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赡思丁墓 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2处文物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了国务院核定文化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762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0处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

据统计,云南省新增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官渡区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处:古墓葬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分别为:赛典赤.赡思丁墓、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 

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赡思丁墓有二处:一处是位于昆明盘龙区松华坝马耳山马家庵村的真身冢;一处是位于昆明官渡区民航路五里多小学内的纪念冢。

古墓葬(1处)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

8-0189-2-022

赛典赤·赡思丁墓

元、清至民国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官渡区

真身冢呈长方形,面南背北,下部砌石,上部封土,高1·8米,长2·6米,宽1·4米。墓有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墓形相同。清咸丰以前,墓下有石垒台基,四周有护栏,并建有清真寺、八角亭,植有巨柏,还有二三十家回民种田守墓。自成同年间(公元1856-1873年)回民起义后,守墓回民被杀,寺、亭、墓也遭毁坏。1987年,赡思丁父子墓得以修复,重立墓碑。

为供人们凭吊,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688一1693年),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又在当年通京古道五里多建了一座纪念冢。咸丰年间,墓亦毁于战火。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昆明保延梁任地方自治长时,倡议重修,中经护国运动,地方经济措据,直到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才竣工。墓呈长方形,石砌高家,高2·7米,长2·3米,宽1·3米,正面刻有"元咸阳王赡思丁墓",左面刻《元史·赛典赤·瞻思丁传》,右面刻民国六年袁嘉谷撰并书的《重修成阳王墓记》,背面为蒙文碑记,顶为青石刻雕的屋槽。墓近市区,交通方便,来参观、凭吊者比以往更多。

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中央研究院下属的天文研究所辗转迁到了昆明。到达昆明后,天文研究所先把办事处设在了昆明晓东街20号。当时的天文研究所所长余青松等人在走访了昆明四周的郊区后,最终选定了昆明东郊凤凰山。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

8-0189-2-022

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

1939年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

1938年8月,新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凤凰山开工建设,至1939年2月27日建成完工,并由所长余青松将“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改名为“凤凰山天文台”。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图片:源于网络

编审:向 文 责编:李 伟

编辑:彭泽

Hash:8bb8d46fd2d90f426fab4efebfb6af208491cec9

声明:此文由 唯美官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