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古代名人墓葬丨之二

作者:王争鸣 冯涛 美工:小熊

武姜墓

【武姜墓】位于新密市曲梁乡五虎庙村西。

【郑国版“樊胜美的妈妈】武姜,中国春秋时期郑武公之夫人,郑庄公、共叔段的母亲。如果大家看到前几天的推送,一定对这个女人印象深刻,郑国版“樊胜美的妈妈”:因为喜欢小儿子,协助小儿子谋反,企图害死另一个儿子。武姜由于参与共叔段之乱,遭到郑庄公流放,后来在大夫颍考叔的协助之下,武姜与庄公母子重归于好。此典故为我们贡献两个成语:不及黄泉无相见、其乐融融。

典故

其乐融融

——《左传·隐公元年》

武姜原是申国人,嫁给郑武公。生郑庄公的时候武姜难产非常痛苦,所以很讨厌他,故而庄公名为“寤生”。

郑庄公即位后,武姜偏爱小儿子共叔段,为共叔段求大城制,没有成功,求得京地。共叔段作乱,武姜计划打开都城新郑城门。郑庄公早有准备,立刻发兵打败共叔段,共叔段逃亡,史称郑伯克段。

郑庄公恨母亲,令人将武姜送往城颍,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此时,边疆颍谷一名大夫颍考叔在得知庄公的悔意后,便借机上贡。庄公随后赐宴颍考叔,席间,颍考叔将一些肉类留下。郑庄公随即便问其原委,颍考叔便回禀庄公自己的行为只是为了让在家的老母也能品尝国君赏赐的肉羹。庄公听闻后,大发感慨。而颍考叔则借机表示,只要挖条隧道,能看见泉水,那么就能完成庄公的心愿。

庄公听从,开始动工挖掘。隧道掘成后,庄公和武姜分别走入隧道,郑庄公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母子最终团聚。

子产墓

【子产墓】原为郑州许昌两市的文保单位,2016年1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保单位,位于新郑、长葛禹州三地交界处的陉山山顶。旁边有祭仲墓,墓东建有祠庙。

【中国好宰相】子产(?年-前522年),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郑国上卿,是春秋末期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后世对其评价甚高,将他视为中国历史宰相的典范,清朝的王源更推许他为春秋第一人。子产执政期间,改革内政,慎修外交,捍卫郑国利益,极受郑国百姓爱戴。

另外,子产与孔子还是“好兄弟”,交情甚好。《史记·郑世家》记载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 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典故

子产不毁乡校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议论国家政事。然明对子产说:“毁了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事情完了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政事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我听说用忠于为善,能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能防止怨恨。靠权威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议论?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样:大水来了,伤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点加以疏通,不如让我听到这些话而作为药石。”然明说:“我从今以后知道您确实是可以成就大事的。小人实在没有才能。如果终于这样做下去,哪里只会对二三位大臣有利?这确实有利于郑国。”孔子听到这些话,说:“从这件事来看,别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梁惠王墓

【梁惠王墓】市保单位,位于中牟县官渡镇韩庄村,俗称“老虎谷堆”。

开封的第一个王】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原名魏罃或魏婴。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他所修筑的大梁坚城,奠定了今日开封城的基础;他所开凿人工运河鸿沟,使开封城四周水道畅达,景象万千,颇具名都气象。时至今日,开封仍以多水而著称于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誉。

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在和梁惠王对话中,说士兵在阵前逃跑,一人逃了五十步,另一人逃了一百步,前者就讥笑后者不勇敢,以此来比喻讥笑别人犯错时,自己亦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轻一点。

《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

小编曰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位于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区域,为“中国八大古都”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之一。千百年来,先民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开创奇迹。除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和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之外,郑州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古代名人资源,无数先贤圣哲、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这里建立功业、名留青史,而中原郑州也成了他们人生的最后归宿地,这也形成了“名人墓葬”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景观。名人墓葬不仅是一抔黄土、一块墓碑,更是中华历史和文明的重要载体。河南博物院功勋志愿者王争鸣老师是志愿者团队里有名的“活字典”、“资料库”,他遍访郑州地区的名人墓葬,积累了大量相关资料。这几周,我们将陆续推送他撰写的专题《郑州古代名人墓葬》,以飨读者。

hbvolunteer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义 务 讲 解

Hash:ee9fb51134404eff70a7d9bb2b4b0951e9b5d10c

声明:此文由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