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历史深处的亮色 | 作者×编辑如是说大明御史左光斗
▲
▲《大明御史左光斗》首发式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今安徽枞阳县人,官至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他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师,在与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斗争中惨死狱中。
桐城派代表作家方苞记其事迹的散文名篇《左忠毅公逸事》曾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上回书说到:大明御史左光斗为何弹劾魏忠贤“三十二条当斩之罪”,一代廉臣的刚正不阿与浩气长存跃然纸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今次,《大明御史左光斗》作者谢思球与编辑程凤将带您探古寻今,追寻左光斗散落在时光中的足迹;为您抽丝剥缕,带来更立体的历史人物的解读。
作者:左光斗是一个实干派官员
那是在2001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到左光斗的故里大朱庄去寻访,陪同我的是当地红灯小学的一位老师左浑船。
▲谢思球在左光斗故居遗址考察留影
大朱庄是今枞阳县横埠镇境内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村庄。阳春三月,遍野的油菜花灿烂似锦。我们找到了正在野外祭坟的左氏后人左一思老人。
当年,左老81岁,精神矍铄,他是左光斗三兄左光前的第十三世孙。
左光斗,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九月初九。当天,月当大斗,其父因而名之。字共之,取《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之意,一字遗直。自号浮丘,又号沧屿。
左一思老人领着我们向大朱庄走去。一路上,左老不停地说着朱庄的地理位置是如何的好,他指给我们看说,那蜿蜒的山岗像一条象鼻保护着村庄。
在朱庄的村头村尾,我们看到了许多古枫树,干粗可数人合围,树龄至少都在百年以上。从一棵一棵的古树旁经过,我仿佛看到了村庄久远的历史。
绕过几间民居,左老将我们带到一片废墟前。他对我们说,这就是光斗公老宅的旧址。
▲重建后的左光斗故居
老屋坍塌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左光斗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左老又让我们看旧址上一些残存的原物,一对明代石狮基本完好,门楼边还有一对石鼓,尤其是用来安放石鼓的两只石礅,上面的图案和花纹非常精美。
我有些不解地问左老,这些旧物何以保存到今天。左老说,大朱庄都是左氏后裔,平时大家都自觉地保护。
2008年夏天,经过多次联系,我在横埠镇又有幸见到了一幅左光斗的画像。
画像由横埠镇中义村左氏后人收藏,此前一直传说已失传。当时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画像长2.8米,宽1.1米,属大幅立轴。画像顶部有六个篆体大字:“左忠毅公遗像”。
从时间上推断,画像绘制时间应当是明末或清初。
如此大幅的造像,不太适宜悬挂于普通民宅,它很可能是左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而悬挂于左氏宗祠之内的。
画像中的左光斗身着盘领窄袖的红袍,头戴官帽,脚穿皂靴,端坐于虎皮椅子上,左手放于膝上,右手搭放在腰带上。
▲左光斗画像
他目视前方,眼含忧郁,表情严肃,不怒自威。
画像画工非常精细,线条流畅,柔韧有力,活而不滞。胡须部分,一根一根清晰可辨。
官袍的下半部分以海浪纹为主,上半部分以祥云纹为主,飘逸灵动,一笔一笔尤见用心。
特别是脚下椅座上的木纹和回字纹,曲直相映,用笔讲究,表现出了精湛的绘画技艺。
提起左光斗,我们都会想起后人送给他的“铁骨御史”这个称号。
这个称号来源于史可法之语:“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史可法在听说恩师惨遭炮烙之刑后进入诏狱探监,时左公面额焦烂,几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史可法探监反遭老师一顿责骂。事载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实际上,用“铁骨御史”来概括左光斗的一生,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尽管他完全无愧于这一称号。
