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程卫东——嶕峣风景甲洛邑
嶕峣山,位于洛宁县小界乡,距县城20公里,因山上庙宇众多,特别是有春神庙,又称庙山、春山。嶕峣山,青山不老,溪水长流,风景如梦如幻,“嶕巅仙迹”名列洛宁十景。北中部一峰突出,为崤山东主峰,海拔1114.6米,为崤山群山之首。峰顶建有玉皇寺,山腰有龙王庙,庙山拔地而起,山势凶险,风云变幻莫测。俗谓“庙山起云,暴雨倾盆”。
嶕峣山的主峰,称广成山,挺拔耸立,高插云天,群山环围,林海烟云,一派神游之境。山巅有广成洞,又称嶕峣庙。元朝翰林学士薛友谅在《嶕峣庙记》中载:“嶕峣,洛西名山也。今按《图经》载,广成子往来嶕峣,放逸山谷,盖此山也。”
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嶕峣山主峰的石室中,一千二百岁不曾衰老。道经记载,轩辕黄帝前去问道:“敢问至道之要?”广成子答曰:“无劳无形,无摇而精,乃可长生。”这实际上是宣传“道法自然”的观念。
明清时,“嶕巅仙迹”被列为永宁十景之一。所谓“嶕巅仙迹”,指的是广成子修道处。列其为名胜,是在导引人们领略大山大岳的自然之美,修养解脱尘世之苦,洁净灵魂,至美至矣。
嶕峣山南北走向,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6公里,主峰在西南部。远观山峦起伏巍峨,似剑峰高耸入云。登高观看,山顶可容千余游客鸟瞰日出,一番美景尽收眼底。
嶕峣山古名嵌崯山,因高峻而得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云“远望老嵯峨,近视怪岭峦”。《楚辞·招隐士》记载:“状貌嵌崯今巍峨”。都述说了嶕峣山的崔嵬。据康熙《永宁县志》记载:“嶕峣仙迹”为古永宁八景之一。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车云知事在峣巅仙迹中写道:“广成谈道启黄轩,羽化于今迹尚存。来往嶕峣堪想象,溯洄山水费评论。悬崖镇日余丹灶,绝巚临风拾洒樽。黄石赤松何处是,遥随夕照下江村。”讲述一个悠久的传说,广成子曾到嶕峣山修道炼丹,北山侧还有广成子洞山顶有一足印,童叟试之皆与已大小相合,故称嶕峣仙迹,悬崖有炼丹炉绝顶酒具遗迹。山之阳原有庙宇数十间,有大雄宝殿、献殿、廊房、厢房、石柱山门。殿堂宏伟,式样奇特,依山设样,巍巍可观,琉璃瓦金光灿,金碧辉煌,可惜毁于清末民初的战火之中,山中溪水潺潺皆仙山中流出,象一串“珍珠”洒向人间。
嶕峣山是古代圣山、道教名山,多道教宫观庙宇。最著名的是河渎庙、春神庙、紫极宫,它们分布在白云深处、青山绿水间。
河渎庙,是祭祀河神的庙宇。传说河神即河伯冯夷,常乘两龙,以游大川,主管风雨和河川。春神庙,是祭祀春神的庙宇。传说春神即女神句芒,她也常乘两龙,巡游天下,是主管草木、生命之神。两神常结伴而行,于是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河渎庙、春神庙建于上古时期,在唐代进一步扩建,成为皇家庙宇。同时,唐代在嶕峣山建了紫极宫,北宋《云笈七签》等道经记载,唐代紫极宫最著名的道士是王子芝,这里有一个传奇故事。
从曹魏到北魏时期,嶕峣山的瓦川河流域是巴人的樊氏部落聚居地。目前在瓦川湖的东侧,有一个古老的山村,名为下瓦川,又称樊家寨,这就是当时樊氏部落的活动中心。这里,古楼林立、古林参天、碧水清流、渔舟唱晚,仍有巴人村寨遗风。
瓦川湖的西侧,有一个明代开始形成的村庄,名叫上瓦川,又称师家寨。寨外是成片的梯田,一直延伸到云端之上,是山民们用锄头创造的一幅风景画。师家寨往西,有一个小山村,名叫茶树沟,这里是古代巴人的茶园。魏晋时期,洛阳地区产茶,西晋杜育在洛阳作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也是茶道的奠基之作,记述了洛阳地区种茶采茶的情况。
