法师确立了“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教育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和“学修一体、持戒习律”的发展方向。1997年9月,安上大和尚在圆寂前的遗嘱中,将西园寺多年的发展概括为“道风、学风、家风”的“三风建设”。

作为育人道场,造就一批能传承优良传统,从事佛教师范教育的法师,为解决佛教人才奇缺的症结,贡献一份力量,这是西园戒幢律寺今后的重要奋斗目标。戒幢律寺将本着“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开拓未来”的精神。

庄严,神圣,隐蔽,是我对这里最大的影响,其中到底藏着多少秘密,我们永远无从知晓。但这里确实是江南无数寺院中最值得前来参拜的一个。

西园寺现存殿宇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是苏州市内规模最大的寺院。

照壁位于寺院的最外围,黄墙黛瓦,顶上有双龙盘绕,可以说是寺院的屏障。正面写着“戒幢律寺”四个大字。戒是戒规,防非止恶。幢,是佛教的一种柱状旗帜,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律是修行者应遵守的各种戒律。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知道,西园戒幢律寺是一个重视戒律,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律宗道场。照壁的另一面写的是“自觉觉他”

Hash:0b3bda24db315cfabc87f780b957f409b58ed26f

声明:此文由 无尾象和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