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座湮没两千多年的古城被发现!战国五陉城,赵陉城究竟在哪儿?

几年前,央视播出的一场有关河北的寻宝节目,其中一位来自石家庄的藏友,携一枚铸有“五陉”二字的圆足三孔布币(铜质),请专家鉴定。专家称,此枚三孔布币为战国时期赵国所铸的铜质钱币。战国时期钱币一面铸有地名,另一面铸有钱币分量,如一两、十二铢等。这枚“五陉”钱币,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叫做“五陉”的城邑铸造。专家指出,“五陉”是哪儿呢?就是今天石家庄属下的一个县井陉

传世战国赵国所铸“五陉”三孔圆足布币(网络图片)

其实,最早提出“五陉”是井陉的,是北京大学的古文字教授裘锡圭(现为上海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早在多年前,裘教授就依据传世的“五陉”布币,研究认定“五陉”币应该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货币,就是当时太行八陉第五陉之地铸造的钱币。并认为战国的“五陉”应该就是今天的井陉!之后,河北省文研所孟凡峰教授又依据考古资料进一步肯定“五陉”就是井陉!而在井陉境内发现的“五陉”布币,更进一步证明“五陉”是井陉未正式称呼前的旧称!

战国时赵国五陉城在今天石家庄的位置

古籍中罕见“五陉”一名,唯《战国策•赵策二》的《王破原阳》一文末有:“王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踰九限之固,绝五径之险。至榆中,地千里。”专家学者皆认为,文中“五径”即指“五陉”。“径”是“陉”的假借字。

纵观石家庄地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拥有“封龙”、“石邑”、“东垣”、“北九门”、“番吾”、“南行唐”、“房子”等多个城邑。并已发现有“妬邑”、“北九门”等战国三孔布币,专家已认定“妬邑”即“石邑”,在今天的鹿泉南故邑;“ 北九门”即今天藁城的九门乡……

“五陉”是战国时井陉之地的最早名称。赵国在“五陉”筑有城邑,即“五陉城”。简称“陉城”,因当时韩国也有“陉城”(在今山西曲沃境内),为区别两城,故史籍称曲沃的“陉城”为“韩陉城”,而井陉境内的“陉城”为“赵陉城”。

矿区天护村尚存的战国赵国“五陉城”西北角遗迹

“赵陉城”一名沿用到秦汉之际“井陉”一名定称后。司马迁在《史记•田叔田仁列传》中称田叔是“赵陉城人也”。由此可知,“赵陉城”“五陉城”在今天的井陉之地无疑。但是具体在井陉哪呢?只有考古发现来证明了!

1989至1990年河北省文物复查之际。文物复查队在井陉盆地中央、今矿区一带,对汉至唐的井陉县旧治城——天护古城考察时,除发现残存的的高达数米的战国夯土城墙的西北角外,又在城的东北角发现了一段长35米、高2米的夯土城墙。城墙的构筑方式与战国时石家庄区域内古城东垣、石邑、房子等地城垣遗迹的做法相同。即夯土层厚约7至10公分,夯面上有直径5、6厘米的圆形夯窝……而在此城的四周发现有战国的遗址,采集到灰陶豆、盆、壶、筒瓦和板瓦等战国遗物

在战国五陉城旧址西城墙下采集有肩石夯锤

(筑城所用工具)

夯土筑墙夯锤使用示意图 古代夯土城墙的夯窝(网络图片)

五陉城旧址采集战汉时期绳纹砖(残)及陶片

尤其是在此城南古道侧战国遗址中曾发现了圆足三孔“五陉”布币,由此足以证明天护战国古城,就是战国晚期赵国所筑的、已经已经湮灭已久的赵武灵王“绝五陉之险”的“五陉”城!

经测量战国的“五陉城”的城墙东西长约431米,南北城墙的长度与其相当。那就是说战国时期的五陉城是一座面积将近两万平方米的城池。之后,秦汉时设置井陉县时依旧沿用了战国时赵国所筑的“五陉城”城池。一直到宋代,一千多年间虽然各朝多有修葺,但都是在战国城墙的基础上加以修补,所以“五陉城”残存的遗迹才能显现出两千多年前的基建风貌。

“五陉”城曾是战国晚期石家庄地域内与石邑、东垣、元氏灵寿等古城同时存在的赵国城邑。城的建造年代当在赵惠文王时期,赵灭中山国并将井陉绵曼河东岸的曼葭城捣毁后。当时为了加强对中山国遗民的管理统治,赵国便在绵曼河西岸、五陉盆地的中央平缓地带(今矿区天护)修建了五陉城,时间在公元前280年前后,距今已经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了!(许力扬)

转一转

赞一赞

看一看

Hash:303f603215e05f192baaa484b4780acb468afffe

声明:此文由 井陉大家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