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郑州市有这么多历尽沧桑的古建筑,个个是传奇!
自然也有着众多的古建筑
这些沉淀了数百年的老地方
每个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传奇故事
跟随视线君的脚步
一起来探寻吧!
周开谟故居
周开谟出生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籍河南汜水县后柏杨村(后移居北周村)。他于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进京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官礼部郎中,在京主持文会。他曾放任湖北德安知府,又升汉黄德道台。
周翰林故居,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北周村中心大街东段路北,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全宅建于高台(名曰周家台)之上,台壁、台面用红砖和青砖镶铺,宅院居高临下。整个宅子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前院上房为高大的客厅,相对为临街房,东西有厢房,临街房东首是高大的正门。
韩凤楼(1885—1956),字五峰,荥阳县城南关人。民国将领,清末曾任新军管带。1903年考入县立汴源学堂,1956年2月4日病逝于郑州,享年71岁。他的故居就坐落在荥阳市老城区南关街。
现如今的韩凤楼故居只剩下主楼、两侧厢房及正对主楼的门房共4座建筑,4座建筑构成一典型的四合院。主楼为双层,楼上楼下都是典型的四间房构造,墙体厚实,门保存完好。尽管一些木质的楼梯、支架出现了断裂、腐朽,但基本保存完好,此外还保留着“严肃活泼”的大字。“韩凤楼故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当过学校使用,因此还保留了一些那个时代的痕迹。”古民居保护志愿者金鑫介绍说,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历史的烙印了。
任家古宅
东史马村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枫杨办事处,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坐落在东史马村东西大街与南北街交接处,被当地人称为“大门楼”的任家古宅,则是郑州现存为数不多的清代古建。今年五十八岁的任金岭就是居住在这座古宅内的任氏家族的第七代传人。
任家古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四代六十三年才建造完工,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任家古宅最早由任君选(德润之曾祖)所建,因建筑精致,雕刻巧夺天工,传到任德润这一代才续建竣工。任德润曾任布政司布政使,属从二品大员。为此,皇家恩赐于"辅翼国政"大匾,挂于宅门,以显家族荣耀。
董天知将军1911年生于荥阳老城南街一幢灰砖蓝瓦的四合院里。曾先后任山西抗敌先锋队总队长等职。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发动之时,董天知在山西潞城与日军作战中壮烈殉国,年仅29岁。
董天知故居为明清建筑风格,三进院落,砖木结构,是将军早年生活的地方。为纪念董天知将军,荥阳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在董天知故居的基础上修葺完善,制作展厅、碑墙,修建将军半身铜像,成立了“董天知纪念馆”
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座位于紫荆山路与书院街交叉口,书院街112号,近邻郑州商城遗址南城墙,是“郑州最后的四合院”,现是“书院幽荷”游园的一部分。
座四合院东面和南面几间是青砖墙体,北面两间的墙体是红砖,为后来新接。老房子上面用的是灰瓦,翘角飞檐。木门上面著名宅院建造日期,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造。
魏联奎故居
魏联奎(1849年~1925年),又名星五,字文垣。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主事和法部左丞,任职30多年,判案精密审慎。辞职回乡后,他联合几个老友集资成立“郑州贾鲁河水利公司”,历时三年,垒坝修渠,灌溉贾鲁河沿岸田地10万多亩,民饮水思源,名此渠为“魏公渠”。1918年,他联合有关人士奔走呼吁削减漕运粮赋税,历时三年,终于为省内外大运河沿途54县每年减漕银元23万多块。事成后,大家在开封刷绒街“漕粮商榷会”刻石立碑,记减漕始末。
魏联奎故居在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魏岗村的一处土崖下,有一个百年窑洞群,十多孔老窑洞背山面河,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远处五云山的峰尖。
吕氏明清古建筑群
据传是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来的吕姓家族聚居地,依洧水顺地势而建,楼房建筑高大雄伟,错落有序,且等级森严。现存有十二处清晰可辨的老宅和保护较好的二至四层古楼九栋,多为青砖硬山灰瓦顶,基本上为二进三进甚至四进的大型院落,大多为前大门、耳房、配房,还设有迎壁和照壁、中为过厅、后为厢房、最终是主楼。精美的砖雕木刻多见以门楼、主楼为主。
文物部门认定,该处的“吕氏明清古建筑群”是中原明清时期的典型民间建筑群,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是研究明代中原建筑风格、民间生产、生活变迁、家族等级管理等的活载体。2013年7月,被纳入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
你还知道哪些,在下面分享吧!
Hash:e4140c1d5f0a61bae5ea86739d3c91ba86681480
声明:此文由 郑州微视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