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穿越半个世纪 探寻建市之初的鹤壁集新华街
如果时光能倒流至20世纪50年代,你会看到,鹤壁最繁华的地方不在淇滨区,也不在山城区,而是在现在看来十分偏远的鹤山区。
那时,鹤山区聚集着一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支援鹤壁煤城建设的热血青年,载满“乌金”的运煤车川流不息,鹤壁集是远近闻名的贸易集散地。还有,鹤壁市第一届市委、市政府驻地,第一所学校、第一家邮局,第一个教堂、第一家影剧院、第一所监狱,都聚集在这里,聚集在窄窄的、小小的新华街上。
新华街,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上演过太多的故事,有过太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没有新华街,鹤壁会失去多少精彩。
新华街天主教堂又名若瑟堂,是以耶稣养父的名字命名的。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左右,在意大利人梅神父、兰神父的主持和信友协助下,购地2590余平方米初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扩建为现在的教堂,历经百年风雨。百年之中,教会在这里传教、办学、医疗、赈灾,影响不断扩大。
天主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坐北朝南,高约15米,面阔6.5米,进深24.5米。教堂正面题“若瑟堂”三字,大门上方有3尊雕像,最高处是大圣立像,为若瑟怀抱耶稣;右侧为圣伯多禄,右手拿《圣经》,左手拿天堂地狱钥匙;
左侧立像为圣保罗,左手拿《圣经》,右手持护教利剑。
教堂庄严肃穆,至今仍有宗教活动。
1945年鹤壁第一次解放后,天主教会房屋分别由汤阴县政府和中小学占用。建市之初,教堂为鹤壁市仓库,储存过全市军备、医药、生产等物资。
据天主教徒赵玉芬介绍,这所房子是当年建造的神父楼(实际有上下两层,由于地势升高,一层已在地面以下),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十分破旧,但就是这所普通的房子里,1946、1947年,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和卓琳夫妇曾先后在这里有过短暂停留。
还是这所房子、这个院子和在这儿工作过的一群人,58年前,随着鹤壁这座崭新城市的诞生,被永远地载入了鹤壁史册。
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决定,建立鹤壁市。4月3日,中共河南省委任命孙铁峰为鹤壁市代理市长,郭工臣为代理副市长。5月10日,中共鹤壁市委员会建立,郝明甫任代理书记。
6月28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鹤壁市政府委员会即现在的市人民政府,代行人民委员会职权。市委市政府驻地就临时设在这所院子里。
鹤壁市第一任市委书记郝明甫同志当年就在这栋神父楼办公,同楼办公的还有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部门。
当时,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等部门和市政府办公室、民政科、财政科、人事科,全部集中在这栋楼房和西边鹤壁矿区办事处办公地旧址内。
这是当年司法科、公安局办公旧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建筑仍保留了原貌,直到前几年才被拆除。1956年12月,安阳专署鹤壁矿区办事区(处)成立鹤壁公安局,1957年6月改为鹤壁市公安局,负责建市之初镇压反革命、打击刑事犯罪、保卫市委、市政府机关和煤矿企业安全等工作。
1957年,刚刚建立的鹤壁市百废待兴,面临着极其繁重的建设和发展任务。第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鹤壁建设的新征程。据市档案馆资料记载:市委市政府成立之初,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办公用具也不齐全,好些两斗、三斗抽屉桌和木椅子都是借的,上面有白漆印着的“平原省煤矿”字样。
为解决机关干部伙食问题,市委盖个伙房,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在一个锅里搅勺把。市委没有会议室,开小会就用教堂的房子,大一点儿的会,只能到不远的新华剧院。当时的新华剧院低矮陈旧,坐椅是长木板钉的长木椅。但就是这样,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这里开会时,或蹲或坐商讨工作,谈笑风生,激情四溢。
当时,市委市政府只有一辆旧的美国吉普车,还是省里为鹤壁建市特意配给的,吉普车空间不大,三个人就把车塞得满满的,领导们和同志们下乡、办事共用这一辆车,即使主要领导,也没有专车可用。
建市之初的鹤壁市,辖鹤壁集、中山两个城市街道办事处和鹤壁、东头、罗村、西顶、石门、施家沟、寺望台、石林8个乡,北至鹤壁集北街,南至庞村,东至石林,西至东齐。市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17.5公里,总面积311平方公里,人口76168人。
让我们走出教堂,到新华街上去感受一下它当年的繁华吧!
这是鹤壁集东门,也就是老鹤壁集村的东大门。当时并未划分出鹤壁集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四个村,这个大门便是鹤壁集村的东门户。
圈门的上边是鹤壁市看守所,建市之初鹤壁市公安局建的临时监狱,关押全市的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等人员。这所临时监狱,在市委市政府南迁中山、大胡后仍使用了一段时间。
东门南是鹤壁矿区邮电局。建市前,汤阴县邮政局在鹤壁开有2条邮递线,一条是汤阴至鹤壁集,另一条是汤阴经宜沟、鹿楼到鹤壁集。1957年鹤壁矿区邮电局成立后,改为自行车邮路,汤阴经宜沟至鹿楼的邮路停止,改由汤阴经鹤壁集至鹿楼,单城34公里。4月,鹤壁市邮电局成立,办公地点设在中山,鹤壁矿区邮电局改为邮政支局。
邮政支局南边是鹤壁市印刷厂,其前身为鹤壁印刷社,成立于1956年,起初只有10余名工人,开展手工油印、石印业务。1957年建市后,信阳印刷厂迁至鹤壁,与印刷社合并,成立了鹤壁市印刷厂,为机关、学校、厂矿等提供服务。
出东门便是鹤壁市第一小学。该小学创建于1915年,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建市之初,属汤阴县,是汤阴县第三高等小学堂,建市后改为鹤壁市第一小学(图为改建后的学校)。
当年,这里还有鹤壁煤矿医务所,即鹤煤集团总医院的前身和鹤壁军分区办公旧址。1957年6月,鹤壁市兵役局成立,也就是现在的军分区。下设动员科、征集科、预备役军官科、民兵科、统计科,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为团级单位。
街上有一个新华剧院,当时,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会议就在里面召开,兴鹤大街建设时拆除。新华剧院是鹤壁最早的一家剧院,剧院舞台很小,设备简陋,1957年建市后,该剧院进行了维修,木板座改成了长联椅,每联椅可坐5人,1967年剧院停用。
当时的新华街十分繁华,街道两旁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小集市,自东向西,长约四五百米,杂货铺、油条铺、烟酒铺店铺簇拥,白天营业,晚上打烊。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里你只花四块钱就能买到一瓶正宗的茅台酒。
当年新华街街里街外,有秦家、赫家、郭家,那里房屋拥挤,街道弯曲,胡同狭窄。市区东边紧挨是鹤壁集东街村,南边是南街村,再往南就可到羑河边。
郝连家族曾是鹤壁集的望族,其先人在云南曾官至巡抚,在新华街东段路南建有九门相照宅院。该宅院前后共六座院落。后倒塌拆除。
鹤壁集新华街是1957年市委、市政府的临时办公地,当年12月,市委、市政府便由鹤壁集迁至中山。
之后,市委市政府又从中山、大胡两度南迁到现在的淇滨区。鹤壁,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名闻遐迩,成为豫北大地上一座魅力四射的现代化城市。
Hash:ed0e29167986fb4f9057164b7fe86209237c6cee
声明:此文由 鹤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