瓦川湖,原名瓦川水库,现开发旅游区更名春山溪谷。它依山就势建成一排排窑洞式别墅群供游客吃住游玩,享受原生态大自然氧吧。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目之所及尽是郁郁葱葱,在这里没有雾霾没有汽车尾气,一呼一吸之间全是纯净的空气。瓦川水库就在度假区内,在青山的怀抱中游客能尽情享受水上运动的乐趣。这里山清水秀,人迹罕至,堪称世外桃源。湖水清澈,湖面平静、自然而神秘,只有水禽掠过,才能见到湖面出现微微的波澜。湖边是古树、绿草、鲜花,四周的山峰倒影于水中,更增加了一抹秀色。
嶕峣山,不仅风景秀美,历史渊源深远,更是古迹遍地传为佳话,令人神往,更值得一观为快。有天然形成的风潭、雷潭、雨潭、石猪、石门、石灯、石滚、纱帽石、香炉池、石龙、牛柏等。
风潭、雷潭和雨潭位于东山脚下的旧庙址处,三潭成上中下一线排列。但都不大,距离较近,三潭水深莫测,碧绿发蓝,天再旱从来不枯。相传揭了风潭的盖就刮风,揭了雷潭的盖就响雷,揭了雨潭的盖就下雨。因此,人们会依据生活和生产的需求揭相应的盖子。如果三个盖子同时揭就会雷鸣电闪,大风呼啸,倾盆大雨,夹杂着冰雹,打毁庄稼,群众都说五黄六朋不要庙山雨。
石龙,就是嶕峣山伸向西南的那道山梁,山梁上龙麟层层,龙头伸向瓦川河,吸水布雨,佑护着马店原和瓦川河流域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石门,位于嶕峣山主峰阴坡下不远处,陡峭的山崖上,石笋啮牙裂嘴中间一石缝处形似石门。相传,南蛮子至此,说石门内有宝,就让上村郭庄一菜农养根百日黄瓜,到时高价相买,菜农多方打听,知道南蛮子是要百日黄瓜作打开石门的钥匙,盗取山中之宝,菜农便在黄瓜长到99天时,摘了黄瓜,打开了石门,只见门里面有一碾子,一头金马驹正在碾金豆,他就放了金马驹,两手不停的向衣服兜里装金豆子,只听一声山响,石门开始回合,菜农慌忙外逃,鞋子被挤掉一只,石门关闭,金马驹跑到锦阳川,喝了水,吃了草,失去了灵性,现在马村的村名据说与金马驹有关。
石灯,位于大风道口,传说当年夜间发光,灯光照到陕县头峪街董员外家的水缸里,董家人丁兴旺,财源不断。据传到北京去不住二家店,不吃二家饭。后来南蛮子将石灯破坏后,石灯晚上不再发光,董员外家从此人祸横生,不数年就破败了。现在陕县头峪这里连一户董姓人家也没了。
石滚,位于石灯下边。相传,夏天山下人把他滚下山碾麦使用,到晚上他又复回原位,后来被南蛮子破坏,长在山上动不得了。
香炉池,在嶕峣山西坡,外形似香炉,供诸神仙使用,时常释放香气。至今,每到初一、十五晚上,可看到两柱香,夜间在发光,香味缭绕。
纱帽石,位于嶕峣山西侧的肩膀上,高丈许,周长三丈有余,形似纱帽。南蛮子看了地理形势,确认是顶真纱帽,为使后辈当官,就将其先人遗骨烧成灰用净布装上埋葬到这里,自已后也葬于此(蛮子坟仍存)。后人说这地方纱帽不差,不过是修过的,所以南方出了很多唱戏的都戴纱帽。
牛柏,在嶕峣上南侧的一个石岭梁上,长了一棵柏树,枝叶旺盛,从远处看象头牛,牛身上骑着人,有的说是老子骑牛,有的说是苏武牧羊,不论你站在什么角度看,都有一个典故向你讲述。
石碑,在嶕峣山南侧龙王庙的旧址上,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和石刻。有薛友谅写的“嶕峣庙记”;张论“嶕峣山赋”;张鼎延写的“五老图续”;张琯‘峣巅仙迹’;张旋‘峣巅仙迹’。张楷崤山辨,崤水辨,知事车云“洛宁怀古赋”都记述嶕峣山的巍峨和秀美。
春夏之交到嶕峣山,满坡刺槐林,槐花香如醉,山间果树成林,山蛮青松叠翠,处处郁郁葱葱。阳春时节,果花野花,争相斗艳,蜜蜂飞舞,满山飘香,盛夏时节,溪水潺潺,凉风阵阵,渡假休闲首选之地。九九重阳,遍山硕果累累,掛满枝头,随风招手,如送到口。进入隆冬,山舞银蛇,原驰蜡像,嶕崤雄立,非外妖娆。山顶上新建的卫星接收塔站,全天候向月宫中的嫦娥传递着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信息,鼓舞着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拼搏。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Hash:c8a3ef04a2eaaa34e9c096587bd907f50ab22e82
声明:此文由 洛宁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