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蒲江•每周一宝——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梨山村之长秋山南麓。据其造像风格,断代为唐代至清代摩崖造像,大多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代《蒲江县志卷二·方外·寺观》记载:“大佛寺,县东十里,石崖上大佛一尊,高丈余,前有石池,终岁不竭。”大佛寺摩崖造像1-22号龛,系一环首方碑,高1.27米、宽0.43米,文字漫没。这通龛碑应该是记述大佛寺历史的最确切材料,可惜文字不存。故而,大佛寺营建于何时,今已不可考。以摩崖造像时代推之,当于唐代兴建。
清代《蒲江县志》关于大佛寺的记载
大佛寺摩崖造像,现存17龛,303尊。该造像主要分布于大佛寺后南北走向长100米、宽5米、距地高10米的白砂石山崖上,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为崖壁东部的大佛区,另一处为崖壁西部的千佛崖。
大佛区造像4龛,均坐南向北,1、2号龛的时代大约在唐,3号龛未刻成,4号龛为清代造像。
1号龛,系马蹄形大佛龛,龛下方设高台。龛中造一尊弥勒佛像,高5.25米、肩宽1.62米、头高1.15米、胸厚0.56米。佛像倚坐即善跏趺坐于高台上,身体端坐,两脚自然下垂。螺髻,面相丰圆,披双领下垂袈裟,内着僧祇支。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手心向外,小指、无名指下屈,余三指并拢上指,施说法印。大佛龛左右后壁续刻23小龛,计左壁11龛,右壁12龛。
1号龛弥勒佛造像
1号龛右侧造像
1号龛左侧造像
2号龛,系外方内圆双重龛,外龛高1.1米、宽0.96米、深0.32米。龛中造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后壁浮雕天龙八部造像。第一层台阶龛上左右侧各蹲伏一狮,第二层台阶正中刻一只鸟。内龛外左侧雕一座经幢,右侧刻一座七级方塔,内塑坐像一尊。
3号龛,初坯,未刻成。
4号龛,系双层方龛,内龛高0.82米、宽0.61米、深0.13米。龛内雕坐像一尊,龛楣刻“慈航普度”,龛左竖刻“西湖三月景”,右刻“南海一枝春”。该龛为清代造像。
4号龛造像
千佛崖造像13龛,编为5-17号,龛像均坐东向西,时代大约为唐代,造像题材主要为弥勒坐像,地藏立佛,观音立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等。
其中,12号龛造像极为独特。该龛,系双层龛,高1.5米、宽1.32米、深0.32米。龛内周壁刻6排52尊佛像坐于带茎仰莲台上,中间雕阿弥陀佛立像,合为53佛。龛口上方左右侧各刻1尊像立于云端。龛口左侧雕菩萨像1尊立于云端,左手下垂提瓶,举右手扬物。龛口右侧雕弟子立像1尊,头残。
12号龛造像
千佛崖造像(局部)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最为世人所关注者,为那尊高达5米的弥勒佛像。
李良先生《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综述》认为,唐代四川佛教石刻造像“为全国盛唐以后各省石窟、造像之冠”。并且,这时的佛教造像走的还是“巨无霸”路线,据蜀石先生统计,高达10米以上的石刻佛教造像就有17处之多。当然,其中最具代表者是高达71米的乐山大佛。
只有5米身高的蒲江大佛,排列在这些大佛面前,就如同进入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人国世界。然而,等而量之,人们惊讶地发现蒲江大佛宛如一尊“缩量版”的乐山大佛。
蒲江大佛与乐山大佛,开凿时间均为唐代,其造像丰满圆润,充分体现唐代时尚。从造像手法而言,两尊大佛皆为倚坐说法印佛像,其共同点有四:弥勒佛造像、双手说法印、装饰宝座、垂双足坐。
蒲江大佛与乐山大佛
大佛寺大佛在蒲江知名度很高,民间相传:弥勒佛云游天下,见长秋山很有灵气,于是席地而坐,大修其行,化为“和尚山”,其座下二十四个弟子变成二十四个山头。
大佛之侧有白蟹井,盖清代县志记载之“石池”,乡人呼之曰“爬海井”。井中有一种少见的白色螃蟹,周身洁白银光闪闪逗人喜爱。据说,这口井原来是座银窖,井里的白螃蟹是银元宝变化的。相传,大佛寺的法昌和尚贪财,一次将化缘的银子藏在地窖,准备回家买地。当他挖开地窖时,惊讶发现银子化成一池清水,爬出来一堆白螃蟹,张牙舞爪瞪着法昌,还活生生夹断他的五个指头。有好事者,编打油诗一首:“贪心和尚贪银子,一窖元宝化成水。正经和尚念假经,爬海夹断五手指。”
大概,千年来被大佛仙气所感,此井之白蟹名声很大。2002年,《北京晚报》刊文“奇禽怪蟹齐聚成都大佛寺”,一时蒲江大佛寺与白爬海之名,成为京城侃爷们茶余饭后大呼神奇怪诞之谈资。
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亭廊
Hash:2801f2d8a17fad17cee04da7f3f0c79380880547
声明:此文由 蒲江文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