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织绣,让植村秀、爱马仕都成了她的合作伙伴
在成都金牛区“杨华珍藏羌绣工作室”里,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传承人杨华珍正指导社区妇女进行刺绣,图案是茶花和羊角花。针线用色是明亮的桃红与墨绿,与蜀绣针法娟秀、纹样雅致不同,藏羌绣的针法粗犷、用色大胆鲜艳,常以红撞绿表现花朵与绿叶相依相偎的关系,以白配蓝描绘川西高原天高云厚的明媚天气。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族刺绣”的合称,分别于2011年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非遗技艺传承人杨华珍而言,这两门技艺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创作主题大多源于大自然,针法都较为粗犷,这也正是藏羌织绣与“四大名绣”最大的不同。但美的独特并不是缺憾,而是其生命力所在。正因为于此,不管是遥远的过去,还是今天,或是未来,这份独特的美,都让人愿意为之追寻与热爱。
走出大山,建立绣苑
1957年,杨华珍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一户刺绣世家。在杨华珍的家乡,层峦叠嶂间隐约可见的既有碉楼寨房,也有佛塔经幡。藏族、羌族两个古老的民族在这片灵秀土地上共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杨华珍从小在藏羌文化的浸染中长大,6岁便随母亲学习藏族编织、挑花刺绣的技艺。回忆起这段时光,杨华珍笑着说,自己幼年时,同母亲、外婆学针线,常常喜欢打破既定套路,自创些针法。杨华珍16岁时,因手艺出众,常被长辈夸赞,并在当地小有名气。20岁出头的杨华珍已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祖辈留下的技艺。
在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传承人前,杨华珍是四川《阿坝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在此之前,她还开过照相馆,彼时还收了4个徒弟教摄影。“摄影时,对构图和色彩的琢磨和学习对我后期的织绣很有帮助,相当于让我储备了一些艺术理论知识。而从小对山中万物的感知和捕捉, 让我获得了无数关于美的体验——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中那种无与伦比的艳丽,就是藏羌织绣想要去淋漓尽致地描摹的。”杨华珍说,现在专注于藏羌绣,跟从前生长的家乡与摄影30年的经历都有关系。
“端起相机,记录真实河山;放下相机,织绣艺术灵感”,是杨华珍那时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2008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她的家乡遭受重创,目睹满地废墟残垣,杨华珍内心煎熬:“我应该做点什么,才能让大家重新振作起来?”突然有了使命感的杨华珍放下相机,拾起绣针,带领十余个志同道合的姐妹毅然离开大山,来到成都,为乡亲们探索以手工技艺重建家园的创业道路。
那年,杨华珍和姐妹们在成都租了间月租900块钱的房子,她们吃一起,住一起,做出绣品就拿出来卖。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个月,杨华珍带出来的一万多块钱很快就用完了。
在杨华珍和姐妹们即将花光身上所有的钱、走投无路之时,一位企业家找上门来,不但以38万元收购了全部作品,还承诺将提供场地,支持她们进行藏羌织绣的创作。从那时起,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杨华珍和姐妹们藏羌织绣的事业开始步入正轨。
2009年,位于成都市文殊坊的藏羌绣苑成立;2011年,“中国汶川藏羌绣传习所”在汶川县映秀镇建立,开辟了“传承人+ 协会+ 公司+ 农村合作社”的传承模式;2012年,藏羌绣苑正式成为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有了固定平台,渐渐地销量不愁了,藏羌织绣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因为杨华珍和姐妹们当年这份选择和坚持,羌绣、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也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本人也在年近花甲时被授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艺术与时尚的相逢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是在采访期间,杨华珍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她也常对学习藏羌织绣的姐妹与学生们讲,文化是祖辈们一代代的生活经历累积下来的精神意义,好比高山杜鹃“羊角花”,其花语是“爱的喜悦”,其花语都是人们赋予它的,是人们美好情感的寄托。
在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时,“花”不过是向世界讲述文化故事的形式。但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本人对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至关重要。图案、纹样、形式和颜色,都是设计师思想的外化体现。绣品中的图案与纹样的形式可以流变,承载图案与纹样的材料可以流变,但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一定是某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认知和审美的某种程度的再现。由此,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时一代代的有所创新。
2014年,日本护肤品牌植村秀联系到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希望与杨华珍合作推出2015 年羌绣主题的限量版洁颜油。杨华珍立即应允下来,用短短三天时间,便构思出两款洁颜油的瓶身设计。由于这款产品显示称含有绿茶等多种成分,因此杨华珍便想到,以羌族茶花为创作主题,取名为“生生不息”。“羌族人有句话叫‘花在心中开’,说的是羌族人心中的茶花”,杨华珍说,“在对茶花图案进行二次创作时,我取义‘茶尖常摘常新、生生不息’,意味‘茶叶采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为绿茶生命力的象征。”
还有一个创作案例是2017年,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洗护品牌陶丝请杨华珍设计产品套装。围绕这个主题,杨华珍的设计思路是,用56种象征符号组成一个圆形的团花,寓意中华民族大团结。
在杨华珍看来,圆有很多深层次的涵义,最质朴和暖人心怀的,就是和睦团圆。为了这枚包罗万象的圆,杨华珍构思了整整一个月。她先后请教四川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的相关专家,请他们帮忙搜集56个民族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有些民族可以将花作为意象符号,比如牡丹花可代表汉族,蝴蝶花纹代表苗族,有些民族的代表符号则是火焰、果实等。可如何将56个意象符号融合在一起并表现出来?杨华珍想到在一根不断生长成为环形的树枝上,结出了56朵“花”,代表56个民族同根生。
2017年, 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与荷兰梵高艺术博物馆签订协议,将羌族“十二月团花画”授权给梵高博物馆进行再开发。“十二月团花画”是羌族的文化瑰宝,每一朵团花代表一个月份,一年12个月则有12朵团花,代表不同寓意:2月樱花、3月桃花⋯⋯5月兰花⋯⋯9月菊花⋯⋯在荷方博物馆的运作下,“十二月团花画”图案出现在了爱马仕丝巾的一角。
“十二月团花画”也像12星座般,被定制成12瓶不同香水,用于生日送礼。在杨华珍看来,当艺术与时尚结合时,艺术为时尚赋值,时尚则为艺术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是藏羌织绣与国内外时尚品牌跨界融合的意义所在。
Hash:6ee0b78f9082cdc1c2230290fad15d0d9d9aa6d1
声明:此文由 天府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