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艺术节暨纪念玄奘法师东归1372周年论坛举行

西咸传媒网(编辑 燕子)2月19日,“2017归元艺术节暨纪念玄奘法师东归1372周年论坛”在西安市沣东新城归元寺举办,活动以“弘扬玄奘精神,重塑文化脊梁”为主题,主要探讨玄奘东归的历程和意义,以及玄奘精神及玄奘文化对于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本次活动由东新城归元玄奘文化促进会和陕西省宗教协会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沣东新城归元寺常住承办。玄奘大师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的使者”,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位世界级伟人。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大师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已成为文明互鉴、和睦包容的重要象征。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并称赞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体现了“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

玄奘法师远涉万里西行印度取经的传奇经历已经广为人知,但是他不顾在印度已经获得的名誉和地位毅然东归祖国,回到长安的历程及其意义却并未引起当代社会的足够关注。这无论是对于玄奘文化的研究还是继承弘扬玄奘精神,都是一种缺憾。

在本次论坛中,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田宏刚先生发布了他关于玄奘东归的最新研究成果《玄奘法师与长安归元寺的渊源》,用充分的史料和文字学、民俗学考证确认玄奘大师东归进入长安前“止宿”之地就是位于沣东新城漕河之畔的归元寺,时间就是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三日,从而破解了玄奘法师东归于何时、何处被迎入长安城的千古之谜。他认为,玄奘大师东归来到归元寺,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宣告了玄奘大师前半生取经生涯的圆满结束和他后半生译经弘法事业的正式开始。

西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则全新解读了玄奘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他认为“玄奘法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历史人物,他留给后世的是一座多向度、多层次的精神大山。”打破了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在公众中人妖不分的形象,并指出“玄奘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早已超越宗教的范畴,在社会成为一种不断放大的文化符号而存在,并在宗教、外交、学术、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不断彰显。”

归元寺住持慈光法师说“玄奘大师为追求真理不畏生死的精神,体现了大乘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认为,除了取经、译经,玄奘在育人方面也是成就卓著。在玄奘法师的译经场,他以自己的诲人不倦和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弟子,也因此让其创立的唯识宗成为当时的一门显学,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佛教文化

慈光法师认为:“在当今剧烈变革的时代,弘扬玄奘精神,不应忽视他诲人不倦的方面,应充分发挥佛法在生命教育和心灵教育中的优势。”

据了解, 自2008年以来,归元寺分别针对成人举办“圆满人生传统文化讲座”,针对青少年学生举办“传统文化夏/冬令营”,针对佛教皈依弟子及归元寺义工团队举办“皈依弟子及义工佛法共修班”,针对佛教信众举办“僧伽体验营”和“禅修营”。参加学习和直接受益的人员达数万人,影响了众多的家庭,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对净化人心,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鉴于玄奘精神与玄奘文化对于当今时代的重大意义,与会代表强烈呼吁加强玄奘的研究,大力推动玄奘精神的弘扬和玄奘文化的深入研究,从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自信,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

玄奘大师简介

玄奘大师(600年~664年),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独自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学习取经,在印度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回国后,玄奘法师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大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并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共526筴、657部。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在其弟子协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玄奘大师的主要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此外还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归元寺简介

1、历史

古长安归元寺,地处关中腹地--古长安城西二十公里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长安区)王寺街道办事处五一村(许村),东伴秦阿房宫遗址,西依沣河畔、南见悠悠秦岭,北临渭水之滨。归元寺的“归元”名称来自于佛经中“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

据《长安县志—寺观志》记载,古长安归元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千年古寺。当年唐三藏法师玄奘西行印度求法出长安西门,沿如今的西兰北路上行;归来时,顺西兰南路折返。归元寺即是玄奘法师求法归来后进入长安城前住锡之最后一站。

唐贞观19年(公元645年),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归来,就登座于本寺。寺院举行隆重法会,昼夜灯火通明,经声、钟声响彻云宵。寺南民间的庆祝活动也持续了一个月之久,宾主共庆取经圆满。这年正月二十三日,朝廷指派被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来归元寺迎请玄奘法师进入国都长安城。自此,每年正月二十三成为流传至今的古庙会日。

据历史记载,当年的归元古刹占地百余亩,寺内松柏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香火旺盛,是群众向往的佛教圣地。但在清末道光年间回民起义中,归元寺老殿大部毁于兵火。后又经文革,归元寺再遭浩劫,元气大伤,到文革结束后,归元寺仅一间卧佛殿幸存。

2、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实,古老的长安归元寺迎来了新生,寺院逐步得以恢复。2002年上慈下光法师受邀住持归元寺以来,归元寺得到了快速发展,十方信善,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四维贤达上门求法者门庭若市。

归元寺秉承太虚大师及诸先贤大德所倡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充分发挥佛教本有的特色,以“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作为“人间佛教”修学方式的宗旨,以三大教育体系——圆满人生教育、佛法大众教育和关怀践行教育的实施作为“人间佛教”的践行方法,将佛法智慧契合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改善,使佛教的弘化能够真正起到“净化人的心灵,提升道德水平,和谐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世界和平”的作用,以达成建设人间净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

近年来,在深刻洞察社会现实和大众对佛教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寺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不断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间佛教”修学弘法格局。

自2008年开始,归元寺分别针对成人举办“归元圆满人生传统文化讲座”,针对青少年学生举办“归元传统文化夏令营”,针对佛教皈依弟子及归元寺义工团队举办“归元皈依弟子及义工佛法共修班”,针对佛教信众举办“归元僧伽体验营”和“归元禅修营”。

为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的大众教育和人间佛教的践行,归元寺不断地完善教学和生活环境。

2013年3月,归元寺安养院落成,楼高五层,共80个房间。一方面作为公益性佛教养老机构,为诚信佛教的老人提供佛法修学和生活场所,让老人在平和快乐中安度晚年;另一方面也为在归元寺参加修学的社会大众提供了清净、便利的居住生活环境。

2014年9月,总建筑面积 3000多平方米的归元讲经堂落成。归元讲经堂楼高三层,一层为玄奘法师纪念馆,二层为千人大讲堂,三层是禅堂。楼内配备现代化的灯光音响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寺院佛法修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教育。

通过多种公益性活动的长期持续举办以及寺院学习生活环境的完善,归元寺覆盖不同人群,由浅入深,多层次的人间佛教践行体系已经初见规模,让众多的信众及其家庭受益,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使归元寺在净化人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我国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陕西省西咸新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下,归元寺提出了建设“长安归元寺佛教文化园”的整体规划。归元寺佛教文化园计划采用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方式,计划用三期工程,到2025年全部竣工建成。“长安归元寺佛教文化园”以佛法僧三宝具足为依托,以落实“人间佛教”和“玄奘文化”为出发点,以人文教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落脚点,通过人的参与、体验,达成身心的净化和文化、生命的感悟。(来源:陕西市政)

Hash:779fa5e259e63824e27e29e18bea875ff52f34ac

声明:此文由 西咸传媒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