要说铁骨,东林人士个个堪称铁骨,这些人正派、无私,不畏强权。
在明末那样的乱世,朝廷迫切需要的不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腐儒,也不是犯言直谏、徒事攻讦的诤臣,而是能救民于水火的干臣。
而左光斗就是这样一位干臣,他是一个实干派官员。
万历末至天启初年,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在北方屯田。
当时,北方人习惯旱种,不知水稻为何物。左光斗大胆推广水稻,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北方缺水,他号召百姓以水利为先,汲水成渠,大挖水井。
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顾宪成高攀龙评传》一书中,我意外地看到一首左光斗在北方屯田开荒时编写的一首歌谣:
盘庚五迁,唯井存焉。
家掘一井,井灌十亩。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
为了顺利推广水稻,他谱写了这首凿井之歌,让老百姓传唱。
在左光斗的倡导下,北方各府县普遍响应,凿井眼无数,各县开凿水田上百亩,多的达千亩以上。一时间,北方成为塞上江南。
东林重臣邹元标在还朝路过天津时,见路面水田成片,感慨地说:“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并指出,这都是左光斗的功劳。
左光斗有一封著名的《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疏》。
经过认真调查,在这封奏疏中,他提出了在北方进行“三因十四议”的兴修水利举措,并很快得到朝廷批准。
“三因”就是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进行水利建设,“十四议”则是进一步的具体化,即浚川、疏渠、引流、设坝、建闸、设坡等。
所以,有人说左光斗又是一位水利专家。
作为一个清流,左光斗不仅是重视农业,而且身体力行,在北方推广水稻种植,非常难能可贵。
土地是民生之本,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之初推行的稳农政策就是附民于田。
但是,在明末,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加上天灾频繁,流民四窜,民附于田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这种情势下,左光斗的屯田就有了救民于水火的意义。
另外,辽东战事频繁,朝廷缺饷缺粮,左光斗在北方屯田对强兵足民、充实辽饷,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左光斗具有独到的人才眼光。
他曾置人才录一册,“某处有某人某相才某将略某第一流某稍次,暗识圈点,曰:‘吾居官十数年,精神全用在此,虽多未识面,而已可备朝廷缓急之用矣。’”(《左忠毅公年谱》)
左光斗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在北方屯田和担任学政时,提议并开设屯学、武学,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些都是为国家培养文武人才的紧要之举、创新之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可惜,在明末那样一个纷乱四起朝局飘摇的时代,左光斗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记得是200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明代名人年谱》,影印本,共十二册,其中就收有《左光斗年谱》。
当时网上有售,但不拆零,定价是2400元,优惠后还要近2000元。这是左光斗年谱首次影印并公开出版。
▲谢思球在左光斗故居做签售活动
当时下决心买了一套,还向同学借了部分书款。至迟在那时,我就有了为左光斗创作一本传记或小说的想法了。
可收到书后不免有些失望,年谱太简洁了,关于左光斗一生的生平事迹记载甚为粗略,语焉不详。
加上本人水平有限,于是只好将创作时间推迟,同时继续搜集左公资料。
直到2017年,我才觉得创作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于是才正式开始本书的构思。
此前一年的2016年,我还以左光斗为题材尝试创作了电视剧本《大明御史》,并获得安徽省第三届影视剧本大赛创意剧本奖。这进一步增添了我创作本书的信心。
即使如此,创作过程也并不是很顺利,写活一个历史人物是极其艰难的,我只是勉为其难罢了,只为了圆心中一个酝酿了多年的梦,只为了对故土再一次进行深情的回望。
