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山寨新气象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去年3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了《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以后,首批在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新营盘、西川、翠玉4个乡、6个自然村进行帮扶,帮扶对象为602户2005人。一年多来,三峡集团坚持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夯实筑牢发展根基入手进行真情帮扶,通过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普米山寨的脱贫攻坚出现了新气象。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4月9日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宁蒗县普米族传统文化保护协会采访,看到宁蒗普米热贡祖文化培训中心韩规提高班的学员,还在专心致志地聆听老师讲授普米族韩规文化。

“这个培训班,是三峡集团扶持保护传承普米文化项目的一项内容。”87岁高龄的普米族退休干部、宁蒗县普米族传统文化保护协会顾问胡镜明介绍,三峡集团致力帮扶保护传承普米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大家都很感动。

来自新营盘乡的普米族汉子永忠益喜,从15岁开始就学习韩规文化,但一直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他表示,经过这次培训,对韩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对进一步保护传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充满了信心。

“到目前,三峡集团已到位普米文化保护传承资金500万元。”县扶贫办副主任苏旭告诉记者,县里利用这些难得的扶持资金,正在按规划分期分批开展韩规文化培训。同时,开办了普米双语班,建成了普米文化展示体验馆,正在规划建设韩规文化博物馆

“全国共有普米族4.2万多人,其中能熟练掌握普米语的人数不足8000人。”县扶贫办普米族干部熊德鼎深有感触地说,保护传承普米语成为普米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为此,县里专门开办了双语班,今年已有50名学生接受双语教学。

火塘是普米族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普米族的正房就是由上下火塘组成。“开一瓶酒、烧一壶茶,都要先在火塘边敬祖先。一年365天都离不开火塘。”在红桥大水沟村委会上拉垮村民小组采访时,村民小组组长曹学高告诉记者,由于生活困难,现在村里建有火塘的人家越来越少。

上拉垮村民小组共有93户316人,全部是普米族。据介绍,村里原来只有10来户人家建有火塘。去年,三峡集团专门安排扶持资金,帮助普米族群众恢复火塘。目前,上拉垮村的普米族人家,已经全部恢复建起了上下火塘。

“要不是三峡集团帮扶,我们普米族人家的火塘就要失传了。”望着越烧越旺的火塘,村民曹银华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夯实筑牢脱贫根基

在新营盘乡新营盘村委会牛窝子村民小组,三峡集团帮扶的人畜饮水、河道整治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牛窝子村共有231户706人,全部是普米族。”村民小组组长胡海青介绍,去年以来,村里通过实施三峡集团的帮扶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牛窝子村的普米族群众,饮水一直十分困难。去年,三峡集团把牛窝子村作为首批帮扶对象以后,在村里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记者在村里的一个高地上看到,几位工人师傅正在忙着修建水池。“这是一个30立方米的水池,像这样的水池一共建了4个。”胡海青介绍,另外还建了100立方米和50立方米的水池各一个,水源从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引过来。工程完工后,自来水就可以通过到家家户户了。

在窝稿大河,河道治理工程正有序推进。“窝稿大河从村边经过,每年洪水暴发的时候,都会发生泥石流,严重威胁着村子和群众的安全。”新营盘乡武装部部长陈朝骅介绍,三峡集团专门安排75.7万元资金用于治理窝稿大河,帮助村里的普米族群众消除安全隐患。

39岁的残疾人胡永,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来访时,正好见到胡永正拄着拐棍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今年2月动工,修了3间平房,今天刚好烧火。”胡永笑嘻嘻地介绍,能盖起新房子,全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三峡集团的帮扶。另外,他还利用三峡集团安排的4000元帮扶资金,建起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已经种下了一些小菜,再过几天就可以拿到街上去卖了。别看我腿不方便,好多活路我都能做。”胡永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色。

红桥乡黄腊老村委会抓如村民小组共有85户人家,其中普米族65户。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进村的道路正在进行水泥硬化施工。“全长3.2公里,按照路面宽6.5米的标准进行建设。”家住抓如村的黄腊老村委会普米族副主任熊立荣介绍,三峡集团对抓如村的帮扶,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把抓如村打造成为民族团结特色旅游示范村。

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就谈不上脱贫致富。去年以来,三峡集团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的重点,投入巨资帮助普米族群众改善住房条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筑牢了脱贫攻坚的根基。

激发增强内生动力

何正云是红桥乡黄腊老村委会普米族聚居的抓如村小组非普米族建档立卡户,他和妻子罗玉春不仅心脏都不好,而且都有智障,生活十分困难。记者来访时,只见一家3口正忙着建房子。

“刚开始时,何正云一家人看见别人来给他家盖房子,都无动于衷。现在一家人都能积极配合,参与建房。”宁蒗番人古寨旅游文化公司参与旅游开发的抓如村普米族汉子曹建飞介绍,三峡集团的帮扶给普米山寨带来的巨大变化,还体现在激发了各族贫困群众热情,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曹建飞早年在美国勤工俭学,后来到尼泊尔做生意,2003年到拉萨组建西藏圣洁假日集团。去年,他听说政府已拿出规划,三峡集团也过来帮扶,要把抓如村打造为民族团结特色旅游示范村,就邀约了汪建斌等几位股东,回到村里组建起宁蒗番人古寨旅游文化公司参与旅游开发。

三峡集团的帮扶起到了催化剂、粘合剂的作用。2016年,县委、县政府结合三峡集团的帮扶,通过建立“三峡集团帮扶+部门整合+财政补助+社会支持”的模式,共整合各类资金20793.74万元,其中,三峡集团帮扶资金5000万元、省级部门整合资金177万元、县级部门整合资金10159.37万元、信贷资金5457.37万元。同时,着力实施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普米文化保护等7大帮扶工程。组织省、市、县、乡四级挂联部门,向37个普米族聚居村派驻了180 余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组建、派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到普米族聚居区开展脱贫攻坚政策、思路宣讲,实现了普米族聚居区“挂包帮”“转走访”全覆盖。(李秀春)

【链接】

宁蒗县的普米族,分布在10个乡镇、37个村委会和社区、280个自然村,其中30户以上的普米族聚居村共有49个。在全县4206户普米族农户、13803人中,共有普米族建档立卡户622户、2140人,普米族聚居村非普米族建档立卡户397户、1248人。

(责编:徐前、朱红霞)

Hash:af6e92e34967d8642055afcea5fb10d4e87b3e11

声明:此文由 人民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