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丨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展第四期

2020北京运河文化节推出“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展”,展示白浮泉、玉河、西板桥、大运河故道、路县故城周边、张家湾古城等大运河北京段沿线遗址考古工作成果,阐释考古成果在研究古代漕运史、运河变迁史、物质文化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今天北京文博为您带来 “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展”线上展第四期。

01

大运河与副中心

汉代路县故城生产、生活区考古

为配合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在路县故城城址外西南部发掘出汉代房址34座、道路15条、陶窑4座、灰坑1364座、沟渠72条、瓮棺葬42座、水井124口以及北朝墓葬4座、辽金时期墓葬12座等,证明路县故城近郭区域为两汉时期的生产、生活区,对于了解汉代的聚落分布情况、功能分区、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古现场

汉代房址

房址群

汉代水井

汉代陶案

汉代耳杯

02

大运河与副中心

汉代路县故城手工业区考古

2020年,路县故城城址外西南部发掘出两汉时期房址8座、水井5口、道路2条、沟2条、灰坑350余处。各类遗迹中以水井形制最为多样,井圈修建材料以砖、木、陶质为主,形状可见方形、圆形,出土的盛水器具也特征多样。在两汉地层中出土的炼渣、炉壁残块、石范残块等冶铸相关遗物,是首次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发现大规模的冶炼相关手工业遗存,为研究汉代的冶炼技术、手工业发展、经济分工提供了重要资料。

冶炼遗存

灰坑

石范

石范

炉壁

炼渣

03

大运河与副中心

张家湾古城与善人桥

张家湾古城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一处重要节点。为了解张家湾古城城址的基本形制与埋藏、保存状况,近年来对该城址的南城门、南城墙东城墙等进行了考古勘探、试掘,初步明确了城址相关遗迹的具体位置与保存状况。

张家湾镇瓜厂村发现的善人桥遗址,东西券石正中的题刻显示该桥为“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陈进儒监造”,与相距仅1.4公里的张家湾通运桥题刻内容完全一致。善人桥与通运桥均为大运河水系上的重要桥梁,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北京段重要的水利工程遗迹,对推进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发掘

东城墙

南城墙

善人桥全景

善人桥题刻

善人桥地钉

Hash:7f7a154ccfe81d07da917ce14308e40ce4af2333

声明:此文由 北京文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