编辑:左光斗是那个黑暗时代一抹耀眼的亮色
生活于皖江之畔的作家谢思球,善于从地域历史文化传统中撷取素材,将涌动于历史深处的文脉从厚厚的尘埃中剔垢磨光,呈现于当代人的案头,皖江文化的精神因子就在那些鲜活的文字中氤氲开来,成为一缕现世的馨香。
《大明御史左光斗》是谢思球最新奉献的馨香一缕,凛冽,古雅,像冰天雪地中一株老干虬枝的寒梅。
老干虬枝的寒梅很符合著名历史人物左光斗的精神气质。
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人的骨干,是与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东林六君子”之一。
古代气象学研究表明,十七世纪初是神州大地上的极寒时代,被称为小冰川期,常有极为罕见的暴雪酷寒。
这不仅仅是气象学上的极寒时代,在人文政治上也是冰天雪地的世界。
左光斗是那个黑暗时代一抹耀眼的亮色,他忧国爱民,查奸肃贪,和杨涟等东林名臣勇斗阉党,为官场树立了正气,端正了士风,成为儒家知识分子君子品格的高标和典范。
然而,历史的悲剧就在于正义之神常常打盹,邪恶势力在一个历史时期会占据上风,遂制造出各种国家和社会的悲剧,导致人性的堕落。
阉党魁首魏忠贤攫取权柄后,顺者昌逆者亡,朝中士大夫望风而靡。
这些读圣贤书的孔孟之徒,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古训早已置之脑后,纷纷拜倒在魏忠贤脚下,甚至自称干儿子、干孙子,真是斯文扫地,廉耻丧尽。
左光斗时任左佥都御史,以言官的身份剀切陈言,历数魏忠贤三十二斩罪,最后被诬陷入狱、迫害致死。
史可法形容自己的老师是“铁骨御史”,这个名号遂成为历史定评。古人云左光斗等东林党人的人生境界,是“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真是入木三分的评价。
在冷风暴雪中,左光斗用满腔热血谱写出民族脊梁式的士大夫形象,立于天地之间,谢思球又用其气象生动之笔墨将这个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令读者时而废书而叹,时而感佩涕零。
对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谢思球经历了十几年的酝酿。
从2001年开始,就多次到左光斗故里——枞阳县横埠镇大朱庄寻访,考察地形地貌,辨识废墟上残存的石鼓上的花纹,采撷左氏后裔流传的关于先祖的传说。
几年后又在民间意外地发现了一幅左光斗的画像,令他兴奋不已,这张“目视前方,眼含忧郁,表情严肃,不怒自威”的画像,给了他塑造左光斗形象最为具体的依据。
远远不止于此,谢思球阅读了大量关于左光斗的书籍,奏疏、诗文、年谱,认真研读、思索,已走入历史深处的左光斗形象在作者的脑海中愈来愈清晰、完整。
尽管左光斗以气节流芳后世,但作者在充分研究之后认为:左光斗不仅仅是诤臣,更是能救民于水火的干臣。
小说不仅写了他与阉党斗争的主要情节,还浓墨重彩地写到了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和推广水稻的功绩,更细腻地刻画了左光斗为了培植人才,开创性地创办屯学和推广武学的经历。
谢思球以历史史实为据,佐以小说笔法技巧,让左光斗从一个为大众所知的铁骨御史形象,变得更加丰富饱满。
而历史人物的命运,在更为宽阔的历史背景下,显示出一种必然的悲怆色彩,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历史反思的深度。
在煌煌京师为何有人敢于明目张胆地贩卖假官,魏忠贤是怎样获取权柄,为何正人君子在斗争中有如此巨大的牺牲,等等。
除此之外,对于魏忠贤等奸佞者贪残、泯灭人性的行为也有深入的刻画。
阉党嫉恨左光斗等言官,在将他们迫害致死后,竟然剔除他们的喉骨,诅咒他们在阴间无法发声。
可见,他们对左光斗等人是何等畏惧。作者揭露这些人的险恶用心,读后令人毛骨悚然,对人性之堕落发出深深的喟叹。
本书是以明代有“铁骨御史”之誉的真实历史人物左光斗为原型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小说将左光斗置于明末时局的大动荡与大纷乱中,忠于基本史实,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通过左光斗一生的重要事迹,表现其崇高人格和刚正清直的品质,塑造一位古代反贪楷模的艺术形象。
小说情节设计合理,细节丰富,可读性强,语言精炼流畅。
本期编辑:于洋
Hash:21f7efe55bb64f2d41e414cd8aa065a15e7290b2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文史出版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