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关于毕加索学校的景点 毕加索艺术学校
导读:巴塞罗那关于毕加索学校的景点 毕加索艺术学校 1. 毕加索艺术学校 2. 毕加索立体艺术 3. 毕加索国际艺术教育集团 4. 毕加索艺术中心 5. 毕加索国际美术教育集团 6. 毕加索的学校 7. 毕加索艺术培训学校 8. 毕加索美术馆 9. 毕加索美术培训中心 10. 毕加索艺术学校时所作的画 11. 毕加索美术学校
1. 毕加索艺术学校
毕加索一生中的艺术风格分为: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2. 毕加索立体艺术
Le petit Picador
1889年,年仅八岁的毕加索创作了第一幅斗牛场景的油画,作品描绘了斗牛的场景:骑在马背上的斗牛士向前行进,旁边聚集了助阵的观众。整体色调鲜明艳丽,构图富有逻辑,体现出毕加索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
1900至1901年,毕加索创作了众多以阳光下的斗牛场景为题的油画及粉彩画。这一系列作品奇特迥异,具有浓厚的立体主义艺术风格,人们眼中的艺术作品不再是熟悉的具体物体,而是新的审美形式
3. 毕加索国际艺术教育集团
毕加索一生中的艺术风格分为: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4. 毕加索艺术中心
格尔尼卡背景介绍:——
1937年4月26日,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遭到纳粹同盟空军的空袭,当时7000人口的格尔尼卡死亡2000人,城镇化为废墟。这次空袭首开战争中攻击非主要城市的先例,引起举世震惊。毕加索得到消息后, 怀着悲愤心情创作出巨幅画作《格尔尼卡》。现在这幅画收藏于马德里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
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些德国军人来此参观。当毕加索正在发给他们每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时,一名军官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格尔尼卡在巴斯克人心目中也是独立和自由的象征。中世纪时巴斯克各地的人们曾在这里举行会议,并在一棵树下宣誓争取巴斯克的独立和自由。现在这棵树已经枯死,但树干仍然被保存在原地。
5. 毕加索国际美术教育集团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 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6. 毕加索的学校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 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 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 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 。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 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 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 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 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 。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 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常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 内容。毕加索这幅《亚维农的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象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 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1910年,毕加索作《卡思维勒像》,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7. 毕加索艺术培训学校
梵高没有考上过艺术院校。
但是毕加索是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8. 毕加索美术馆
毕加索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幅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亚威农少女》构思灵感来源于伊比利亚雕塑和非洲面具。作者参观巴黎人类博物馆时,被非洲土著人艺术,特别是黑人雕刻的那种简练朴素、怪异和粗犷的造型所吸引。画中少女们变了形的脸,是画家探索伊比利亚人和非洲黑人雕塑的结果。
这幅画色彩运用得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很强的视角冲击力。毕加索也借鉴和吸收了一些非洲神秘主义的艺术元素。比如画面上两个极端扭曲的脸,扭曲变形的部位。红、黑、白色彩的对比,看上去狰狞可怕,充斥着神秘的恐怖主义色彩。
9. 毕加索美术培训中心
毕加索16岁时画的3幅画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1896年4月,巴塞罗那全市美术展览会上,毕加索的《第一次圣餐》陈列于第一展览室,标价1500比塞塔。5月15日的《巴塞罗那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对这次展览的综合评述,其中也提到了这幅画,称其“画中人物富于感情,线条明快”。
毕加索 第一次圣餐礼 1896年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 左边站立老者为毕加索的父亲
《第一次圣餐》在巴塞罗纳最重要的画展中,与众多艺术界的前辈们一起展出,从他细腻严谨而又老成庄重的学院派风格的画作中,让人无法相 信这仅仅是一位十几岁男孩初始鹰啼的作品,更难想象正是这位男孩,有朝一日竟会脱 换骨开创一代天马行空的画风。
一位毕加索专家说的很中肯:毕加索是天生 的大师,他从小画画,小小年纪就画得象个大人,时光流逝,当他年岁愈来愈大,他的作品中反而越来越多地流露出了孩童的趣味。
1895年,他随家来到了国际大都市巴塞罗纳,不满14岁 就被破例允许参加加泰罗尼美术学校高级班的跳级考试,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毕加索,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原本必须准备一个月的作品,并且完美到无懈 可击,这一定是个天才!老师们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超越了父亲,征服了老师的毕加索,这时已经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充满了自信。
在巴塞罗那全市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第一次圣餐》,并获得一定好评后,毕加索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把自己的情绪、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就动笔画那幅著名的《科学与慈善》。
毕加索的长期作为严师的父亲唐霍塞,破天荒地亲自做模特儿,于是他就成了画面左边坐在病人床旁的医生。唐霍塞一生拘谨踏实,极少照相,后人也许只能通过这位“医生”来想像他的模样了。儿子毕加索充分借鉴流行的印象派的技巧,在以赭色、棕色表现悲悯和忧郁的同时,映衬着紫红、黄绿诸色,从而一扫伤感颓靡之风,画面成熟稳重,泰然自若,虽然尚没有摆脱学院派的影子,却也对未来的风格有所预示。比如,病妇那只柔软细长的手,就好比一段安详优美的语言,在款款倾诉。
10. 毕加索艺术学校时所作的画
格尔尼卡!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
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战争结束后,他以法国抵抗运动战士的荣誉参加了战后第一次美展,并于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
以后,他又参加保卫和平运动,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宣传画《和平鸽》。毕加索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毕生的《抽烟斗的男孩》(Garcon a la Pipe)5月5日在纽约苏富比(Sotheby)拍卖会中,以104,168,000美元售出,创下了单幅画作拍卖的最高金额纪录。
11. 毕加索美术学校
毕加索眼镜框高端档次。
毕加索是依视路旗下的一个品牌。
以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先生名字命名的毕加索品牌是极具时尚文化价值的世界级品牌。眼镜作为毕加索艺术品牌商品的重要一枝,始终注重艺术品位的体现,综合诸多艺术元素,在造型、色彩、点缀、拼接、质感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在眼镜上展现毕加索艺术的灵动美感,设计师从毕加索的名画中获得灵感,使新一代的毕加索眼镜更加凸显时尚、魅力别致的艺术特点。
Hash:937bd053d1e6f468edc81a4321e403ad9aae8aa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