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中挺立的城市,是中国白瓷的故乡
艺旅近两个月都在做中国瓷器发展史的系列课程。课程以中国瓷器的釉色为线索分类,逐一解读每一种釉色背后的中国瓷器。
本周的主题是中国的白瓷。
隋四系罐 2016纽约苏富比坂本五郎专场拍品
正在准备白瓷资料的时候,看到了河南暴雨的新闻。持续性的强降雨,河南多地出现内涝、洪水,街边车辆被卷走等严重灾情。
相信每个人都被灾情信息紧紧牵动着神经,也都在默默祈祷河南一定能挺住。而正在准备白瓷资料的我,不仅无限感慨,暴雨中坚强自救的河南,曾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瓷之乡。
#01
白瓷为什么重要?
瓷器的形态多种多样,而如今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就是白瓷。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一只白瓷碗白瓷盘。
现代白瓷产品
你或许会觉得,这实在平平无奇,但正是因为有了白瓷的出现,才有各类彩釉瓷和彩绘瓷的发展。
就如只有在白纸上,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画作的五彩斑斓。
左:唐白釉梅瓶 ;右: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左:清雍正景德镇窑斗彩缠枝花纹梅瓶;右: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鹿纹梅瓶
#02
中国瓷器史中的白瓷
白瓷的创制、发展与成熟是中国古代成熟瓷器创烧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技术革命和进步。
为什么说是重要的技术革命呢?
我们所讨论的白瓷,是中国学者所界定的瓷器,即用瓷土制胎,经过1250°C以上的高温烧成,在器表施釉的器物。
白瓷的制作要解决三大难题:
首先,要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或瓷石,否则胎土含铁量高,烧成颜色就深。
其次,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一般要小于1%,这是要保证釉色的纯净。
最后,要有能够烧成1250°C以上高温的窑炉。
所以,想要烧出一件纯净无暇的白瓷,对于古人来说,是一道高难度的化学题。
#03
为什么是河南?
但就是这样一个对古代中国人来说严苛的要求,却在隋代成功实现了。
最初发现的白瓷身影,就集中在中原大地上。
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北方地区大约在北魏后期开始生产瓷器,最初生产的是青瓷和一种棕褐色的瓷器。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 1958年河南省濮阳县李云墓出土
到了公元575年的北齐范粹墓,我们可以看到追求白,但尚未成熟的初期白瓷出现了。
北齐 1971 年安阳市洪河屯范粹墓出土
到了隋代(公元610年),从姬威墓出土的盖罐和唾壶来看,最迟在这个时间,隋白瓷已经可以成熟烧造了,此时也是隋代经济产业的鼎盛时期。
而生产这些器物的窑口,也集中于河南地区。
根据2005-2008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南巩义市白河窑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资料,有学者认为白河窑是最早生产白瓷的窑场,而且很有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洛京窑”所在。
巩义窑窑址分布图
虽这一结论存在争议,但是探究历史,河南巩义这一地区,依托都城洛阳,确实是北魏至唐代制瓷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另外,白瓷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进程。而是集中在有原材料,且政治经济发达的地区多线程发展。
因为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政权)政权中心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并且,本地也有制作瓷器的胎土原料。而政治、文化,经济的高度集中,都对手工艺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北朝历史年表(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所以,除了巩义窑,其他著名的早期白瓷窑口,也都集中在这一地带,比如河南安阳相州窑等。
到了隋代,前朝积蓄的技术手段、经济基础都迎来了集中爆发。我们可以从纪年墓中出土的器物清晰地看出,从北朝到隋代,瓷器从发青、发黄再到洁白的过程。
北齐 黄釉莲瓣纹盖罐
隋 白釉罐
隋 白釉杯 隋苏统师墓出土
因此,北方白瓷的突破是我国北方盛产的优质制瓷原料与长期积累的成熟的制瓷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04
河南白瓷对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意义
早期河南的巩义窑、相州窑对于后来隋唐时期北方白瓷窑口,如邢窑、定窑等的产品有很直接的影响。
唐 邢窑白釉罐
唐 定窑白釉碗
北方白瓷的创烧,打破了青釉瓷一统天下的格局。
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白瓷上的装饰也是这个阶段逐渐丰富起来的。
唐 巩义窑白釉青花盘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
宋代窑址分布图
到了元代之后,景德镇之所以能够生产各类青花瓷彩瓷,也是基于早期白瓷一步步排除矿物杂质的技术革命。
这两天的微博评论太好哭了!发稿前看到河南博物院的热搜词条#河南博物院人和文物一切安好#,
各地兄弟单位为豫博送来的温暖话语,眼窝子突然又浅了。
总之,盼平安!❤️
-END-
编辑|艺旅文化 星星峡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890464af84ce0a4e7627480b954cc865eac3be48
声明:此文由 艺旅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